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与税收教案——税收概述

财政与税收教案——税收概述

第一章税收概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税收的定义、税收的本质。

教学难点:税收的定义、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10分钟)
本门课程的启始课,介绍如何学习好税收,该课程本学期教学安排。

新授课(70分钟)
第一章:税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概念(板书)
提问:同学们是否交纳过某种税?
生:利息税、自行车税等。

师:纳税后国家是否还偿还该笔税款?同学回答:“不”。

列宁曾给税收下过
定义“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收入。

”那么什么是税收?作为公民我
们为什么应该纳税?
一、税收的定义:(板书)
税收定义是: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标
准,采用强制性手段,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板书)
[讲解]
(1)征税的主体是什么?国家
(2)国家为什么征税?实现其职能,征税的根本目的是无偿取得财政收入。

(3)什么是财政?财政是经济领域的主干课程,平时所说的财经是财政与经济的简称。

通俗说财政是是处理花钱和来钱的钱袋子,国家既要花钱,又要来钱,科技、教
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是国家必须用资金发展,国家需要钱,
但国家本身没有钱,通过税收来收取。

这是财政研究的内容。

税收取之于民,用
之于民。

我们纳税是支援国家建设。

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4)实现税收凭借的权力是什么?政治权利。

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分组讨论]
世界上有没有不征税的国家?为什么?(同学讨论)
二、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板书)
1.税收与国家的相互关系(板书)
[讲解]
(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

(2)税收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举例:为限制进口的汽车,提高关税。

让其售价偏高大家不买。

为控制房地产,提高税收。

为加快农业发展,农业免税。

问题:经济的发展与税收之间有什么影响?
2.税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板书)
[讲解]
(1)经济决定税收。

(2)税收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2002年至2005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90%以上。

结论: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一、税收的本质(板书)
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决定事物的性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第一个内容税收的本质并在笔记中归纳]
课堂练习
1.2004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收5256亿元,总收入和增收额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

我国税收收入得以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A.税收种类的不断增加 B.税率水平的不断提高
C.国家分配政策的调整完善D.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2.2005年1—4月,全国农业税、牧业税累计入库
3.0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收10.36亿元,减收幅度达77.3%。

据预测,今年全国农业税收入将由2004年的232亿元减少到15亿元左右,减幅达93%。

同时意味着我国农民的农业税负担将在2005年减少200亿元以上。

据此回答23—24题:
上述材料体现税收的作用是
A.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
B.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增加农民收入
D.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争做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②作为纳税人,将自觉纳税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和国家主人翁的体现③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④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小结(10分钟)
学生小结为主,教师补充。

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课后分析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