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复习提纲绪论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是体育社会学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条件。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各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 ;(2)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3)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也是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2)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3)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部门应用社会学。
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大众体育领域、竞技体育领域、学校体育领域解释)“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概念区别:“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学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的功能。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西方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的产生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动因。
社会学是工业革命和经济变革的必然产物。
社会学的产生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2)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冲突沦、符号相互作用论、技术统治论、现象主义社会学、存在主义社会学等。
(3)我国社会学的历史演变:A艰难历程(1903年严复传入,译述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到1919年中国的社会学有较多发展。
抗战争期间,艰苦条件下取得了影响较大的成果。
1952年受苏联影响,加上无知,取消了高校的社会学系,中断20多年)。
B重建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1979年开始了社会学的重建工作。
20多年时间,社会学在中国获得了很快的发展。
)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特点和社会功能:(1)对象:社会;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结构发展规律,社会的空间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地位作用及相互影响和制约。
概念: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制度。
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人如何从纯生物变成社会成员,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
)(2)领域:按其研究对象的规模分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按研究层次分一般社会学和部分社会学,按研究目的分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领域包括群体单位(家庭村寨城镇等);社会制度(亲属经济政治法律等);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等);社会问题(婚姻劳动就业升学等)。
(3)特点:A.对社会的主体-人的研究最全面包人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关系和心理因素等;B.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多种因素多层次多角度研究;C.有一套科学研究方法可运用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也可运某些自然科学方法以至某些现代技术手段;D.几乎能和每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共同研究社会成为多学科研究的骨干;E.具有研究社会问题的专门理论方法能对社会问题作科学分析解释提出解决措施。
(4)功能:A。
描述功能(定性又定量描述现象,提供可靠真实有效信息),B。
解释功能(对社会现象形成发展及过程做科学解释)C。
预测功能(有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把社会事实描述出,加以解释后便可预测发展前景)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一)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建立较晚的学科,长期以来各体育院校不开设这课程。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体育科学体系的重建也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
进入80年代后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队伍。
(二)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一1989):8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先是由―批中老年学者积极倡导,并翻译介绍了国外的学科发展情况,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国内外的各种体育现象,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果。
1989年之后,体育社会学在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三)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 1990一 :1989年起,先后有5本《体育社会学》教材和专著问世,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艰难的起步,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此外,数以百计的体育社会学论文发表,研究领域之广泛,研究深度之尖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行。
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1 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阐述发展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始终是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2 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扩大、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旧的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体育改革已成为影响体育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课题)3 关于消遣娱乐的研究(对消遣娱乐的研究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
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带来两方面的积极的结果,一个是社会产品的增加,一个是消遣娱乐时间的延长。
)4 关于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当代世界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支持。
竞技体育更以大众传媒为生存的一个支撑点。
因此体育社会学把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内容。
由于第11届亚运会和连续五届奥运会的直接影响,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体育新闻特征和作用的研究)。
5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江苏省历鼎禹先生带领一个课题组长期随江南小镇体育进行追踪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对珠江三角洲小城镇体育的考察、特区体育发展等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对于体育群体的研究是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较为深入的研究。
)7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体育运动是社会的―种缩影,大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会以不同的方式折射到体育这个小社会中来。
球迷骚乱球迷骚乱是西欧国家的―种社会问题,“文革”后在我国也时又发生。
对球迷骚乱问题的研究,也摆在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工作者面前。
产生球迷越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育比赛自身的吸引力可能造成观众难以抑制的情绪激动,当观众所支持的球队失败,―种受压抑的情绪控制球场时很容易造成解体性的情绪波动,当“个人意识消退”现象出现,观众因罪恶感、害怕、羞耻而构成的自我控制失灵时,就激发了球迷的越轨行为。
某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也可以使球迷借机生事。
球迷的越轨行为常给社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和造成不安定的社会气氛。
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举例说明近年我国体育社会学取得的新进展:一、社会体育:1体育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余暇时间,活动空间,体育消费态度为主题词,有从价值研究有从生活方式研究。
2社区体育研究(概念有两个含义即社区范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及由本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
任海王凯珍等人对其特点功能基本经验研究)3全民健身的研究(职工体育:增加劳动数量和劳动力质量。
田雨普对职工体育的转型、任海对其主体意识的发扬等论述。
妇女体育:矛盾中。
)二、竞技体育:1竞技体育功能的开发性研究(表现在奖牌上,民众对体育比赛有高的倾向性但缺乏深层次的凝聚力,关注比赛的结果不注意技艺也不亲身参与)2对竞技体育异化的研究(球迷骚乱,激情犯罪行为,激烈爆发狂喜狂奴;体育商业化;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的职业运动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出现发展;滥用违禁药物的问题:兴奋剂对体育精神的践踏背叛誓言违背宪章)3对运动员运动队的社会学的研究(钟秉枢对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理论、对运动员沉积资本地位获得做了分析。
颜绍泸对出国运动员教练员的动机和社会背景分析提出管理体制上的问题)4对运动训练的社会学研究(卢元镇等人提出体育社会学向运动训练领域渗透是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一突出特点,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标志)三、学校体育:1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理论上没得到好的解决而实际工作常发生冲突,须结合。
体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不能排除竞技体育手段和方法利用。
2学生群体的研究(大学体育教师开始把研究放在体育社会环境体育意识思想倾向和生活方式上。
)四、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局部地区民族体育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具有娱乐教育和整和功能是民族交流形式。
亚洲武技。
民族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的方法论:哲学层次上强调知识来源实践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存在,主张以人的活动作为哲学思考重点,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态分析;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的辨证发展过程;研究方法层次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经验性,重视以客观历史事实与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规律。
整体分析研究部分间关系。
对体育社会现象的研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A.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客观科学的精神和态度);B.运用辨证法的观点;C.运用系统的观点;D.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E.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逻辑学方法论:逻辑科学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1理论应用过程的逻辑方法,指体育社会学的某一理论对某一现象开展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过程,逻辑演绎法)2理论构成过程的逻辑方法:指用多种社会调查或实验结果形成某一概念的过程,逻辑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