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戏剧创作概述
二、国防戏剧
• 1936年初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开展救 亡戏剧运动。 • 提出了“国防戏剧”的口号。 • 制定《国防剧作纲领》,强调取材现实 斗争与民族解放题材。 • 特点是鼓动性和群众性。 • 《打回老家去》,开“国防戏剧”群众 性演剧活动之先河。 • 公演《赛金花》,轰动了大上海。
三、30年代戏剧创作特点
7岁时与母亲、姐姐们合影
1916年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求学
1920年日本求学
19 24 年 在 日 本
1930年在上海
19 42 年 在 桂 林 ( 田 汉 、 王 莹 、 夏 衍 )
与夫人蔡淑馨及女儿 青年夏衍
解放后在北京寓所
1985年的夏衍
1986年游杭州莫干山
1992年回母校浙大
四、代表剧作家简介
1、夏衍(1900—1995)
• 继田汉、曹禺之后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产 生重要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 1936年推出《赛金花》。被誉为“国防戏 剧之力作”、国防戏剧创作的里程碑。政 治讽喻史剧。 • 《秋瑾传》:“忧时愤志着夏衍话剧 创作的成熟。一座高峰。最优秀的剧作之 一。 • 三幕剧。取材于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的上 海。5户人家一天的经历:赵振宇夫妇、黄 家楣、“摩登少妇”施小宝、老报贩“李 陵碑”、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 的感情纠葛。 • “由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创作意图。 “人,不能这样生活!” • 蛛网般的布局和结构。
• 1930年3月成立了“上海戏剧运动联合 会”。后改名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 盟”(简称“剧联”)。 • 广泛开展革命演剧活动。 • 它领导的左翼戏剧家队伍,是本时期戏剧 运动的中坚。如欧阳予倩、熊佛西等。 • 1935年6月成立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 员有章泯、张庚、赵丹等。 • 1935年底,“剧联”自动解散。
1、阶级与阶级斗争意识的强化。 戏剧与社会政治斗争。工农群众 的斗争生活。一批崭新的人物形象。
2、民族斗争意识与爱国主义观念的进一 步加强。 抗日救亡剧。街头剧《放下你的 鞭子》(集体创作)。“国防剧作”。
3、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化。 李健吾《以身作则》写正常的人性 受到压抑。曹禺。
4、戏剧文学创作艺术意识的觉醒及戏 剧样式的丰富多彩。 多幕剧。艺术成就更高。悲剧成就 突出。喜剧和历史剧的发展尤为注目。
19 95 年 2 月 6 日 在 北 京 逝 世
杭州严家弄夏衍故居
夏衍名作
2、曹禺(单章介绍)
30年代戏剧创作概述
一、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
• 1929年11月,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成员 有沈端先(夏衍)、冯乃超等人。开始了 共产党对现代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 • 出版《艺术》月刊等,宣传无产阶级戏 剧的口号。强调戏剧的战斗性及艺术与 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戏剧大众化。 • 1930年4月28日,艺术剧社被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