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及模式比较

任务型教学法与3P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及模式比较

[ 6]
但是 , 最重要的是, 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是在任务完成之后 ( 甚至是在报告完成之后) , 目的是所关注的语言形式是与学生相关的 ,
[4] 并且是完成交际目标所需要的 , 而不是因为教学大纲指明在何时应讲授何语言点。
Hale Waihona Puke 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观上采用的是整体观, 即把语言作为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来学习。它的教学原则是 用中学 ( using to learn English) 。它吸收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念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各人自己建构的 , 而不是由他人 传递的; 但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 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 7]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学习者有 内在大纲 , 有自然的语言 形式习得顺序 , 该顺序不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输入 ( 学习者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 能否成为 内化 ( 吸收的语言材料) 取决于学习者 的 内在大纲 , 而不取决于教师控制的 外在大纲 。二语习得过程是学习者不断对目的语系统形成假设、 检验假设、 修正假设 , 使中
原则 , 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原则 , 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相关性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 Jane Willis 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明晰系统 , 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 被广为采用。此框架分为三个阶段 : 前任务 ( pre - task) 、 任务环 ( task cycle) 和语言聚焦( language focus) 。前任务阶段由教师导入主题和任务 , 激活完成任务需要的原有词汇及与主 题有关的新词汇。任务环阶段由任务、 计划、 汇报三部分组成。任务阶段是学生用语言来做事的阶段。计划阶段 , 学生在小组、 教师、 字典和语法书的支持下 , 积极参与语言的组织与选择, 从而推动自身语言系统的发展。汇报是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 完成任务的情况, 要大家对结论进行比较。报告完成后 , 教师做出总结。语言聚焦阶段由分析和练习两部分组成。分析是指学生通 过观察、 分析, 概括出其中的规则。练习是指根据课堂任务内容,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练习。可以是口头的 , 也可以是书面的 , 如 跟读、 填空练习、 拆句子、 重组句子等。
[ 4] 务。 Nunan 就任务型教学的特征概括如下 : 强调通过用目的语互动学会交际 ; 将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 ; 为学习者提供不仅关注语
言, 而且关注学习过程本身的机会; 增强学习者个人经历作为最重要的、 促进课堂学习的要素的作用; 努力使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
[ 5] 言激活联系起来。 从对 Nunan 表述的分析 , 可发现其中体现的任务型教学所遵循的原则是 : 互动性原则, 语言材料真实性原则, 过程
一、 3P 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依据
Howatt 把交际法分为 弱版( weak versions) 和 强版( strong versions) 两大派。3P 教学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 模式下的产物 , 是弱版交际法的代表。3P 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呈现( presentation) , 操练( practice) , 运用 ( production) 。 教师首先直接或间接呈现某一个语言点 , 解释并示范新语言的意义和形式( 如 can 和 can t ) ; 接着学生对新学的语言点进行操练 ( 如用 can 和 can t 做翻译练习或造句 ) ; 然后进入运用阶段 , 此时学生可较自由地谈论真实世界中的自己或他人 ( 如 I can play the viola but I can t play the drums. 或 M y girlfriend can speak Spanish. ) [3] 3P 教学法是在结构主义教学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际教学法 , 语言观上采用的是部分观 , 即把语言切分成最小的部分, 分别教 给学生。学生先从最小的语言单位学起 , 然后 , 再把这些部分相加或组合在一起, 便掌握了语言。 3P 教学原则是 学会用 ( learning to use English) 。3P 教学法隐含的假设是 : 三个阶段之间有内在逻辑性。分立的语言项目经过教师的讲解, 并在教师控制下进行了操练 , 学习者就能在表达阶段将其顺理成章地整合到自己的语言系统中去, 并在需要的时候会用 , 即相信通过操练和运用, 教师教的内容学 生就能够学会、 掌握。
[8] 介语系统不断完善 , 向目的语系统过渡靠拢的过程。
三、 任务型教学法与 3P 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及模式比较
任务型教学法和 3P 教学法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 3P 教学法是弱交际观的代表 , 而任务型教学法是强交际观的代表。 两者在理念依据、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师生角色、 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现比较如下: 1、 理念依据 3P 教学法在语言观上采用的是部分观 , 仅仅将语言看作一个由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语言系统, 忽视了语言能力所包含的社会能 力、 话语能力、 策略能力等 , 并认为学生是按照所教的顺序习得外语, 而语言知识会自动转化成语言技能。任务型教学法在语言观上 采用的是整体观, 并吸收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念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成果 , 更符合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 2、 课堂教学目标 3P 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终级教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 3P 教学法的课堂 教学目标是学习各种语言形式 , 即使是运用阶段的任务部分也只是为了使学生更熟练掌握某种语言形式。而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目 标是完成某项交际任务 , 对语言形式的学习都是紧紧围绕完成任务这一核心目标展开的。 3、 教学内容 因为 3P 教学法采取的是部分的语言观 , 所以将语言切分成分立的语言项目 , 以离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严格控制语言的输入及 输出。而任务型教学法采用的是整体的语言观, 它的教学内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展开的各项活动,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可变性大 , 充 满不可预期性。 4、 教学步骤 3P 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呈现、 操练和运用, 即从形式到意义 , 从机械性操练到交际性练习。前两个阶段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 下, 任务通常体现在运用阶段 , 希望学生在表达中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 语言功能或词汇。而任务型教学法的前任务、 任务环和语言 聚焦三个部分与 3P 教学法刚好是个相反的过程。教学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语言, 开始学习, 待任 务完成后 , 学生的注意力才集中到语言的形式上, 即从意义到形式, 交际性练习贯穿始终。 5、 师生角色 3P 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 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 知识的传授者 ,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主导,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中心 , 教师是以组织者、 引导者、 顾问或同伴的身份出现的 , 教师帮助学生创造语言情景 , 指导学生进 行语言实践,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学习 , 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 6、 教学方式 3P 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绎法, 教师将语法规则明示给学生 , 进行大量的讲解、 分析, 学生死记硬背 , 完成练习。这种教学方式 不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 不利于他们的主动思考和知识建构。任务型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法, 教师不讲解语法规则 ,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识语言、 运用语言, 发现问题, 找出规律 , 归纳知识 , 感受成功。
二、 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是 20 世纪 80 年代由持强交际观的英籍印度语言学家珀拉胡 ( Prabhu) 在其指导的交际教学实验 班加罗尔实
验中提出来的。对于任务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Skehan 较为客观地总结了 Candlin, Numan, Long 等学者的观点, 对 任务 作
2007 年 8 月 第 23 卷第 3 期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 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ug. 2007 Vol. 23 No. 3
任务型教学法与 3P 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及模式比较
李 娟
( 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 : 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 , 有些人认为任务型教学法 ( Task -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简称 T BLT ) 应取代 3P (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教学法, 有些人则将任务型教学法视为 3P 教学法中的运用阶段。通过分析、 比较两者的 教学模式及理念依据可知, 在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环境之下, 3P 教学法可操作性强、 学生语法概念明晰等优势使其在中 小学英语教学中仍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及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因此 , 我们不应全盘 否定任何一种 , 而应根据教学实际 , 综合它们的合理内核 , 发展 3P 教学法 , 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本土化 , 使其为教学实践 服务。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3P 教学法 ; 中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98X( 2007) 03- 0122- 04
[ 1] 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 尽量采用 任务型 的教学途径 。 从而在国内掀起了一
场任务型教学研究的改革浪潮。近年来 , 国内一些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在尝试 任务型 教学 , 在教学实践中, 在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 的 3P 教学法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两种观点 : 有些人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应取代 3P 教学法, 如程可拉: 从传统的 3P 模式向任务型教学 模式转轨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 需要把原来的那一套熟悉的教学模式抛弃 , 重新面对着一种全新的但又没有十分把握的教学范 式。[ 2] 而有些人则将任务型教学法视为 3P 教学法中前两个 PP 之后的阶段 , 即运用阶段。不少教师对此感到十分困惑。笔者试就这 一问题对任务型教学法和 3P 教学法的理念依据及模式进行比较 , 讨论两者的优缺点, 并指出我国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看待 这两种教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