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测试
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B. 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能够产生丁达尔现象
C.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D.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
参考答案:
C
略
2. 将一定量的NO2充入量筒中并倒立于水槽中,待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上升时,向量筒中缓缓通入O2。
当耗掉O2 42mL时量筒中的液面与未通O2前等高,则NO2的体积为
A.24mL B.48mL C.72mL D.100mL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A.CO2
B.N2
C.SO2
D.NH3
参考答案:
B
略
4.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参考答案:
D
5. 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
烃的结构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参考答案:
B
略
6.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不是三角锥形的是A.PCl3 B.H3O+ C.NO3- D.PH3
参考答案:
C
点睛:由价层电子特征判断分子立体构型:判断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但不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但不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两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达到处理问题简便、迅速、全面的效果。
7. 下列各离子①R-②R+③ R3+④RH4+⑤ RH-(R表示不同的元素)都有10个电子,其中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有
()
A.①②③
B.仅有
② C.②③④ D.①②⑤
参考答案:
B
略
8. 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的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参考答案:
C
略
9. 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X2+和Z-的电子数之差为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与Y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B.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C.WZ4分子中W、Z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D.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Z
参考答案:
A
略
10. 下列分子中,键的极性最强的
是
A.PH3 B.H2S C.HBr
D.HCl
参考答案:
D
11. 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和b,容器a体积恒定,容器b体积可变,在温度、压强、体积相同条件下往a和b中分别通入等量NO2,起始条件相同.发生反应:2NO 2(g) N2O4(g),以下正确的是:
A.起始时,反应速度V a<V b B.反应过程中,V a<V b
C.两容器达平衡所用时间一定相同D.达平衡时,两容器内强P a>P b
参考答案:
B
12. 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N-N键的键能为160kJ/mol(N2分子中的键能为942kJ/mo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高聚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聚氮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高聚氮晶体中每个N原子和另外3个N原子相连
C.高聚氮转变成氮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D.高聚氮可能成为炸药
参考答案:
AC
略
13. 下图是某些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其中表示为丙烷的是(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聚乙烯
B.尼龙
C.油脂
D.硫化橡胶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物质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是
A.BF3 B.BeF2 C.Si Cl4 D.CO2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印刷电路的废腐蚀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测得某废腐蚀液中含CuCl2 1.5mol/L,FeCl2 3.0mol/L,
FeCl3 1.0mol/L,HCl 3.0mol/L.取废腐蚀液200mL按如下流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方法获得的铜粉中含有杂质,除杂所需试剂是(填化学式).
(2)实验室可用固体KClO3与浓HCl反应制备Cl2,此反应中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l2并通入FeCl2溶液中获得FeCl3溶液的部分装置.
实验中,必需控制氯气的速度,使导管口逸出的气泡每秒1~2个,以便被FeCl2溶液完全吸收.控制生成氯气速度的操作
是:
.
(4)按上述流程操作,需称取Fe粉的质量应不少于 g(精确到0.1g),需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不少于 mol.
参考答案:
(1)HCl;
(2)KClO3+6HCl(浓)=3Cl2↑+KCl+3 H2O;
(3)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
(4)39.2;0.75.
试题分析:(1)铜与盐酸不反应,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加入盐酸可以除去铜中的铁粉,故答案为:HCl;
(2)固体KClO3与浓HCl反应生成氯气和氯化钾、水,化学方程式:KClO3+6HCl(浓)
=3Cl2↑+KCl+3H2O,故答案为:KClO3+6HCl(浓)=3Cl2↑+KCl+3 H2O;
(3)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可以控制生成氯气速度,故答案为: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
(4)加入铁粉后,分别于氯化铜、氯化铁、盐酸反应,
Fe+CuCl2 =FeCl2 +Cu
0.3mol 1.5mol?L﹣1×0.2L 0.3mol
Fe+2FeCl3 =3FeCl2
0.1mol 1.0mol?L﹣1×0.2L 0.3mol
Fe+2HCl=FeCl2 +H2↑
0.3mol 3.0mol?L﹣1×0.2L 0.3mol
共消耗Fe粉的物质的量为0.3mol+0.1mol+0.3mol=0.7mol,质量为
0.7mol×56g/mol=39.2g,
Cl2 +2FeCl2 =2FeCl3
0.75mol 1.5mol
所以共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故答案为:39.2;0.75.
【答案】
【解析】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下列3种物质:①苯、②乙醇、③乙酸中,常用于皮肤消毒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的是_______;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
_______。
参考答案:
②①③
解析:常用于皮肤消毒的是乙醇;乙醇、乙酸与水互溶,可用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的是苯;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乙酸。
18. (4分)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20m 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滴定结果如下: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参考答案:
(1)0.1448 mol/L (2)无色变粉红色且30s不变色
略
19. (16分)右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
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4KOH 2K2CO3+6H2O
(1)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
甲电池是装置,乙池是装置。
(2)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通入CH3OH的电极名称
是,B(石墨)电极的名称是。
(3)写出电极反应式:
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A(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当乙池中A(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 mL (标准状况下)
参考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