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发展史(课堂PPT)
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传递信息和交 流思想,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们主 要靠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因而古人便采用结绳、 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方法来帮
助记忆。
.
1
人类的进步是踏着书籍的阶梯不懈攀爬的 过程。从蒙昧蛮荒到跨入文明的门槛,书籍维系 着文明传承的源动力.早在商朝,甲骨文因刻写 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成为汉字的最早的起源。 后来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从而形成了金文。 书写方式的真正飞跃,在于竹书和帛(buó)书的 出现,人们开始用毛笔蘸墨极其便捷地记录文字。
语言和表达思想。 青 铜 铭 文
【殷代和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前 十世纪),人们将重要历史事件等用文字记录下 来,形成了甲骨刻辞,青. 铜铭文,石鼓文字等,4
此外还有写在丝织物上的书,称为“帛 书”或“素书”。《墨子》说:“书于竹 帛,镂于金石”,这是对纸书出现以前书 籍制作材料的高度概况。
蝴卷 蝶轴 装装
.
7
【元代大德】(1297-1307)年间,发明了木 活字,明代还有铜活字出现。现存最早的木活字 印本为西夏文本《大方广佛华严经》。
石 鼓 文 字
木铜
活活
字字
.
8
【清代】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发展。雍正朝 排印了《古今图书集成》,共铸铜字二十多万个。 是活字印刷发展、普及的一个标志。
帛 书
.
宣纸 5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加 以改进、推广。东晋时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 在中国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隋唐时代】(公元一世纪至七世纪),纸 书的制作主要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 展。唐咸通九年(868)印制所《金刚经》为现 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印刷品。
种知识,清楚地表
达思想,并且制装
成卷册的著作物,
为传播各种知识和
思想,积累人类文
化的重要工具。它
随着历史的发展,
在书写方式、所使
用的材料和装帧形
式,以及形态方面,
也在不断变化与变
更。
.
14
.
15
▪ 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将又是书籍演变史上 一个崭新的时代。现在已经有了会“唱歌” 的书,供盲人“看”的书,供失聪者“听” 的书;甚至出现了微缩图书,形体小而容 量大。可以想象,未来的书籍世界,将是 一个更加五彩缤纷的迷人世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标志着中国书 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蔡 伦
.
9
▪ 平版印刷
▪ 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 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 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 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19世纪初, 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 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 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 断增长的要求。
甲 古 文
.
2
有人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形象思维能力 绝大部分应归功于汉字———这一形象文字,几 千年奇迹般的传承;而这又得归功于令其他各民 族的高超的造纸术。总之,书籍依旧是阶梯,我 们依旧会攀爬,只是文明大门背后的舞台或许非 常大———超过我们所有人的想像。
竹 简
玉版
.
3
【初期的书籍】 在文字未产生以前,人们 主要靠语言相互沟通。但语言受时间的限制,因 而古人便采用结绳、刻木以及简单的图形符号等 方法来帮助记忆。但是,只有文字才能准确记录
.
10
到了近代,又有石印的书,现代主要 是铅印。
.
11
▪ 现在,我国已有了显 微缩印胶卷, 就是将图书资料摄在胶卷上,阅 读时用专门阅读机放大。旨前, 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镰书 资料储存出魁于化。就是通过统 一编制的字码表,将图 书内容译 成机器能识别的符号——机读符 号,储存在电子计算机的磁带、 磁盘或磁鼓上,阅读时通过输出 设备再译成人能储存的图书资料, 用静电复印机印出来。— 部大型 计算帆龌储存图书资料召页册甚 至千万册。同时,通过电子计算 机网络,还能将全国图书资料网 连成一片。那时图书的样子,将 和今天迥然不同了。
雕版印刷术
.
6
【宋代】为我国雕版印刷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反映出宋代的刻版、印刷、造纸、制墨等技术工 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明代】刻书更为发达。其末期出现的拱花 及豆版套印技术,将雕版印刷术推向新的高峰, 成为中国印刷史上最光辉的篇章。随着书籍生产 材料的不断变化,书籍的装订形式业产生了相应 的变化。纸书出现后,大致流行过卷轴装、经折 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形式。
.
16
.
12
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 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 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
13
▪ 在中国原指典籍,
图书包括书籍、画
册、图片等出版物。
书籍是用文字、图
画和其他符号,在
一定材料上记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