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学
• 1983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社会系教授杰.考克里创办 了《体育社会学杂志》,重点研究体育运动中体育运动 与人的社会化、种族、性别及暴力问题。
• 1986年,诺贝特.埃利亚斯与邓宁合著的《寻求刺激》 一书,利用形态社会学的理论追问三个体育文化问题:
• 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众多体育运动 项目都是在英国发源的或者定性的?
多相互依存的、有组织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系统。 倘若一个部分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到其他部分 乃至整体发生变化。 • 体育社会学利用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了体育运动 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其体育运动在当今 社会体系所处地位与作用。 • 其宗旨是如何通过体育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实现社会力量的有机整合,促进社会进步。
5、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
• 对一些小城镇、社区、特区和欠发达地区体育进行研究, 取得有价值的信息。
6、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
• 对女排运动员凝聚力、国家女子柔道队群体效能、大学 生的体育参与、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受到运动队的普遍欢迎。
7、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 对体育队伍文化素质偏低、青少年体制健康状况较 差、体育场馆使用效率过低、体育场地被侵占、运 动员流失、运动人才后备力量缺乏等体育社会问题 进行研究。
体验性和创造性。
3、互动论:体育是社会关系认同的“润滑剂”
•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治.赫伯特.米德 • 互动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行为构成的,是根据
正在发生的过程而不是因果关系来看待行为的,关注社会 成员的行动意义。
• 互动论的意义在于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性;注重微观、人际互动研究,重视个人特殊条件;重视 对社会现实生活考察,从生活经验得理论,有助于解决现 实问题。
• 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 会学。
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从宏观方面看,研究体育文化现象和体育与其他社会现 象之间的关系。
• 从中观层次看,把体育作为社会存在形态来研究体育的 结构、群体、组织、制度,体育社会分层、体育社会流 动等问题。
• 从微观层面看,研究体育与人的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 化、人的现代化、人的生活方式,体育与休闲等。
8、中国体育社会学中各研究领域中的进展
(1)社会体育
• 体育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 • 社区体育的研究 • 全民健身的研究(职工体育、妇女体育) (2)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功能的开发性研究 • 对竞技体育异化的研究 • 对运动员、运动队的社会学研究 • 对运动训练的社会学研究
(3)学校体育 •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 • 学生群体的研究 (4)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 • 对民族体育的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专门研究
• 研究体育社会问题。如球迷、赛场暴力、滥用兴奋剂、 体育商业化、假球黑哨等问题。
五、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 由于体育社会学的综合性,它往往成为体育科学 与外界接触、交流的一座桥梁。
• 体育社会学是各国政府、体育组织进行决策的重 要依据。
• 因为体育社会学对体育现状、社会背景的分析, 对体育发展前景的预测常常具有全面整体性的社 会价值,可以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 日本学者菅原礼认为:体育社会学所从社会学 的观点研究体育事实及与体育有关的问题,力 图使体育合理化的科学。
• 国家体育运动理事会体育社会学学会长安得鲁斯认为: 体育社会学是记述、研究与体育运动及体育运动的社会 功能相关联的社会现象的经验科学。
• 卢元镇认为: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 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
2、体育社会学研究是一种综合集成技术它是三个 “板块”的高度综合:
(1)专家群体 (2)社会调查和社会实验的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
术有机结合起来 (3)把各种基础学科的科学理论与个人的经验知识结合
起来。
3、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4、揭示体育社会现象的原则
● 客观性原则 ● 全面性原则
• 《社会学大百科全书》中的体育社会学定义:体育社会 学所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果、内 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会行为、 关系和作用。
尽管对体育社会学的定义叙述各不相同,但基本观点 是一致的。即:
• 第一,把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研究体育的 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1966年之前,没有一份专门的体育社会学杂志,研究成 果多散见于社会学、教育学或体育相关学科杂志之中。
• 第一份专门发表体育社会学论文的学术期刊诞生于1966 年,是波兰科学出版社主持的年刊《国家体育社会学评 论》,1973年改为季刊。
• 德国社会学家沃尔著有《关于社会主义体制中身体文化 的发展问题》,研究体育运动社团、乡村体育运动、专 业和业余运动员,并运用现象学分析体育社会问题。
• 这一时期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体育运动的“话题”层面, 而体育社会学的真正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2、作为“主题”性质的体育社会学兴起
• 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根本性改变, 社会问题的发生缘由和类型也发生较大变化。所以,有 关体育运动中种族问题、人权问题、性别问题成为社会 学研究的主题。
• 缺陷在于过分强调主观因素、主观心理意识,忽视客观实 际;强调已被认识的东西,忽视内在的规律性;研究过于 微观;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否认理性认识的真实 性。
四、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
1、学科属性
•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 门综合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 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 体育与市场经济结合,是体育体制改革的另一重大设想。
3、对于消遣娱乐的研究
• 学者主要从游戏、休闲两方面进行较多研究。
4、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
• 当前我国非体育报刊的体育宣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研究体育与电视的关系成为体育人和电视人共同关心的
问题; • 开始了对互联网上体育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的研究。
• 对于体育的经济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入。
2、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
• 体育体制改革必须使体育事业能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 展相协调;还必须是体育事业各部分之间做到协调发展, 特别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之间的关系必须 平衡协调。
• 体育事业的社会化,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一条根本出路。 中国体育社会化的重要载体上体育社团,它是适应市场 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
• 陈天仁在《中国体育科学百科词典》中指出:体会育社 学所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社会学的学科体 系。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与社会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体育 运动的内部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以及体育与人的 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
• 何方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体育社会学定义为: 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社会的相互关 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9、新世纪体育社会学的前景
• 实现新老体育社会学工作者的交替 • 建设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 建立健全体育社会学的学术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和数
据库中心
• 组织中国体育社会学的调查网络系统,形成体育社会 调查总队
• 中国体育社会学界要全面走向世界
近几年关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热点
• 体育社会学发展,主要代表有:宿建、仇军、陈华 • 体育改革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勤军 • 农村体育,主要代表人物有:谢新涛、范哲华、朱家新 • 社区体育,主要代表人物有:张翔 • 城市女性体育,主要代表人物有:屈东华、史友宽
• 代表人物有达伦多夫、科赛、马克思。 • 冲突论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 • 冲突论对于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 冲突论的局限性: • 其表面的消极、过分挑剔的姿态,常常使人们忽视体
育运动与社会整体变革的需求问题。
• 过分夸大利益冲突问题,造成社会的矛盾激化。 • 把差异视为社会异化的结果,忽视了个体参与体育的
• 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促进了体育社会学的 发展。
• 为了描述、解释和规范体育社会发生的社会问题,欧洲 和美国的体育社会学家于1964年6月中德国正式成立国家 体育社会委员会(ICSS),1994的基本确立, 也为体育社会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合法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 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由一些学者译介了国外的学科 发展情况,并开始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国内外 的各种体育现象,出现了一批具有实际价值的体育社会 学专题论文。
• 1987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关于加强体育理论建 设的决定》中,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加强体育社会学研 究”。
• 1990年,北京亚运会论文报告会,在13篇体育社会学论 文中,我国有9篇入选。与此同时,各高等学府相继开 设体育社会学课程,并招收体育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体育社会学
试讲人:孟令香
内容纲要
• 体育社会学概念 • 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演进 • 体育社学的理论溯源 • 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 • 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 体育社会学的特点和功能 • 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
一、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 美国《社会学百科》认为:体育社会学应以体 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研究它的结构、内 容、变革和发展。研究以体育运动为特点的社 会行为、关系和作用。
• 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不用相互伤害,而可以享受 通过身体竞争所带来的激动和紧张?
• 现代体育运动对于国家、对于人类的意义?
3、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状况
• 社会学传入中国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从1949年到 1979年近30年的时间,社会学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所以, 微观的体育社会学研究也较晚。
• 第二,必须依据社会学的观点和理论来进行。 • 第三,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 第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健康和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