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设计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设计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1、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明白“我”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狮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动物。

2、本文写“我”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

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A、读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B、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要查阅工具书。

C、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D、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A、读生字,说说哪些容易读错,找出来,加强练习。

B、读读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写错,找出来,重点指导。

C、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里查查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打水。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极其喜爱,舍不得离开。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样子。

和睦相处:相处在一起很友好,和气,不争闹。

兽性:野兽野蛮和残忍的本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内容。

4、讨论后归纳。

5、课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写了哪几步?(抱回、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6、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7、质疑归纳。

A、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B、全班质疑归纳: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哪些词句体现了我们的感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回忆上节课内容。

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出生:1、读读第1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1、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4、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这一段的学法:读,概括主要内容概,用精练词语概括。

说,进行说话训练。

读,有感情地朗读。

6、反馈。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

第4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5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7、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A、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B、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6、指导理解感悟。

A、“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24、小狮子爱尔莎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爱动物爱自然|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小狮子爱尔莎》说课稿下面,我对《小狮子爱尔莎》一课,从教学策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谈谈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练习书写其中的8个字。

2、懂得课文记述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和小狮子和“我”的亲密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目标(2)的指定为的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目标(3)的制定要完成的是培养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目标(4)的制定着眼于培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己阅读,互相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2、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情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这两条目标,一方面从协作学习技巧、方式、态度提出了要求,一方面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性学习做出了规定。

这两条目标都包含着这样一个信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老师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情感与态度1、理解“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这一条目标比较忠实的反映了教材编撰者要求从小培养人们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意图。

接下来谈谈自学建议。

自学建议:1、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整理狮子的有关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并乐意把自己所喜欢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欢猛兽的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

4、做做调查,了解湖南地区保护动物的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记录。

这所有的自学建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能力。

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先简单谈谈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

一、激趣导入、诱导探究:1、板书课题,自由提问。

师挑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将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进行交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得地方。

2、自学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把握脉络:1、默读课文,画出点名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利用表格,小组协作学习:四、自读课文,交流体会:1、这篇课文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全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下面谈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景,引发动机我首先出示课件1:随着声音咆哮,出现雄师动态近景,接着出现了狮子围猎捕食动态画面。

这一些镜头,在教学的第一时间,一下子就调动起同学们的充分注意与高度兴趣,顿时使通学生的学习状态极度兴奋?紧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狮子本是野兽,是大型肉食动物,但小狮子爱尔莎为什么这么温柔、可爱、善解人意呢?以至与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这一问题利用当前场景,用数学划归原理,把学生的未知转化为生活经验已知,把书本的未知与生活经验的已知琏接起来,为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搭建好了支架。

接着,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两组问题,让学生选择阅读、协作探究。

这样做,是引导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的高涨。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专题,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作初步的自主的理解。

当然,我们应当承认,学生此时的探研还是较粗浅的,对问题实质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但更主要的是,学生已把问题当作了自己的真实的任务,有完成任务的冲动、愿望与阅读的期待。

第三步:协作交流,体验感悟。

1、研究第一组问提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写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沙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2、研究第二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沙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3、出示课件3。

选择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充分利用课件资源,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第四步:交流争鸣、形成博爱。

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讨论一下,为维护自己的观点激烈的辩论也很好:爱尔莎与作者情同母子,分别时一个“莫大的痛苦”;一个“恋恋不舍”;那么,到底是回到大自然好?还是留在作者身边好呢?这一步是文本阅读的深化和发展。

是学生、教师、文本的激烈对话。

在整个对活中,教师在非常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作潜移默化的引导。

最后,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在最后一环节,我们将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观察生活与分析生活现象能力的培养。

联系生活,生成并升华主体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的意识。

以上,是我作的关于《小狮子爱尔莎》的教学策略浅析。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