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PPT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PPT


新华社 新华社,新的“红 色中华通讯社”, 1937年在延安改为 现名。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家通讯 社,也是具有中国 特色的世界性通讯 社。
中新社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我国两家综合 性通讯社之一,中国新闻社以国家通讯社形象对 外从事舆论工作,是中国最大的专业对外舆论机 构。 中新社成立于一九五二年,由建国初期的新 华社对外部、国际部和进步人士范长江、胡愈之 创办的国际新闻社三股力量组成,代表国家向海 外和国际传播中国的声音。中新社的新闻清新、 活泼,深受国内外媒体的喜爱,中新社新闻稿件 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国际视角+亲和力”,眼下 这种中新社文风渐渐影响国内新闻界。
这则消息 在报道雅鲁藏 布江大峡谷是 世界第一大峡 谷的事实基础 上,还提供了 哪些相关信息? 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1)对比; (2)研究者; (3)研究方法。
这篇消息,在报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 界第一大峡谷的事实基础上,还向横向和纵向 延伸,为消息提供更丰富的相关信息。 从横向信息来讲,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印 度洋暖湿水汽北进提供了一个大通道,使亚热 带向北延伸6个纬度左右,造成大峡谷内独特的 自然风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从纵向信息来说,大峡谷形成于上新世, 因为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使雅鲁藏布江水流 切割地壳薄弱处,下切侵蚀出今天大峡谷的奇 观。 这些延伸资料,使读者对雅鲁藏布江大峡 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新闻事实理解得更全 面、更深刻。
最重要材料 次重要材料 更次要材料 最次要 材料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优点:
便于受众迅速掌握全篇的精华,同时也满足 了受众尽快获得最新消息的心理需求。 便于记者抢新闻,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 发出去。 便于编辑快速选稿、分稿、组版、删节。如 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往前删,不必调整段落。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弱点:
明确: 作者的态度是比较明确的。无论是事 实也好,研究结果和专家建议也好,都指 出了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早造成的问题,倾 向性是明显的,作者选择这些“事 实”“说话”,其态度可以说是不言而喻 的。最后咨询教育管理部门,更表现出作 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积 极性。
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是从哪几个 方面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 一大峡谷的?
《晶霞与金银齐飞 两岸共雅典一色》
(《长安街时报》2004年8月27日) 2004年8月26日,是值得中国人纪念 的一天,除了郭晶晶和吴敏霞摘金夺银外, 台北的陈诗欣和朱木炎分获跆拳道冠军,改 写零的记录。标题仿王勃名句,传达了炎黄 子孙共庆披金的欢欣。“一色”既指金牌, 亦指肤色,别有意趣。
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 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 简明扼要的报道的一种新闻文体。 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
消息头标明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 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以显著字体标出, 放在消息的开头。 消息头又可分为“本报讯”和“电头” 两种。 “本报讯”表示这则消息由报社记者或 者通讯员采写的,一般格式为“本报X地X月 X日专讯(或专电)” “电头”则表示这个消息一般是由通讯 社采写的,一般格式是“XX社X地X月X日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进一步点明事实 ,信息 更具体
曾国强力举千均占鳌头
主题:
消息标题的要求: 准确、生动、凝炼、鲜明。
试着给《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 保洁权》拟写引题和副题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运用哪些词语来表现这种感情?
想一想: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运用了哪 些材料,是怎样组织的,透露出作者 怎样的态度?
优秀的标题举例:
《“杜”绝遗憾最为美丽 “义夫”当关万夫莫 开》 (《新民晚报》2004年8月15日)把杜 丽和王义夫的名字嵌入标题,是因为他们都是射 击运动员。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 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的首枚金牌均 产生于射击。而争取“开门红”则是各个代表团 能否最后取得佳绩的关键。杜丽,绽放出杜绝遗 憾的美丽!王义夫——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他 更是中国射击队甚至中国代表团的一面旗帜。
消息的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 要部分。它承接导语, 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 题,或回答导语中提 出的问题,对消息事 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 开。
主体的作用:
①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或者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 容。 ②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 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 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 的高度。
《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 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 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 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 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 味。
《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 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 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 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 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 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 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 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 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收好结尾的方法:
①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②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③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倒金字塔式结构 也叫倒三角、倒 宝塔结构,其特点是 头重脚轻,虎头蛇尾, 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 首即导语,最不重要 的材料放在篇末,从 导语至结尾,呈现出 新闻材料重要性递减 的逻辑顺序,其结构 样式如图所示:
消息结构
《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 天津市两只被取胆汁 长达10年的黑熊终于离开了禁锢它们的狭小铁 笼,在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的兽医护送下, 坐上汽车赶往成都接受治疗,健康地安度余生。 “只为活出个熊样”,轻松幽默地吸引起 了读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 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者进行 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羊城晚报
87%
58%
90%
90%
小结:消息的地位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得最多、最活跃的 一种体裁,它在新闻媒介中,占有重要的、举足 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 电视、网络报道的主要形式。 从广大读者需求来说,消息是他们最关注、 也最容易接受的新闻体裁,因为它承载着社会最 新的事实变化。比如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 《新闻联播》,就是各类最新消息的汇总,以其 及时性与权威性受到了观众的普遍欢迎。
眉题
“世纪婴儿”将获赠小轿车
正题
副题
两行标题
14岁永州少女考上一本 正题
只上了8年学,跳过4次级
副题
一行标题
·台北法院裁定释放陈水扁并限制其出境
·湖南官二代大学生未毕业被直接安排当
公务员
消息标题写作的要求: 准确、生动、凝炼、鲜明。
准确是其最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 实;准确评价事实;准确地运用语言。 生动性是指要力求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如运用修 辞手法;引用诗词、名言警句、民谚等。 凝炼就是要简洁明了地传达出消息的内涵,要以最少 的文字传达最准确的信息。 标题态度鲜明,即指标题报告事实有鲜明的倾向性, 笔下带有感情。标题在报道真的、善的、美的事件和现象 时,欣喜之态跃然纸上;披露假的、丑的、恶的事件和现 象时,则愤懑之情溢于笔端。
新华社 当地时间8月25日电 在孟加拉东南部 兰加马蒂亚山区,3头野象突然从森林冲进村庄, 踩死2人,另有10人受伤。
相关知识小链结:
通讯社:在一国或世界各地采集、撰 写和播发新闻,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 电视台、政府机构和其他用户采用的组织。 通讯社一般分为国际通讯社和国内通 讯社,也有的在一家通讯社内分国际部和 国内部。 世界著名的通讯社:美联社、路透社、 法新社、合众国际社、新华社、共同社等。
消息的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 一句话。它是由消息 中最新鲜、最主要的 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 成,以吸引读者。
导语的写作要求:
一是新鲜的材料,突出消息的时 效性; 二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 突出消息的新闻价值; 三是最有趣、最富戏剧性或人情 味的材料,突出消息的接近性和趣味 性。
事实是: 。
(2)《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这则消息是 1998年3月采访写作的,主要新闻事实 是 。
消息(一)的标题有何特点呢?
交待背景,烘托气氛, 说明原因,暗示消息意义以 此引出主标题
引题 肩题 眉题
背了半个多世纪的‘0’甩进了太平洋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
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主标题
许海峰百步穿杨居魁首
动态消息不一定要在一个事件结束之后才 报道,完全可以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对其不同 的阶段分别进行报道,由多篇报道连成一组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曾在 一天里连续三次报道战局变化,分别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军九个师继续渡江》、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阅读这两则消息回答:
(1)在《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这则消息 中,发生时间是:29日上午11时10分;主要新闻
试比较本课两篇消息的导语,说说 它们的异同。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导语从家长来电引 出新闻事实。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稚鲁藏布江大峡谷为 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导语则一上来就确定了新闻 事实。 这是两篇消息报道的题材和主题不同所致。 前者报道的是社会问题,自然从生活中遇到此类 问题的人和事说起,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 共鸣。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 问题,不直接做出判断,而是强调“事实说话”, 这种一步步分析综合,由现象到理性思考的方式 显然更适合主题。后者报道的是科技新闻,事实 本身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能引人注意,所以开门 见山交代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