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绪论 课程教案
第三节现代汉语方言
一、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
现代汉语方言形成的因素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历史因素。时间因素表现为有的地区语言发展速度快,有的慢,原来相同的语言成为不同方言;空间因素表现为地域阻隔;历史因素表现为人的流动和阻隔。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6、闽方言,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讨论前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做重点准备,然后在讨论中做重点发言。
作业布置:
思考练习题P9—1/2/3/4/5/6题;P12—2题;P14—2题
课后小结:
课堂讨论很热烈,学生对推普与方言的保护的关系的讨论尤其热烈,教师要注意引导。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本章的重点,利用与古代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比较,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比由教师将出答案效果更好。
(三)同印欧语系语言比较显示的特点
1、语音方面:(1)有区别意义的声调;(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没有复辅音;(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1)构词单位以单音节为主;(2)构词方法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方式;(3)双音节词居多。
3、语法方面:(1)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词类具有多功能性;(3)构词法和造句法基本一致;(4)有量词,语气词丰富;(5)句法结构类型多样化。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
参考资料:
现代汉语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现代汉语及其现状
一、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通常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国内各民族间的交际工具。
3、语法方面:(1)词类活用现象减少;(2)广义形态变化出现;(3)句法结构更加严谨。
(二)同汉藏语系其他语言比较显示的特点
1、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清浊对立不多,元音不分长短。
2、词汇方面:多音节单纯词少。
3、语法方面:(1)句法成分的位置上宾语在动词后,修饰语在中心语前;(2)词的重叠形式的分布和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起。
科技现代化中的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域名。
第二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二)共同语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
教学时数: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主要讲解现代汉语的含义及其现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使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状况有一般了解。
教学重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难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
第四节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普通话的明确、一致的标准。1、现代汉语规范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现代汉语规范化是语言发展的需要,3、现代汉语规范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需要。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运用,更需要现代汉语规范化。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
(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去除北京音中的土音成分。
早期的“通语”、“官话”,书面语与口语的脱节。北方方言的影响扩大。
“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促进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的形成;“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推广北京音,促进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语的形成。
(三)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1955年10月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提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1956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四规范化与语言变异和发展
语言是发展的,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原有的要素不能适宜语言的表达需要时,就会产生变异。因此,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方式也应该是动态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
讨论课
1、现代汉语的特点及其表现。
2、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讨论引导与要求:
现代汉语规范化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在讨论前应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章,归纳其中的主要观点。讨论中应注意把握规范化与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规范化并不是限制语言的发展,而是纯洁语言,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交际的需要。
现阶段的特点是信息化,交际广泛化,语言文字多用途化。因此,迫切要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86年,成立国家语委,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一,加强对现代汉语的全面研究,制定各项更为科学的规范标准,做好规范化工作。
第二,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
语言的特点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理解,也是从其他语言的横向对比、与不同时期的汉语纵向对比中产生的。
(一)同古代汉语比较显示的特点
1、语音方面:(1)入声消失;(2)辅音系统简化。
2、词汇方面:(1)词的双音化趋势明显;(2)词缀增加,合成词增多;(3)新词语大量出现,外来词进入词汇系统。
北方方言和闽方言内部比较复杂,均有次方言。
与普通话最接近的是北方方言,其次为湘方言和赣方言。
方言与普通话、方言与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其次表现在词汇上,语法方面的差别较小。
三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与共同语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
(二)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词汇为主,去除过于土俗的词语,适当吸收其他方言有用的词语。
(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用例。
三现阶段语言规范化的任务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语言规范化工作,50年代成立“文改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