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菌芽孢染色

细菌芽孢染色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细菌芽孢染色
姓名:学号:组别:年级班级:
同组者:时间:
【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2.染色剂: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
3.仪器、材料:二甲苯、香柏油、蒸馏水、95%乙醇、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芽胞染色法,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2.巩固显微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基本原理】
芽孢是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结构,也被称为内生孢子(endospore),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是否产生芽孢及芽孢的形状、着生部位、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

与正常细胞或菌体相比,芽孢壁厚,通透性低而不易着色,但是,芽孢一旦被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利用这一特点,首先用着色能力强的染料(如孔雀绿或石碳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既可进入菌体也可进如芽孢,水洗脱色时菌体中的染料被洗脱,而芽孢中的染料仍然保留。

再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剂颜色,而芽孢仍为原来的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操作步骤】
1.制片。

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及固定。

2.加热染色。

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染液冒蒸气计时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

3.脱色。

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4.复染。

用0.5%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

5.水洗。

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6.镜检。

将载玻片晾干后油镜镜检。

【实验结果】
枯草芽孢杆菌(示芽孢)(10×100,油镜)
梭状芽孢杆菌(示芽孢)(10×100,油镜)
【思考题】
1.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进行加热?能否用简单染色法观察到细菌芽孢?
答:加热促进芽胞着色。

芽胞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胞不着色,芽胞呈无色透明状。

2.若在你的制片中仅看到游离芽孢,而很少看到芽孢囊和营养细胞,试分析原因。

答:a.由于芽孢的壁厚,耐压力比细胞体强。

因此有可能是由于在图片是用力过大,将细胞体的细胞壁压碎,从而使芽孢脱落出来的缘故。

b.也有可能是由于菌体培养时间过久,芽胞正处于复苏阶段,所以大多芽孢都从饱囊中游离出来。

3.用孔雀绿初染芽孢后,为什么必须等玻片冷却后再用水冲洗?
答:若玻片不冷却就用水冲洗,会使玻片因突然遇冷而炸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