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酰化反应

第七章 酰化反应


R-OH + R'COOH
R'COOR + H2O
1. 质子酸催化法:
a) 常用的酸有浓硫酸,、氯化氢,、高氯酸、磷酸、氟硼酸、苯磺酸,对 甲苯磺酸等。 b) 加成-消除历程,包括质子化和去质子化等。 c) 优点:简单;缺点:可能存在脱水、异构化或者聚合等副反应。某些 对无机酸敏感的醇,可采用有机酸催化。
1. 酸催化
2. 碱催化:
+
O C
O C
-RCO2
N
ROR
O R' OH NC
R
O
C R' RO
+
N H
酸酐与吡啶先形成N-酰化吡啶复合物,然后醇与酰基发生亲核加成-消 除反应,生成对应的酯。
3) 羧酸三硝基苯酯:由2,4,6-三硝基氯苯与相应的羧酸盐反应生
成,产物不用分离可以直接进行醇解。
4) 羧酸异丙烯酯:羧酸与丙炔加成获得。 5) 羧酸-1-苯并三氮唑酯:酰氯与1-羟基苯并三氮唑反应制备。
与醇的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在伯醇与仲醇并存时,可选择性地酰 化伯醇,在羟基和氨基并存时,可选择性酰化氨基。
O
AlCl3
R C OH
AlCl3
O
配位键( 增加C的正电性)
R C OH
C H=C H- CO OH + CH3OH BF3/Et2O
C H=C H- CO OCH 3
3. 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法:
a) 可避免后处理麻烦和对设备的腐蚀,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 b) 是绿色酯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c) 采用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加金属盐法(如氯化锌、氯化铝、氯化铁、 硫酸钙等),可提高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活性。
三、酸酐为酰化剂
酸酐的酰化活性比较强,可用于酚羟基和位阻比较大的醇羟基的酰 化。酸酐与醇的反应可看作是酸酐的醇解,通过酸或碱来催化。
OO
催化 O
O
R O R + R'OH
R
R' O
+
R
OH
常用的酸性催化剂主要有:硫酸、高氯酸、对甲苯磺酸、三氟化硼、氯化锌、 三氯化铁、高氯酸盐等。碱性催化剂主要有吡啶、三乙胺、喹啉、乙酸钠等。
酰基是指从含氧的无机酸、有机羧酸或磺酸等分子中除去羟基 后剩下的基团。
2. 分类:
按接受酰基原子的不同可分为 : O-酰化、N-酰化、C-酰化、S-酰化 四大类。
常用的酰化试剂
第一节 O原子的酰化反应
氧原子的酰化是指在醇或酚羟基的氧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 应,即成酯反应。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醇或酚的结构以及酰化试剂的活性。
实例见P140
2. Lewis酸催化法:
a) 通过与羧羰基氧的络合,来增强羰基碳原子的亲核性,以达到 催化目的。 b) 常用的路易斯酸有AlCl3, TiCl4, FeCl3, BF3等 c) 可减少副反应,避免双键的分解或重排,反应产率和产物纯度 都较高,但是后处理过程中,因可能形成胶体而处理麻烦。
LOGO
第七章 酰化反应
Acylation Reaction
Contents
1 第一节 O原子的酰化反应 2 第第二二节节NN原原子子的的酰酰化化反反应应 3 第三节 C原子的酰化反应 4 第四节 官能团保护
1. 定义:在有机物分子的O、N、C、S原子上引入酰基分别得 到酮(醛)、酯、酰胺、硫醇酯的反应。
优点:酯化过程中,伯羟基和仲羟基同时存在时,伯羟基可选择性的 被酯化;对于手性仲醇,立体构型可发生反转。
二、羧酸酯为酰化试剂
羧酸酯可以分别与醇发生醇-酯交换,与羧酸发生酸-酯交换,与酯发生
酯-酯交换,制备新的酯。这些交换反应是可逆的。
催化
RCOOR' + R''OH
RCOOR'' + R'OH
催化
RCOOR' + R''COOH
R''COOR'' + RCOOH
催化
RCOOR' + R''COOR'''
RCOOR''' + R''COOR'
羧酸酯的醇解反应,可用酸或碱催化。催化机理:
O H
R' RO
OH R''OH
R' RO
R'' OH2 O C O R'
HR
OH
R'O H
R'' -H
RO
O R''
O ROH + R' C L
O R' C OR + HL
是一类形成羧酸酯的反应 酰化试剂的活性:
酰溴 > 酰氯 > 酸酐 > 羧酸酯 ≈ 羧酸 > 酰胺 醇的结构对酰化反应的影响
伯醇 (苄醇、烯丙醇除外)> 仲醇 > 叔醇
一. 羧酸为酰化剂
最经典的O-酰基化反应。通常在质子酸、路易斯酸、强酸型离子交换 树脂或负载路易斯酸的树脂催化下进行。 反应除生成酯以外,还有水,属于可逆反应。 不断将生成的水从反应体系中转移出去,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动。 采用共沸脱水和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脱水剂能达到此目的。
一般羧酸酯的活性不高,满足不了某些化合物的合成需求。 因此专门设计合成了活性酯,用于药物合成。
活性酯的应用 1) 羧酸硫醇酯
羧酸在三苯基膦存在下与二硫化物反应,或者酰氯与硫醇反应,均可 得到羧酸硫醇酯。但由于具有不愉快的气味和毒性,应用上受到限制。
2) 羧酸吡啶酯
羧酸与2-卤代吡啶季铵盐或者氯甲酸-2-吡啶酯反应,均可得到羧酸吡 啶酯。
4.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及其类似物脱水法
DCC脱水 机理:
a) DCC及其类似物多用于不适宜直接酯化或者对酸和热敏感的反应, 也适用于贵重醇、酸的酯化,或某些结构复杂具有敏感基团的酯以 及大环内酯等化合物的合成。
b) 使用DCC及其类似物时,如若加入催化量的有机碱,如DMAP或者 PPY (4-吡咯烷基吡啶),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速率和收率。
RO
O
R''O
R'
RO
O #39;
-R'O
O R''
RO
对于上述醇解反应,不论酸催化还是碱催化,当R’OH的 酸性比R’’OH的酸性强时,有利于正反应进行。各类醇的 相对酸性强度次序为:甲醇 > 其他伯醇 > 仲醇 > 叔醇。
一般小分子量的醇容易被大分子量的醇从其酯中置换出来, 反应在塔器中进行更有利于平衡的移动,采用边交换边蒸 馏移去低沸醇的方式使反应完全。
5. Mitsunobu反应
在偶氮二甲酸二酯和三芳基膦存在下,醇和有活性氢的多种化合物进 行脱水缩合的反应。常用的偶氮二甲酸二酯有DEAD、DIAD、DBAD; 常用的膦包括三苯基膦、三丁基膦、三甲基膦。与DCC的反应不同, Mitsunobu反应通过活化醇来推进酯化反应的进行。
5. Mitsunobu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