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的来源知识要点:1、掌握治理的定义;2、了解治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熟悉科学治理理论、一般治理理论、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
1 / 1第一节差不多常识1.1.1导论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进展,治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高低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水平的高低。
国外一些学者的调查统计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英国专家小组去美国学习工业方面的经验。
他们专门快就发觉,英国在工艺和技术方面并不比美国落后专门多。
然而,英国的生产率水平同美国相比什么缘故相差得如此悬殊呢?进一步的调查发觉,英国工业在生产率水平方面比较低的要紧缘故在于英国的组织治理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
而美国经济进展速度比英国快,其最要紧的缘故确实是依靠较高的治理水平。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讲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治理。
美国经济上的强大竞争力与美国在治理科学上的突飞猛进显然具有内在联系。
美国的邓恩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在研究治理的作用方1 / 1面也作了大量工作。
多年来,他们对破产企业进行了大量调查。
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几乎有90%是由于治理不善所致。
中国国有企业面临许多困难。
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治理不善所致。
关于学生而言,什么缘故要学习治理呢?关于渴望成为治理者的人来讲,学习治理能够获得基础知识,有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治理者。
关于不打算从事治理的人来讲,可使他们领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1.1.2 治理概念案例1中联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的国有大公司。
注册资金6亿元人民币。
公司组建伊始,高层领导不是按规律经营,客观地分析主客观环境,慎重地选择主业,制定正确的战略,脚踏实地地打好公司进展的基础,而是四处“招兵买马”,急速扩大规模。
他们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注册公司,短短一年时刻之内,注册二级1 / 1公司20多个,三级公司50多个,四级公司更是遍布全国。
在注册资金不到位,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本应采取重点战略,以求在部分项目上取得突破,打下基础后再进行扩张。
然而,该公司却采取分散兵力,盲目扩张的方式,几年过去了,偌大的一个公司,竟没有像样的主业支撑,没有知名的品牌挑台,再加上内部治理上的混乱,注定难逃失败的厄运。
对其下属的子公司,既没有正确有力的经营战略指导,又没有有效的操纵机制,结果,这些公司经营不力,与总公司的关系也极为不正常。
挣钞票的公司失去操纵,不挣钞票的公司却围着总公司,要贷款,要担保;欠了债,惹了官司的公司,把官司推给总公司,致使总公司的财务部曾在一年之内被法院封了三次。
由于盲目扩张,致使公司从1994年开始,资金周转困难,债台高筑,对下属公司的治理失控,陷入了全面危机。
因此,国务院及主管部门下令该公司内部整顿,收缩战线,确定主导产业。
然而已病入膏肓的中联公司,以无力自救,于1997年,国务院不得不派驻工作组,对该公司进行全面清理1 / 1整顿。
一个曾红极一时的国有大公司倒下了。
分析与研讨:1、中联公司是如何样走向失败的?2、透过这一案例,你认什么缘故是治理?都涉及哪些方面?什么是治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人们对治理本质的认识依旧一致的。
广义地讲,治理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利用资源的过程。
具体来讲,治理确实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打算、组织、领导和操纵,以便达成既定1 / 11 / 1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那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1)治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过程。
治理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但也决不是独立存在的。
(2)治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打算、组织、领导、操纵等,他们成为治理的差不多职能。
(3)治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治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计划P l anning领导L e ading 控制C o ntrolling 组织O r ganizing人员配备S t affing图1-1 治理职能1.1.3 治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案例2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
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讲:“你的阅历还浅,驾驶那个庞大的舰队乘风破浪,仅有知识和技术尚显不足,在关键时刻,关键是经验。
”然而事实对这句话作了无情的否定!比起史玉柱,吴炳新的的确确老谋深算。
他本人是国有企业销售科长出身,并有一个灵气十足的大学毕业儿子相佐,父子两从代理“851”生物制品和交大的昂立一号口服液后,毅然自立门户,并乘太阳神、飞龙和巨人脑黄金衰落之机,用通过精心策划的组合广告打响三株的牌子。
从公司成立第一年(1994年)销售一个亿,到第二年的20个亿翻了20倍,第三年(1996年)再增四倍,年销售额80亿,“账面净资产”高峰时期曾经达到47亿,在三株轰然倒下前夕,还斥资5个亿,一口气收购201 / 1多家制药厂。
但是,这位自以为经验老到的吴炳新,制造这种辉煌绩效的手发,类似他好言安慰的史玉柱。
吴炳新的三株集团王国也是以行政导向的八级干部军队建制,600个子公司和200多个办事处由5000名签订“终身合同”的经理,分不统帅15万销售大军,在“市场前线总指挥”的命令下,吴炳新在辉煌的1996年发动了夏季、秋季和冬季三大战役,抢占全国保健品市场三分之一,取得了80亿战绩。
吴炳新描述当时实战情景讲:“市场前线总指挥委员会,相当于国家军委,各省机构变成市场前沿指挥部后,相当于前敌委。
以军事化治理模式运筹商战,意味着军事化的行动,而军事化的特点,确实是绝对服从命令。
”像巨人一样,用行政命令和形式上的“终身雇用”、“利益共同体”建立起来的十五万大军,一旦碰到风吹草动,像一群乌合之众,都逃之天天。
即使在平常,这种高度集权的军事化商业组织,比国有企业还要国有企业,一些胆大妄为之徒,钻法律不爱护私有企业财产的空子,偷骗拐挪,胡作非为,三株1 / 1总部账面上曾有过的“47亿”净资产实际上也子虚乌有。
对此,吴炳新也早有觉察,在一次总结会上,他气愤地讲:“现在有一种恶劣现象,临时工哄执行经理,执行经理哄经理,经理哄地区经理,最后哄到总部来。
”吴炳杰(吴炳新的弟弟)到农村去看了看,结果气得中风了,实际情况跟汇报的全然是两回事,在三株倒下之前,吴炳新父子用尽了中外治理经验和现代信息处理手段,全国营销网络实现了计算机联网,治理措施中注入了“鞍钢宪法”“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把支部建在连上”“全员洗澡”“三查三反”“一打五反”等等新中国政治和企业治理先进经验几乎都贯彻使用,但由于全然的决策错误,三株帝国依旧在巨人倒下两年后,那个由经验老到的总指挥呕心沥血经营的企业,同样走上了不归路。
经验和科学,在企业治理领域中,哪个重要,三株的匆匆来去,最能讲明问题。
(1)例中来看,史玉柱的失败缘于什么,吴炳新的失败又缘于什么?1 / 1(2)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实现治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理论: 治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治理是一门科学1、科学的规律性治理科学是人类长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治理活动规律的总结。
作为一门科学,要求治理具有系统化的理论知识。
治理科学是把治理的规律性提示出来,形成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治理者治理活动予以普遍性指导,使治理成为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假如谁违1 / 1背了这些规律,就必定会遭到惩处。
比如企业经营中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企业必须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去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盈利。
这条法则应该讲是古今中外企业必须遵循的不二法则,这确实是一条治理规律,谁违背了谁就要吃亏。
2、严密的程序性科学的逻辑在治理活动中表现为一种严格的程序化操作,程序性是治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程序性首先体现在治理流程的设计中,其次体现在具体的操作工艺中。
3、先进的技术性治理学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学科,治理的理论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治理技术和技能才能发挥作用。
在现代治理学中,这些治理技术又被转换成各种治理软件和具体的操作技能,以便完成具体的治理任务。
(二)治理是一门艺术治理科学又与其它科学不同,它具有专门强的艺术性。
治理1 / 1的许多内容不能以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表达出来,更不能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只能以形象思维的形式来实现,从那个意义上讲,我们讲治理是一种艺术。
同时,治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
所谓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即靠人的经验、感受、魄力、权威等都无法度量甚至无法言传,被人们称之为“艺术”的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和治理科学的进展,那些未知的、模糊的、活的领域会越来越少(但可不能没有),但需要人们去从事治理艺术水平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1、巧妙的应变性治理者在其治理生涯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有无应变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
尤其是当组织遇到突然的重大变故时,治理者的应变能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灵活的策略性治理者不仅需要运用智慧进行战略层面上的思维和运作,更需要策略层面上的灵活操作,只有一个个策略上的成功,才能1 / 1最终取得战略上的成功。
3、完美的协调性治理者的重要任务确实是对各种关系的成功协调,如乐队指挥、如弹奏钢琴协奏曲。
协调出动力,出效益,其中,人际关系的成功协调,将是对治理者的重大考验。
(三)治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治理科学是反映治理关系领域中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治理艺术则是以治理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富有制造性治理技巧的综合。
治理科学是治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治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制造性方面的反映。
治理者只有既明白得治理科学又有娴熟的治理艺术,才能使自己的治理活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治理的科学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盲目照搬国外的治理理论;将书本上的治理原理当作教条;认为治理只靠实践,从不相信治理专家。
尤其是第三种看法,在治理者中广泛存在。
在治理的艺术性上,人们常犯的错误是:治理的艺术性是1 / 1指治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治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方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治理的技巧。
过分强调治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治理的科学性;认为治理艺术是少数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大多数人只能天生地处于被治理、被领导的地位;在治理实践上缺乏科学的治理制度,而常常以治理者的心情、好恶来作为决策的依据。
关于学习治理学的人来讲,不能把治理学当作一般的知识性学科进行学习,也不能简单地当作完成职业任务的操作技能来学习,而应该从治理科学、治理艺术二个层面来学习研讨治理学,使自己修炼成一个出色的治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