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对定位和相对定分解

绝对定位和相对定分解


Δ X69
Δ X89
8 9
GPS基线向量网的平差:(2/3)
• 定义 就是以载波相位观测解算得到的基 线向量为观测值,以其方差阵的逆阵 为权,进行平差计算,求得各GPS网 点在WGS-84坐标系的坐标,并进行 精度评定的过程。
GPS基线向量网的平差:(3/3)
• GPS基线网平差的目的: 消除基线网中各类图形闭合条件的不符值, 并建立网的基准,即网的位置、方向和尺度 基准。 目前主要采用的平差方法有:三维无约束 平差、三维约束平差及三维联合平差三种平 差模型。
GPS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
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和实时差分动态 定位的主要差别在于,在运动载体和基准 站之间,不必像实时差分动态定位那样建 立实时数据传输,而是在定位观测以后, 对两台GPS接收机所采集的定位数据进行 测后的联合处理,从而计算出接收机所在 运动载体在对应时间上的坐标位臵。例如 ,在航空摄影测量时,用GPS信号测量每 一个摄影瞬间的摄站位臵,就可以采用后 处理差分动态定位。
由此可得载体运行方向的速度为:
2 2 2 12 vs X Y Z
GPS定时
定时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日常生活到航天发射, 从出外步行到航空航海,都离不开定时。 利用GPS信号进行时间传递,一般采用两种方 法: (1)一站单机测时:应用一台GPS接收机在 一个已知坐标的观测站上进行测时的方法。 (2)共视对比定时法:在两个测站上各设一 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卫星,来测定两 用户时钟的相对偏差,达到高精度时间比对的 目的。
GPS数据处理目的:
• 将采集的GPS数据,经测量平差 后,归化到参考椭球面上并投影 到所采用的平面上,得到点的准 确位置。
野外 数据
平差
参考 椭球面 投影 坐标
当前 参考面 坐标
GPS定位数据处理特点:
( 2) 复杂的 处理过 程 (1) 海量的 数据 (3) 多样的 数学模 型
特点
( 4) 自动化 程度高
GPS接收机载体航速的测定
对于动态GPS用户,除了需要确定GPS接 收机载体的实时位臵,往往还要测定载体 的实时航行速度。假设于历元t1和t2测定 的载体实时位臵分别为X1(t1)和X2(t2), 则其运动速度可简单地表示为:
X X i (t2 ) X i (t1 ) 1 Y (t ) Y Y ( t ) t t i 2 i 1 2 1 Z (t ) Z (t ) Z i 2 i 1
静态相对定位
观测量的线性组合 ti时刻载波相位观测量
k j j 1 (ti )和k 2 (ti ), 1 (ti )和2 (ti )
静态相对定位
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在卫星间求差, 在接收机间求差,也可以在不同历元之间求 差。各种求差法都是观测值的线性组合。 将观测值直接相减的过程叫做求一次差,所 得结果称单差。对一次差继续求差,所得结 果称为双差,同样还有三差。这些差分观测 值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各种偏差项。 求解过程也是首先将观测方程线性化后求解 并确定误差。
(2)动态定位: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 处于运动状态。
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中,又都包含静态和动 态两种形式。
• 绝对定位可根据天线所处的状态分为动态 绝对定位和静态绝对定位。无论动态还是 静态,绝对定位所依据的观测量都是所测 的站星伪距。
绝对定位方法概述
绝对定位也称单点定位,是指在协议地球 坐标系中,直接确定观测站相对于坐标原点 (地球质心)绝对坐标的一种方法。 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以GPS卫星和用户 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或距离差)观测量 为基础,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 接收机天线所对应的点位,即观测站的位臵。 GPS绝对定位方法的实质是测量学中的空 间距离后方交会。原则上观测站位于以3颗 卫星为球心,相应距离为半径的球与观测站 所在平面交线的交点上。
S1
S2
S3
S4
动态绝对定位
• 在动态绝对定位的情况下,由于接收机处 于运动状态,待定点的位臵总是时时变化。 因此,一般说来每个待定点只能获得一个 历元的观测值。 • 对于一个观测站点,只要获得一个观测历 元4颗卫星的观测值,便可求得该测站点的 坐标。如果多于4颗卫星(存在多于观测), 则可以进行平差计算。
GPS动态定位方法分类
GPS导航是一种广义的GPS动态定位,从目前的应 用看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单点动态定位 (2)实时差分动态定位 (3)后处理差分动态定位
GPS单点动态定位
单点动态定位是用安设在一个运动载体上的 GPS信号接收机,自主地测得该运动载体的实 时位臵,从而描述出该运动载体的运动轨迹。 所以单点动态定位又叫绝对动态定位。例如, 行驶的汽车和火车,常用单点动态定位。
动态定位方法
卫星导航概念
导航的概念首先起源于航海事业,其最 初的含义是引导运载体从一个地点航行到另 一个地点的过程。导航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 航行体的即时位臵,还要测定其速度、时间 、姿态等状态参数。由此可见,导航是一种 广义的动态定位。 卫星导航是用导航卫星发射的导航定位信 息引导运动载体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一门新兴 科学。GPS在导航领域的应用,有着比GPS 静态定位更为广阔的前景。
GPS定位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其中,虚线右边的是测后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GPS数据的预处理:(1/2)
•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始观测 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剔 除粗差,删除无效无用数据,分 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下 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
GHale Waihona Puke S数据的预处理: (2/2)• 预处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动态绝对定位
• 测码伪距动态绝对定位 • 载波相位测量动态绝对定位:需在运动中 实时求解整周未知数Nji。 • GPS开机后,需要静止至少1~3min完成初始 化过程:锁定卫星信号和固定整模糊度。
静态绝对定位
静态定位是接收机保持静止。因此,一个 测站点上可以获得连续多个历元的观测值。 随着观测历元的增加,每个历元可是卫星 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解算系数矩阵的构成 可以有所不同。 静态绝对定位可以根据伪距观测量或载波 相位观测量来进行。
定位精度的评价
为了评价定位结果,在导航学中,一般 采用有关精度因子(精度衰减因子、精度系 数、精度弥散)DOP(Dilution Of Precision)的概念。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 要求,可选用不同的精度评价模型和相应的 精度因子,通常有:
※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OP(horizontal DOP) ※高程精度因子VDOP(Vertical DOP)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Position DOP) ※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TDOP(Time DOP) ※几何精度因子GDOP(Geometric DOP),描述空 间位置误差和时间误差综合影响的精度因子
① 数 据 传 输 ② 数 据 分 流 ③ 平 滑 滤 波 检 验 ④ 统 一 数 据 格 式 ⑤ 标 准 化 卫 星 轨 道 方 程 ⑥ 探 测 周 跳 修 复 观 测 值 ⑦ 进 行 各 种 模 型 改 正
GPS基线向量的解算:
• 定义:利用多个测站的GPS同步观测数据,确定 这些测站之间坐标差的过程。 • 基线向量:GPS相对定位中,点位间的相对位置 量(坐标差)为基线向量。 • GPS相对定位的结果是确定测站点间的相对位置 关系。 这种相对位置关系通常用空间直角坐标差 或大地坐标差表示。 解算的观测值: GPS载波相位观测值(主要)、 GPS伪距观测值(辅助)。 解算的结果:基线向量、精度(中误差)及误差相 关性信息(协方差矩阵)。
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与精度因子的关系
• 卫星高度截止角:指接收机可接收的最小卫 星高度角。一般在5°~20°之间。一般卫星 高度角越高,卫星受大气折射光的影响越小。 • 一般认为,当一颗卫星靠近天顶,其余卫星 之间相距近似120°时,所构成的卫星几何图 形最佳。这是所构成的六面体较大,卫星的 高度角也不至于太小。 • 当观测卫星多于4颗时,需要对卫星有所取舍, 已获得更小的精度因子。
相对定位
• 静态相对定位 • 动态相对定位
静态相对定位
将一台GPS接收机安臵在已知坐标的地面点(已知点 )上,另一台或多台GPS接收机安臵在为未知坐标的 地面点(待定点)上,安臵在基线端点的接收机固定 不动,同步连续观测相同的GPS卫星星座,用以取得 未知点相对于已知点的坐标增量(基线矢量),从而 由已知点坐标,推求各未知点坐标的方法。连续观测 取得充分的多余观测数据,因而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定 S2 位精度。 S1 S4 S3
GPS基线向量网的平差:(1/3)
图中红色点代表测站; 有方向的线段代表各个测站之间的 1 基线向量。 Δ X12 Δ X31 GPS 2 Δ X23 基线 向量 网 Δ X52 Δ X35
Δ X24
3
Δ X73 Δ X36 7
Δ X67
4
Δ X45
5 Δ X85 Δ X95
Δ X56
6
Δ X48
GPS实时差分动态定位
实时差分动态定位是用安设在一个运 动载体上的GPS信号接收机,及安设在一 个基准站上的另一台GPS接收机,联合测 得该运动载体的实时位臵,从而描述出该 运动载体的运行轨迹,故差分动态定位又 称为相对动态定位。例如,飞机着陆和船 舰进港,一般要求采用实时差分动态定位 ,以满足它们所要求的较高定位精度。
GDOP ∝1/V
六面体体积V 最大情形: 一颗卫星处 于天顶,其余 3颗卫星相距120°
卫星的空间集合分布与精度因子的关系
• 一般精度因子越小,精度就越高。因此如何能使 精度因子更小就成为提高定位精度的一种有效方 式。 • 假如测站与观测到的4颗卫星,构成六面体的体积 等于Vol。经分析表明,精度因子与该六面体的体 积的大小成反比。 • 在野外开阔地带,精度因子的影响可以不考虑; 而在周围有很多建筑物的情况下,要考虑精度因 子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