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的分类: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 关部门相关人员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
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信息来源的分类
●不同的信息来源还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 务,比如:可以使用手机下载歌曲,在网上看电视,在网上看报 纸,这些都是不同信息来源的组合。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的资费标准
直接去营业厅询问工作人员; 打电话;上网查询 打电话
很好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李白和杜甫各十首诗
书籍;问别人;上网; 看电视 电脑检索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好 C一般D不合 格)
好
由于信息来源的 多样性,获取信息的 方法多种多样,如 对有关问题的调查: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 按图书分类进行查找, 计算机检索; 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 信息
信息评价的依据: 信息的数量, 信息的适用性,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可信度、 信息的时效
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主题,填写下表:
全班同学的生日 询问同学;查档案;查 身份证;问同学的父母 访谈法 很好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焚书坑儒‛的历史背 景
查看相关书籍;问历史老师; 看电视;上网 问历史老师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 好(也可综合集中方法) 好B好 C一般D不合格 )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 好B好 C一般D不合格 )
例1、刘蕾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
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情况 不合适 不合适 合适
不合适
电视
报纸
电话
拨打12121查询
网络
天气晴好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明确目的)
报纸 网络
分析信息来源(分析途径) 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确定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评价信息
(1)定位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即需要什么信息。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范围 ●地域范围 ●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信息”
主题:1、‚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 2、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资费标准 3、李白和杜甫各十首诗。 4、全班同学的生日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 好 C一般D不合格 )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好 C一般D不合 格)
信息的获取
问题: 杨叔子在咸宁‘劳动锻炼’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 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 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
阅读课本P14,看杨叔子院士是如何打到猪草的?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①有效获取信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②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获取方法 的多样性。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评价信息。
1、以先前所确定的信息需求为依据,对 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 2、如不符合我们的需求就要重新做调整。
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所需要获取的 信息和要求, 包括: 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什么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