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基坑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分析三、支护及降水方案的选择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五、基坑土方开挖六、基坑降水施工方案七、质量保证措施八、安全保证措施九、施工组织设计十、基坑监测设计十一、雨季施工的措施十二、应急措施附件:1.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2. 1-1、2-2支护剖面图3.土钉结构图及钢筋、砼面层结构图4. 基坑降水平面图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工程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33层,建筑高度99.90m;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 m2 ,地上 m2 (人防建筑面积 m2)。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基础形式-----独立基础用于地下车库部分;筏板基础(用于主楼);建筑防水类别及耐火等级为一类高层,地上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
耐久年限为50年。
场地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路与,。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主楼基坑开挖深度为7.3m,地下车库部分基坑开挖深度为7.4m,受场地限制和安全要求,边坡须进行支护。
2.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钻探、静力触探,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55.0m勘探深度内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性将其划分为11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分述如下:al),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含虫孔、蜗牛壳。
局部第1层:粉土(Q4含粘土团块。
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
层底标高99.04-96.85m,层底深度0.9-3.0m,平均厚度1.67m。
al),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
偶见蜗屑。
无光泽反应,第2层:粉土(Q4干强度和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
层底标高96.75-93.88m,层底深度3.0-5.9m,层厚1.6-4.7m,平均厚度2.78m。
al),灰褐色,可塑-硬塑。
局部粘粒含量稍低,接近粉土,第3层:粉质粘土(Q4含有蜗牛碎屑,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场地内该层较薄,但分布较稳定,层底标高92.08-89.72m,层底深度7.8-10.3m,层厚2.9-6.7m,平均厚度4.53m。
al),褐灰色,湿,稍密-中密。
土质较均匀,局部粘粒含量稍第4层:粉土(Q4高,含有蜗牛碎屑。
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摇震反应迅速。
层底标高89.38-86.00m,层底深度10.5-14.1m,层厚1.6-4.1m,平均厚度2.59m。
以下各层略3、地下水条件本次勘察期间测得自然地面潜水水位埋深为6.1-6.4m(相对标高93.6m),水位年变幅1.0m-1.5m,结合邻近场地资料,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按2.5m。
抗浮水位按1.0m考虑。
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人工开采的影响。
二、基坑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分析1、基坑地质条件特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为稍湿~湿的粉土层,土质条件较好。
2、周边环境分析本工程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东风东路与熊儿河交叉口西南角,正光北街北侧,交通便利,基坑周边场地较为开阔,且地质条件简单,无发现暗塘、暗滨等不良环境地质现象。
但需考虑基坑四周施工通道和临时堆载以及雨水冲刷等支护不利因素。
三、支护及降水方案的选择1、支护方案1.1支护方案的选择与分析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可知:该场地拟建工程主楼基坑开挖深度为6.8m,裙楼基坑开挖深度为5.3m,地下水位较高,地质较好,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目前在郑州该区域内基坑支护采用的支护形式主要有四种:①桩-锚式;②土钉墙;③加筋水泥土桩墙;④复合土钉墙。
桩-锚式支护的优点是:它能有效的控制基坑侧向位移,保证临近建筑物和道路管线的安全。
缺点是:①造价较高,施工周期较长;②预应力锚杆一般都较长,容易受临近建筑物基础影响,影响可操作性;③施工难度较大,操作较复杂,需大型专用设备。
土钉墙的优点是:①造价低廉,施工迅速,基本不占独立工期;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性,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监测结果,可随时调整支护参数,对软弱地质进行补强,从而达到最佳支护。
缺点是:其为柔性支护结构,允许土体有一定水平位移。
加筋水泥土桩墙是在水泥土桩墙内插入型钢,水泥土桩墙和型钢组成抗弯能力较强的支护结构,此支护结构的效果是介于桩锚和土钉墙之间的一种形式,效果也比较理想,适用于挖深7m以内的基坑。
复合土钉墙支护:是各类桩、预应力锚杆等支护结构与土钉墙综合在一起使用,共同组成的支护结构。
土钉墙是一种柔性的支护结构,在粉土、粘性土地层广泛采用。
1.2支护方案的优化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土质数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四周的实际情况,考虑受力和变形要求,依照安全可靠、造价经济、便利土方施工、缩短工期的原则,经综合比较,决定采用土钉墙的支护结构。
2、降水方案2.1技术难点分析本项目场地潜水水位埋深在勘察期间平均水位埋深为6.0m,基坑开挖深6.5m,需进行降水,水位降深要求达到基坑底板下0.5m~1.00m,渗透系数取土层综合值0.5m/d。
2.2降水方案选择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的成败关键在于降水,而降水方法选择合适与否,是降水成败的关键。
目前,基坑降水方法甚多,常用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等。
降水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土层性质、渗透系数、降水深度和工程特点,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后确定采用管井开放式降水,但须控制降水速度和深度,以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根据现场施工场地条件,西侧基底开挖线距围墙约8米,东部南侧基底开挖线距局围墙约9.5米,西部南侧基底开挖线据围墙约4.5米,东侧基底开挖线距围墙约5.6米,基坑平均支护深度为6.8米,除西南侧用土钉墙支护结合微型桩加固外,其他部位基坑边坡可采用二级放坡土钉墙支护方案。
4.1 施工依据:1.《洛阳蓝郡住宅小区东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3、《北京理正深基坑支护计算软件》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现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实际勘察和类似支护工程经验4.2 施工参数1-1剖土钉墙:(1)土钉布置水平间距1.60m,垂直间距1.70m(1.5m),方格型,倾角10°,孔径100mm。
(2)布筋网采用1mm菱形钢板网片,加强筋φ10@1600×1700mm纵横布置。
(3)土钉长度及钢筋直径(自上而下)第一排:L=6.0m,Ф16第二排:L=6.0m,Ф16第三排:L=5.0m,Ф162-2剖(1)土钉布置水平间距1.60m,垂直间距1.50m(0.8m),方格型,倾角10°,孔径100mm。
(2)布筋网采用菱形钢板网片,挂网喷浆。
(3)摩擦土钉长度及钢筋直径(自上而下)第一排:L=1.0m,Ф16第二排:L=1.0m,Ф16第三排:L=1.0m,Ф164.3注浆为了便于施工,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4-0.45,水泥采用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
4.4喷射面板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粒径5-10mm碎石。
①喷射砼配合比: 1:2:2②面板:设计强度C20, 厚度50-80mm。
③配筋:采用1mm菱形钢板网片,加强筋φ10@1600×1700mm纵横布置。
4.5土钉墙施工方法及质量技术要求土钉墙支护要与基坑开挖、降水紧密配合,分段开挖分段支护各道工序实行平行作业,依次有序地进行。
4.5.1土钉墙支护施工顺序:凿孔→修破→安装土钉→注浆→挂钢筋网→焊加强筋→喷射砼4.5.2施工方法①凿孔:采用机动灵活的洛阳铲人工成孔,孔径φ100,倾角10°,按设计的孔位布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孔位,如遇障碍物可适当调整孔位,孔口标高按实际自然地坪控制,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德俯角和孔径进行凿孔,严格注意质量,逐孔进行验收记录,不合格者为废孔,重打。
②开挖修坡:先准确确定坡顶和坡角线,按设计坡度采用人工修整,修整后要求坡面基本平整,如遇障碍物坡度可适当调整。
挖土应与支护紧密配合,分层分段开挖,如遇砂层开挖段控制在20m以内,坚决杜绝超挖;修坡应按设计坡度尽量修理平整。
③土钉安放:按照设计规定的土钉的长度、直径,加工合格的杆体,为使土钉处于孔德中心位置,每隔1.5-2m焊接一个居中支架,将土钉体安放在孔内。
④注浆:在安装土钉钢筋的孔内注入0.45-05纯水泥浆,压力不低于0.4MPa,确保土钉与孔壁之间注满水泥浆,注浆应由里向外注,需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0.5-1.0m处,用废编织袋封堵孔口,防止浆液外流。
注浆导管应先插到孔底,在注浆同时将导管匀速撤出,保证注浆饱满。
⑤挂网:在修好的边坡坡面上,按各坡面设计要求,铺上一层¢6.5@250×250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间隔绑扎,钢筋搭接要牢。
⑥加强筋焊接:等注浆、绑扎网片施工完成后,用¢10圆钢将土钉头部连接起来,焊在杆体上,各焊接点必须牢固。
土钉钢筋通过锁顶筋与面板内的加强筋连接,要按有关规范焊接牢靠。
⑦喷射混凝土: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射砼,厚度按设计要去喷80mm-100mm,配合比现场取样试验配制,水泥标号32.5普通水泥,强度达到C20,要求表面基本平整。
喷射砼层厚度为50-80mm,在工作面情况不好时可进行初喷。
4.6工程配合(1)三通:即水、电、路通;(2)土方开挖应按确定的基坑边线进行,边坡附近不留孤岛、土柱、挖土应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1.5m~2.0m,不可一挖到底,随开挖随支护;(3)应提供基坑边界外10m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资料等如有障碍物应对土钉位置、长度、密度进行调整。
(4)严禁边坡顶大量堆载,严格按设计控制荷载。
(5)边坡稳定期6个月。
五、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2、基坑边界周围地面设排水沟,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
3、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4、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
六、基坑降水施工方案6.1降水井布置及注意事项6.1.1基坑内部采用管井降水,数量21眼,视现场情况适当调整,采用直径400管径,深度控制在20~25米以内。
6.1.2基坑内部挖深,水位降深值较大,布置管井时应合理分布,尽量兼顾。
6.1.3基坑周边设置PVC排水管,直径400mm,排至沉淀池,再由沉淀池排进道路雨水管网;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排水;基坑周围3米以内尽量不堆土方。
6.1.4管井定位偏差不小于20mm,采用反循环钻井成孔。
一径到底不留沉渣,井孔要求正、圆、孔斜率﹤1%。
6.2降水井成井施工工艺成井施工工艺6.3管井布井参数及质量要求6.3.1采用机械成井,参见降水平面图(具体位置由现场而定),管井定位偏差小于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