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汾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贵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敢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我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推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
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续”。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的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各个文化专业领城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
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文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
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
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
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8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B . 对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国家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C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D . 旧中国曾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面新中国现在却越来越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全文采用了道理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论述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的种种情况。
B . 文章论证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阐明只有拥有正确的国家观才能产生正确的文化观。
C . 引用鲁迅的话作论据,也论证了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治绩”的历史现象。
D . 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论证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当代中国的文化,只要理解了载体中的深层内涵,就能更好地坚定当代文化自信。
B .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一个国家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因此处于分裂时期的中国,其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C . 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是因为他们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D . 探讨中国的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要把它与中国的国力和民族的独立联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2. (11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
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
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
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
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
旦献《河平颂》,太宗览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谓曰:“胡旦献颂,词意悖戾。
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
坐檀离所部谒宋白于廓州,既被劾,特释之。
徙绎州一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素善中官王继恩,为继恩草制辞过美。
继恩败,真宗闻而恶之,贬安远军行军司马,又削籍流浔州。
成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
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
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
著《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余卷。
斫大砚,方五六尺,刻而瘗之,曰“胡旦修《汉春秋》砚”。
晚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
既死,子孙贫甚,寓枢民间。
皇祜末,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葬。
(节选自《宋史·胡旦列传》)(1)下列对文中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B .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C .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D .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通判,宋初为加强控制而置于各州、府,辅佐州、府处理政务并负有监察任务的中央官吏。
B . 封泰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象征君权神授的巩周皇权、粉饰太平的仪式。
C . 致仕,指古代官员非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称致事、致政、休致等,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 . 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也可作贬谪,降职意,如迁客骚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胡旦才智出众,学识广博。
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多次上书议论时政的好坏,曾向皇上进献《河平颂》一定,用“逆、奸”等词形容前任宰相。
B . 胡旦几次因好友关系而遭贬谪.因马周犯罪,而被流放到海岛作团练副使,又因王继恩的阴谋失败后,被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又革职流放到浔州。
C . 胡旦仕途并不顺利,但喜欢读书立著。
他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三百多卷书。
D . 胡旦晚年特别贪财,但子孙很穷。
他贪财,干扰州县的工作,喜欢拿捏县吏的短处,被当时的人鄙薄,死了以后,子孙因为穷把他的棺木停放在民间。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胡旦献颂,词意悖戾。
乃敢恣胸臆犴躁如此,其亟逐之!②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
3. (7分) (2019高二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旅怀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之后携西施归隐之处。
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起笔写景,春水远流,春花凋谢,可谓是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人把春光拟人化,一个“送”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B . 颔联巧写梦境,境深情切。
由于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回万里之外的家园,看到月光如水,听到子规啼鸣,欢乐且短暂。
C . 颈联中,“动”是“动乱不安”之意,道出作者家信断绝的原因。
“唯”是“单单”“只是”之意,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深。
D . 诗歌用“流水”“落花”“东风”“蝴蝶”“子规”等意象来营造意境,用“家万里”“故园书”“归”等字眼来传达游子之情。
(2)请结合对尾联的理解,谈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 (10分) (2015高一上·仙游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
恰同学少年,________。
(《沁园春·长沙》)②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
(《再别康桥》)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
《雨巷》④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散了她的芬芳。
《雨巷》⑤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⑥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8分)5. (18分)(2017·梅河口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猎阿成在达斡尔族护猎员的带领下,我们开着一辆伤痕累累的吉普车,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甸子。
开始,我们以为护猎员是到森林里去,隐蔽在树林里的某处等待偷猎者的出现。
其实不是,是在大荒甸子上寻找偷猎者。
正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玉米地像莫奈笔下的油画,像梵·高笔下的秋天,十分的迷人,很辽远,很开阔。
开着像战车似的大吉普车疾驰在七沟八梁的大荒原上,那种感觉非常的不寻常,非常的男人,当然,车也非常地颠。
可以这样说,要是让我们在陆地上做出那种剧烈的被颠的动作,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几个人抱着枪坐在被桑开得飞快的吉普车里,很快就有一种美国大兵的感觉。
吉普车前面的玉米秆已高过吉普车的机器盖子了,两边的玉米秆刮着机器盖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