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芽孢
概念: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行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胞。
芽胞成熟后可自行从芽胞囊中释放出来。
因芽胞的形成都是在细胞内,故又称内生孢子。
﹙十﹚芽胞(endospore,spore)
芽胞
芽胞囊
◆电镜下芽胞图及概念
(3) 芽孢(endospore,spore)
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休眠体,称为芽孢。
(看书P34表及芽孢类型图,幻灯片060)
芽孢的特点
抗逆性: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抗静水压的能力。
表——一些芽孢菌的抗热性(引自食品微生物学)——打印
休眠能力:休眠期间不能检查出任何代谢活力,又称为隐生态。
在普通条件下芽孢可保存几年~几十年生活力,在一些考古活动中分离出的芽孢甚至已保存了数百年到上千年。
产孢种类:杆菌中只有Bacillus(芽孢杆菌属)和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属)能产生芽孢,球菌中Sporosacina(芽孢八叠球菌属)能产生芽孢。
弧菌和螺菌属中有一些种能形成芽孢。
(幻灯片059)
芽孢的构造:(幻灯片065.061.062.063.064)
芽孢囊(sporangium),母细胞的空壳;
孢外壁(exsosporium),母细胞残留物,主要由脂蛋白组成,含少量氨基糖,透性差;
芽孢衣(spore coat),约3nm,层次多(3~15层),主要由疏水性角蛋白和少量磷脂蛋白组成,芽孢衣对溶菌酶、蛋白酶、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抗性,对多价阳离子渗透性很差;
皮层(cortex),占芽孢体积的36~60%,含有大量芽孢皮层特有的芽孢肽聚糖,特点是呈纤维束状、交联度小、负电荷强、可被溶菌酶水解,皮层中还含有占芽孢干重7~10%的DPA-Ca (吡啶二羧酸钙盐),不含磷壁酸。
皮层的渗透压可高达20个大气压左右,含水量约70%,略低于营养细胞(约80%),而比芽孢的平均含水量(约40%)高出许多;
核心(core ,包括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核区)等结构,又称芽孢原生质体,含水量极低,与一般细胞的区别仅为芽孢壁中不含磷壁酸,芽孢质中含有DPA-Ca。
看书P35图2-19—芽孢肽聚糖和DPA
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Bacillus)芽孢杆菌属
(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属
(Sporosarcina)芽孢八叠球菌属
2、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
产孢种类:杆菌中只有Bacillus(芽孢杆菌属)和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属)能产生芽孢,球菌中Sporosarcina(芽孢八叠球菌属)(只有一个种)能产生芽孢。
弧菌和螺菌属中有一些种能形成芽孢。
(幻灯片059)
芽孢的结构
芽孢的外壁层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脂蛋白,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核心含有大量的DNA、RNA、蛋白质酶等物质,还含有2,6—吡啶二羧酸(DPA),DPA是芽孢特有的成分。
一般以DPA—Ca的形式存在。
皮层主要含芽孢肽聚糖、DPA—Ca,皮层体积大,比较致密。
芽孢平均含水量低,约40%.
3、芽孢的组成和结构
芽孢有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芽孢有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4、芽孢的形成过程
芽孢的形成
产芽孢细菌在环境营养缺乏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时,或者有些菌种在其达到一定生理阶段时,就开始形成芽孢。
从形态变化上看,芽孢的形成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幻灯片066)
a) 轴丝形成;
b) 不对等分裂,开始形成前孢子;
c) 形成双层隔壁,抗辐射性提高;
d) 开始形成皮层,折光率增高;
e) 芽孢衣合成结束;
f) 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
g) 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
在化学成分方面:大量吸收钙离子,合成吡啶二羧酸。
★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
★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3、芽胞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
★4、一个芽孢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的细胞。
5、芽孢的特性
(1)多层膜结构,通透性很差。
(2)组分:水分少(5%),DPA(吡啶二
羧酸),富含疏水性角蛋白。
(3)抗性强:热、酶解、辐射、药物。
(4)休眠体,新陈代谢几乎停止,一个芽
孢产生一个个体。
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endospores and vegetative cells
6、芽孢抗热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如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芽孢中的酶分子量小,比较耐热。
过去还曾认为芽孢抗热与DPA有关,现在已否认了这种假设。
芽孢抗热机制
关于芽孢抗热的本质至今尚无圆满的解释,一种较新的理论叫做“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osmoregulatory expended cortex theory),综合了较新的实验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学说认为芽孢的抗热性在于:
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差及皮层的离子强度高,从而使皮层有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核心部分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部分的充分膨胀,而核心部分的生命物质却形成高度失水状态,因而产生极强的耐热性。
其它解释:Ca与DPA的螯合作用会使芽孢中的生物大分子形成一种稳定的耐热性凝胶。
总之,芽孢的耐热性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研究意义:
a) 芽孢是细菌鉴定中的一项重要的形态学指标;
b) 芽孢的存在有利于这类菌种的筛选和保藏;
c) 能否杀灭一些代表菌种的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措施的主要指标。
7、伴胞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少数芽孢杆菌,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
它的干重可达芽孢囊的约30%,由18种氨基酸组成,大小约0.6*2.0μm。
伴胞晶体对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因此可以用做生物农药。
伴胞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幻灯片069)少数芽孢杆菌,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
它的干重可达芽孢囊的约30%,由18种氨基酸组成,大小约0.6*2.0μm。
伴胞晶体对200多种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因此可以用做生物农药。
细菌的其它休眠构造:固氮菌的胞囊(cyst)、粘球菌的粘液孢子(myxospore)、蛭弧菌的蛭胞囊(bdellocyst)、以及嗜甲基细菌和红微菌的外生孢子等。
9、芽孢的本质
即不是细菌生活周期的必经阶段,也不是细菌繁殖的一种形式,又不是对环境的消极反应,而是一种生命形式,一种独立的休眠体。
芽孢与营养细胞的比较(幻灯片068)
8、研究芽孢的意义:
1、分类鉴定
2、保存菌种
3、分离菌种
4、生物杀虫
5、灭菌标准
a) 芽孢是细菌鉴定中的一项重要的形态学指标;
b) 芽孢的存在有利于这类菌种的筛选和保藏;
c) 能否杀灭一些代表菌种的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措施的主要指标。
(1)鉴定价值:不同菌类芽孢的
大小、位置、形状不同。
(2)作为无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