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A B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章 三角形课题 7.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
2.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导学指导】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第69页——70页上面,解决以下问题:1. 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例子。
2. 由______________的三条线段______相接所组成得图形叫做三角形。
3.如图,三角形可记作 ,读作 ;图中线段 是三角形的边; 点 是三角形的顶点; 是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图中△ABC 的三边,也分别可用________表示.顶点A 的对边为 或_______,∠B 对边为 __ 或______;边AB 、AC 边的夹角为 ,∠A 、∠B 的夹边为 . 4.(1)三角形按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 , 和 。
(2)按边三类: 叫做等边三角形。
叫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 都叫腰,叫做底, 叫做顶角, 叫做底角。
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______________是腰,_____ 是底边,是顶角,_______ 是底角。
二、合作探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是否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同学之间利用带来的小棒进行实验.2.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应满足什么条件?(小组交流)如图, 将其中一根小棒用橡皮筋代替,进行实验探究.有BC <AB+AC (为什么?)结论 三角形三边关系为:① .② .三、课堂检测c b C a AB1.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____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_____第三边。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BC____AC, AC+BC____AB, AB-AC___BC.2.如图中有个三角形,在△ABE中,边AE所对的角是,∠ABE所对的边是;边AD在△ADE中,是的对边,在△ADC中,边DC是的对边.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一边长为5㎝则另两边的长为.4.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5cm ,8cmB.8cm,8cm,18cmC.0.1cm,0.1cm,0.1cmD.3cm,40cm,8cm5.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A.5B.6C.7D.86.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2)5㎝,6㎝,11㎝(3)5㎝,6㎝,10㎝7.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为6cm,5cm,4cm,2cm,选其中三根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则可选择的种数有()A.4种 B.3种 C.2种 D.1种8.以4长线段为底,1㎝长的险段为腰,能否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以4㎝长的线段为底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长应在什么范围内?9.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求其周长.10.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2x-1、5x-3,其中有两边相等,求此三角形的周长.【归纳小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三角形课题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时间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简单性质。
【导学指导】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1页---72页,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作法)1. 从⊿ABC 的顶点A 向_________作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 叫⊿ABC 的边BC 上的高。
2. 连接⊿ABC 顶点A 和____________,所得线段AD 叫⊿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
3. 画∠A 的平分线AD ,交___于D ,所得线段AD 叫⊿ABC 的角平分线。
4. 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是______。
(线段、直线、射线)5.自学71页第一段画出各三角形的高(用三角尺和直尺作垂线)6.自学71页最后一段画出各三角形的中线(用刻度尺)7.自学72页第一段作出各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二、、合作探究1.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吗?锐角三角形、直接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他们的三条高各交于什么位置?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也分别相交于一点吗?交点在什么位置?三、课堂检测C BBC B B C BBF E D C B A1.从三角形一个 向 画垂线,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2.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 。
3.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 和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4.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
D.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6.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的是这个三角形的( )A.角平分线B. 高C.边的中垂线D.中线7.如图所示,因为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___=∠___=21∠_____, 因为BE 是⊿ABC 的高,所以BE __AC 或∠____=∠____=90°, 因为CF 是⊿ABC 的中线,所以_______=________。
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然后小组交流、展示8.如图:CD ,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I ,则⑴∠ACD=∠ = ∠ACB ,∠ABC ∠ABE ;⑵BI 是∆ 的角平分线, CI 是∆ 的角平分线;⑶若∠ABC=60度,∠ACB=80度,则∠BIC= 度;⑷你能画出∆ABC 的第三条角平分线吗?9.如图:⑴若AD 是∆ABC 的中线,则BD= = BC ,BC= BD ,若BD=CD ,则AD 是∆ABC 的 ;⑵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则∆ABD 的面积与∆ADC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10.画一画如图,在△ABC 中:(1)画出∠C 的平分线CD ,(2)画出BC 边上的中线AE ,(3)画出△ABC 的边AC 上的高BF .【课堂小结】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七章 三角形 B AC课题7.1.3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目标】姓名班级1.通过实践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2.感悟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实质;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主探究,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每小组利用准备的木条(或硬纸板),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和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拉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实验结果:拉动三角形木架形状________,拉动四边形木架形状________.实验结论:三角形具有________性;四边形具有_________2.在四边形木架上怎样处理一下使得这个木架形状稳定?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出示意图:向你的同伴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理性思考,感悟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实质.1.了解其他同学是怎样使得四边形木架形状稳定的?画出几种示意图:2.探究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实质:(1)用三根长度确定的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拉动时这个三角形的每个角的度数变化吗?答案是___________.(2)在问题1中也许有同学的方法如图所示:这个图中不全是三角形,但它的形状也能稳定,为什么?(可与同伴交流)结论:当三角形的各边确定时,它的_______也确定了,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当四边形的各边确定时,它的_______还不确定,所以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巧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1.如图所示,用6活动三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2.如图,是一个四腿木椅的左视图,座的时间长了,椅子总有些摇晃,请你将修复加固的零件画在图中,并说明你这样做的道理.3.以色列国旗上有一个图案是两个叠加的黄色三角形(如图),意义是“团结、稳定”,试用你所学的数学道理加以说明.【检测反馈】1.摄影机架通常是三脚架,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2.绘制图纸时经常用到的放缩尺常常设计成四边形形状,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桥钢架、索道支架、人字梁等为了坚固,都采用三角形结构,这是根据.3.生活中的活动铁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4.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直角三角形5)A. B. C. D.6.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想稳定一个四边形木框,至少要钉一根木条,五边形至少要钉两根,那么六边形至少要_______根;n边形至少要_______根.7.在下列多边形上画一些线段,使之稳定:【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三角形课题 7.2.1三角形的内角【学习目标】1、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会做辅助线3、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应【导学指导】一、自主学习1.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平角.在小组内展示拼合的方法.2.阅读课本78页探究,你拼成的两种图形是怎样的?哪些角移动了?下图中 ∠1= ,∠2= ,D C B C B1)、拼成的图形中可看出∠A+∠B +∠C=2)、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
3)、把定理写成如果 ,那么 。
3.从上面的操作过程中,你能找到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思路吗?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思路。
a.根据这个图形写出辅助线作法和已知求证。
b.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小组选做)c.还有很多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去发现。
3.请你自选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ABC (如图).求证:∠A +∠B +∠C =180°.证明:DF A B C二、合作探究1、问题:三角形内角各如何应用呢?2、自学79页例题并完成如下: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方向,B 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是多少度?解答过程:方法一例1:方法二方法三通过对其他解法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1. 求下列各图中的x 值.x = ; x = ; x = .2. 在△ABC 中,∠A =40°,∠B -∠C = 20°,求∠C 的度数.4. 趣题设计数学小故事: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三兄弟,他们分别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直角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老二很纳闷. 阅读后,填空:(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完成以上各题后小组交流:在几何计算题中,常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课堂小结】你学会什么?(知识和方法) 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质疑?D 31° 81° 72° x ° x ° x ° x ° x °四、检测反馈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0 ,=∠A 200,则=∠B2.在△ABC 中, ∠A =40°,∠B =∠C ,则∠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