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二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含解析)1.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A.恢复共和政体B.重建封建王朝C.推进宗教改革D.维护革命成果2.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查理二世采取的反动措施不包括()A.恢复英国国教B.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C.实行军事管制D.用恐怖的手段迫害参加过革命的人3.在英国复辟王朝统治时期,詹姆士二世推行的政策比查理二世更加反动的是()A.不经议会同意擅自征税B.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C.用恐怖手段镇压革命者D.在英国全面恢复天主教4.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
在护国政体下()A.议会行使立法权B.“护国公”四年一任C.议会权力至高无上D.共和制度名存实亡5.议会方面允许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目的在于()A.结束护国政体B.恢复君主制度C.实现社会稳定D.维护既得利益6.英国新贵族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A、拥有世袭爵位B、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C、从事农业和畜牧业D、从事海外贸易7.查理二世重登王位前,向议会方面表示“不准备重复他的经历”。
他的“经历”是指()A.被议会俘虏B.在国外流浪C.受到法律限制D.在宫廷政变中下台8.规定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的法律文件是()A.《三年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权利法案》 D.《权利宣言》9.英王詹姆士一世公开打出“君权神授”的幌子,主要目的不包括A.向议会重申王权的至高无上B.否认议会干涉王权的权力C.缓和王权与议会的矛盾冲突D.给王权披上神圣的外衣10.在詹姆士赴伦敦登基的途中,随行人员抓到一名小偷。
按照英国的惯例,小偷应该经法庭审讯后判罪,但是詹姆斯直接下令对小偷处以绞刑。
这反映了()A.王权的专制B.国王秉公执法C.英国没有法律D.英国王权小于议会的权力11.在17世纪的政治斗争中,英国议会是重要的政治力量。
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始终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力盘B.一度是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其C.随着议员成分的变化发挥不同的作用、D.多次被封建专制势力所解散12.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改革相比,不同点是()A.是土地所有制的资本主义改造B.给工业革命直接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触及了封建贵族地主的利益D.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合国情英国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反复斗争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回答21、22题。
13.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对抗中央王权B.人人生而平等C.保护私有财产D.反对君主专制1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15.某书中有这样的描述:“1661年1月的伦敦……一群面露凶相,怀着强烈复仇情绪的国王的忠实部属……将克伦威尔、爱尔顿和布拉德肖的尸首拖了出来,装上木架,拖着游街,然后裹上镣铐,吊在土贝恩的绞刑架上。
这是对已死的‘弑君者’宣判和执行的所谓‘绞刑’……”文中的“国王”应该是()A、詹姆士一世B、查理一世C、查理二世D、詹姆士二世16.下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查理一世的审判现场。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查理一世的判决是()A.叛国罪B.宗教异端C.君主专制罪D.擅自征税罪17.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
”并用如下图表加以说明。
下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A. ①马丁路德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B. ①清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专制C. ①加尔文教②贵族社会③君主专制D. ①清教②新贵族政治③君主专制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如果施行幕政蹂确子民,就成了基君。
……在执行法律时任何人的权力都不能大于国王,但国王如果犯法就应当像最微戏的平民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13世纪英国法学家亨利·布莱克顿《英国的法律与惯例》材料二:“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可以“任意处里他的臣民:或加以提升,或加以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利,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英王房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的讲话材料三:1604年(房姆士一世在位)英国议会对国王的扰辫书称:“无论就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杭礼。
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要精神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样的思想?它的理论来源是什么?(3)材料三中表达出对待国王的态度如何?(4)上述材料反映出英国国内政局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1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一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
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议会改革,逐步扩大了男子的选举权,却对妇女的权利不屑一顾。
在英国,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根植于习惯法中。
一旦婚姻关系确立,则男女双方的权利合二为一,实属男性主导。
英国男人的傲慢使妇女选举权被长期搁置。
甚至宪章运动也成为了“男人的事业”——妇女的选举权没有被提上日程。
宪章运动中,尽管某些妇女政治团体也开展了活动,但她们的声音被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的声浪所淹没。
——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1)根据材料一,总结英国的人权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
(8分)(2)根据材料二,英国为什么“对妇女的权利不屑一顾”?(4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人权发展的看法。
(3分)2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原罪观念经过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继续发酵,最终酝酿出英美宪政自由的民主制度。
基督教文化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外在功能,不主张通过内在的完美人格去净化权力,而是强调对危险的权力施行外部的制度约束。
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希认为,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是其文化中对人性不信任的必然结果。
——平建东《黑暗中的曙光——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对宪政的贡献》材料二克洛德·德马尔指出:“西方的民主制度要求遵守以宪法为最高准则的各项法规,行政和立法职权的执行者的选定以及职权本身的行使都是以这些法规为依据的。
”根据罪感文化的精神,人们天性就是恶,而追求个人幸福和利益,势必造成社会冲突与矛盾。
因此,法治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政治文化上必然表现为对“人性、对政府官员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
所以,西方的宪政自始至终就是一种“设防”的学说。
但基督教信仰全人类之神和天国福音、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主张个人意志的主体性的和独立性。
每个人的主体意志又要求社会生活中彼此之间尊重和保护,不强制别人服从权威。
这种宽容精神对欧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材料。
——陈德顺《宪政民主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举一例史实说明“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
(不得照抄原文)(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基督教文化对西方近代宪政民主产生的影响。
(9分)21.材料一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杳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
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
……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材料二 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亨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1832年后英国议会选举制度发生的主要变化。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6分)(2)与《权利法案》内容相比较,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不同。
(5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
……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国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8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
共和国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有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
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
复辟初年,议会和王权关系极为和谐,在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都能保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