声画对位
指声音和画面内容并不一致,它与声画同步相反,又分两种情况,对立和并列。
1、声画对立指就是声音和画面内容相悖相反,声音不是画面的附属或补充,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营造某种情绪,暗示某种思想,声画对立产生了新的表象,形成了新质,有时可以成为隐喻蒙太奇。
如《有话好好说》对你爱不完和心情不错。
《幸福时光》中吴颖回到家中看到鹊巢鸠占心情悲凉失望,此时的声音却是口哨声鼓掌声,欢呼声,声音传达出的热烈和兴高采烈与主人公心境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声画对位更加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失望与愤懑、焦急与慌张。
2、声画并行并行即平肩而行,声音和画面内容既不以职业部相辅相成,也不是相对立,而是双车轨道,各行其道,,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朝各自方向延伸,这种组合,可以增加容量,有时可生发新意,如《黄土地》翠巧一边纺线,一边唱歌,歌声和画面内容是平行发展,二者并没有必然的意义联系,但通过这种声画组合形式,我们一方面了解到翠巧的心灵手巧和勤劳能干,另一方面又了解到他的不幸婚姻,这样就增加了画面的容量。
声画对立和声画并行都是特殊的声画关系,在影片中只能偶尔为之,这种组合如果运用得好,可以更多的表述内容,生发出更多的审美联想。
声音串位
声音和画面内容上的组合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在时间配合上可以同时也可以不同时,在正常情况下,声画应当是同时性的,有时为了表现某种主管情绪,或制造特殊气氛,便让声音先于画面或后于画面出现,形成声画对位上的时间差,这便叫声音串位,它又分串前串后。
1、声音串前声音先于画面出现这叫串前,在《爱国者》中又多次声音串前的镜头,每次表现战争前,都是苏格兰风笛演奏的进行曲响起,然后画面才出现两军对垒的厮杀场面,这种色声音串前,就表现出了战争的一触即发性和连绵不断性,营造出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
2、声音串后指画面声音已经隐去,但音响还不绝于耳,这种情况较多的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一场浩劫过后,人们由于恐惧惊吓而形成了心理失衡,精神异常,二级老是出现浩劫时的声音,说明人物还没有从恶梦中挣脱出来。
如《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这
样一个串位,一场激战过后,我军有重大伤亡,烈士们静静的躺在的一间大屋子里,老大娘在给他们净身,大嫂们在撕扯白布包裹遗体,随后一排排裹上白布的烈士被慢慢的推出画外,然而撕布声却依然存在,且音量越来越大,充斥整个银幕,此时斯布声震动着每位观众的心,因为大家都明白,每车一块白布就意味着多了一位烈士,虽然烈士的画面已经隐去,但随着哗哗的扯布声,该画面在观众脑海中却在继续扩大,这组声音串后的镜头,在审美效果上优于声画同步,原因就在于画面隐去后,银幕上就有短暂的空白,让声音充分发挥作用,观众在听其声时也有时间去感受思索了。
主要研究内容:
在电视记录片中,声音和画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它们的关系是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就是画面出现什么声源就能听到什么声音,如画面上有人唱歌,声音就是歌声;声画分立就是声音和画面表现内容类似两条平行线,各有不同,但主旨是一个:声画对位是声音所表现的东西,画面表现与它正好相反的情景。
(这些关系有没有新发展,新发展是什么。
)
开题依据:
声画关系丰富了记录片的内容,使节目从质量上有了提高和发展。
声画合一又称声画同步,在声画关系的运用上是最多的,其语言,音乐,音响这些声音与画面的步调
是一致的。
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就想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一样真实。
声画分立采用两条主线进行描绘,将客观画面与主观声音分离,让人清楚两个意思,但两个意思均为同一个目的而服务的。
声画对位是声画关系最难把握的,通过反差的形式促使观众的联想,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意义。
综观2005年的记录片,声音和画面均得到了新发展,
(有什么新发展,写在这里!)
促进了理论的深入,使得记录片的创作有了新的方向。
预期结果及成果形式:
电视记录片的声画关系取决于题材和要表现的内容。
声画关系新发展丰富了记录片,使记录片上升到新的层次
声画同步,就是声音和画面同进同出,即声音是画面中的人或者物发出来的。
这是声画
关系中最基本的形式。
人物同期声的剪辑,就属于这种形式。
声画并列,就是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并行发展但又相互联系、和谐统一。
比如一些介绍人物过去经历的电视,其解说词虽然叙述的是过去的事情,但其画面则常
常采用现在的场景。
就是一般的新闻,也会经常出现声画并列的情况。
比如,电视解说词说某某运动员得了冠军,但画面,则不一定就是这位运动员的镜头。
往往直到同期声的时候,这位运动员
才会出场。
还有一些音乐,有时候与画面似乎不是很协调。
《老井》,在一个老光棍打井死去的时
候,用的则是欢快的西北唢呐声,好象与现场的悲哀气氛很不协调。
但这种音乐,却更
加衬托出死者的可怜。
还有,一个人在叙述的时候,有时候则贴一些有关的画面,这也是一种声画并列
对立声画对立,就是声音和画面的情节完全相反,它是对比式蒙太奇在声画关系上的体
现。
比如,一场比赛结束后,把胜利一方的欢呼与失败方的垂头丧气接在一起,就是一种声
画对立。
它能够产生出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成分复杂,更是因为人们对声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纪录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经常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
关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声画关系的争论又往往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上。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声音的认识,主要有这样两种偏差:一种是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是为了补充画面的不足,它注重的是画面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另一种则是强调解说的作用,画面只是图解解说的意义而已,它注重的是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及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
虽然这两种认识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忽视了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