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课程古诗词鉴赏从1999年后已经成为了上海高考的必考题型,但从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系统地梳理古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能力。
要读懂古代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所有的诗歌,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如下的四点特性。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
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
在鉴赏时,要根据诗歌的概括性特点,把握事、物、景后面浓缩的思想感情。
②生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的生命。
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而鉴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便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灿烂,读者面对这个诗句,虽然头脑中浮现出的是有别于作者所捕捉到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作者的用心。
③强烈的抒情性:“诗言志”、“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
”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最根本、最重要的审美特性。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往往成为作者消胸中块垒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都必然要抒情、言志。
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④鲜明的音乐性:语言的音乐性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
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朗读起来,节奏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音节有长有短,音韵回还往复。
由于诗歌的音乐性,集中表现在韵律和节奏上,鉴赏古代诗歌时,就要仔细品味、反复吟咏,从中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加深对诗情、诗意的领悟。
一、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一)了解诗歌的体裁。
1、诗词曲基本知识。
(1)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束缚的,半自由体的古诗。
从教学角度来说唐代之前的诗歌全都是古体诗: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朝、三国、魏晋、南北朝——乐府;乐府诗,源于西汉。
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引”“曲”“吟”等名称。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唐以后的非近体诗也是古体诗。
古体诗主要特点是:①字数不限②句数不限③用韵自由④对仗自由⑤平仄自由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主要包括律诗:①四联(首、颔、颈、尾)八句;②五言或七言;③押韵;④对仗绝句(4句)按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四种。
唐诗的体类(1)大历十才子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
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动乱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
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
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
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
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
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
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
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
宫词中以抒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
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
二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
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
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
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渡的一个时期。
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唐开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
所谓风骨和兴象兼具,气象浑厚,神韵轩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诗人胸襟开阔,乐观向上。
诗的流派众多,诗体丰繁。
杰出诗人纷涌,风格各异,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
(13)中唐体唐大历至敬宗宝历年间(766—826)。
中唐前后诗风有明显差异。
中唐前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其诗风格调舒宛,音节流畅,理致清新,遣词省净,风格闲雅,韵味悠长。
比如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皇甫冉之冲秀等等。
后期至元和年间诗风有所变化,诗人辈出,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
风格上既有韩孟的奇险豪纵,也有元白的浅切平易。
同时出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缺少了蕴籍,这一倾向对宋代欧阳修、苏轼等都有影响。
(14)晚唐体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诗人虽多,但只李商隐、杜牧能称为名家,诗风也颇为复杂。
追求立意过深的则流于僻,过浅的则伤于浮;写景状物力求贴切,其不足在琐碎;遣词用语或轻靡,或又过于俚俗。
与盛唐相比;少风骨、缺兴象、乏蕴籍。
(2)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乐府、乐章,还可被称作琴趣或歌曲。
词是一种长短句的乐府诗,起始于唐、发展于五代、盛行于两宋。
在一句诗中长句有的长达十一个字,短句有的仅有一字。
词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之分。
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3)曲:兴盛于元代。
元曲既指元代杂剧又指我国元代北方出现的新诗体散曲,所以元曲分为杂剧(剧曲)和散曲两类。
散曲同诗、词一样,同属于诗歌范畴。
散曲的特点是定调、定式、衬字。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
每首散曲都有宫调和曲牌。
宫调和曲牌类似于现代歌曲的乐调和乐谱。
(4)词曲一定要有词牌或曲牌但不一定有题目。
有的词曲作品还会有小序,如姜夔的《扬州慢》等。
(二)掌握诗歌的题材。
体裁指的是诗歌的形式,而题材指的是诗歌的内容。
以下是常见诗歌题材的分类。
1、怀古咏史诗。
通过追述历史,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理性的思考和评价。
这类诗歌常常借古喻今,用以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2、山水田园诗。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这类诗歌往往借对山水田园的描写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要注意的是山水和田园诗歌由于描写对象不同,两者本身有一定的区别。
3、边塞诗。
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歌,主要有以下四大类:①描写边地的奇异壮阔迥异中原的风土人情。
②描写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描写征人难以排解的思乡之情。
④揭露战争的残酷,抒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赞美之情。
⑤抨击统治者或边关将领的无情、贪功或荒淫失职。
4、咏物诗。
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作者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有深有浅地通过所咏之物,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表达政治抱负或人生理想,因此大多数的咏物诗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5、闺怨(宫体)诗。
以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为写作目的的诗歌。
宫体诗是在齐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其内容也多为吟咏女性,风格绮丽而感情苍白,一直以来被视为统治阶级生活奢靡的表现而加以批判。
6、即事抒怀诗(咏怀诗)。
这类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思乡、怀友、离别、闲情等感受。
7、哲理诗。
带有哲理内涵的诗歌。
有些诗歌的哲理是诗人创作时就构思好的,有些是读者在欣赏诗歌的时候领悟到的。
(三)诗歌的体裁和题材练习练习1:上海高考试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6-18题。
(8分)甲乙约客赵师秀雨睛王驾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前初见花间蕊,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蜂蝶纷纷过墙去,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16.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2分)练习2:上海春季高考试卷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8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7.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__诗。
(3分)练习3:上海高考试卷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6—19题。
(8分)甲乙过华清宫(唐)杜牧题华清宫(宋)杜常长安回望绣成堆,行尽江南数十程,山顶千门次第开。
晓风残月入华清。
一骑红尘妃子笑,朝元阁①上西风怠,无人知是荔枝来。
都向长杨②作雨声。
注:①朝元阁:唐朝宫殿。
②长杨:指长杨宫,汉代宫殿。
16.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诗。
(1分)练习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乙雪诗张孜雪罗隐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1、从诗体看,甲诗是_________诗,乙诗是___________诗。
练习5: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乙菊郑谷题菊花黄巢王孙莫把比蓬蒿,飒飒西风满院栽,九日枝枝近鬓毛。
蕊寒香冷蝶难来。
露湿秋香满池岸,他年我若为青帝,由来不羡瓦松高。
报与桃花一处开。
1、这两首诗写菊,通篇都不着一个“菊”字,但都紧扣了________来写,即使删去标题也看得出是写菊花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