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电子教案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电子教案

2020/7/29
• (三)一贯性原则 • 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
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 期的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 当然,坚持一贯性原则,也并不是说绝对不容许变 更,如果确实因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变更,则可以 变更,但必须把变更的情况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2020/7/29
• 会计假设的含义 • 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
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 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 定。
• 由于这些假定都是以合理推断或人为的规 定而做出的,所以也称为会计假设。
2020/7/29
一、会计主体假设
•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 织。
•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 ,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 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等原则。
2020/7/29

四、货币计量假设
•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采 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
营情况。
• 若企业的经济业务位币
• (四)相关性原则 •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
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即 信息要与决策相关联。
2020/7/29
• (五)及时性原则 •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要讲求时效,要求
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 利用。
• (六)明晰性原则 • 明晰性原则,也称可理解性原则或清晰性原
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清晰明了 ,便于理解和利用。
2020/7/29
• 二、关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 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
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支出。
• 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 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支出。
• 会计假设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而会计原则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 范。
• 会计原则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 • 我国2001年颁布并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
则包括13条,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真实性、 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二是关于会计要素确认、计 量方面的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配 比);三是关于会计惯例修订性要求的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实质重 于形式)。
2020/7/29
• 3、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发展非货币计量单 位。
• 目前纵观世界各国,一般都以本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 币,但随着“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 得以“观念中的货币”作为计量基础成为可能,这无 疑是对货币假设的创新。另一方面,由于网上交易的 经营期极短,因此币值变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随 着网络公司交易空间的扩展,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加快 ,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 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这一假设。东南亚 金融危机所得导致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更 是佐证。再者,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 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 求。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 第一节 会计假设 • 会计基本假设是一种对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
限定的理论,是会计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前提, 亦称会计的前提,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 ,毋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是从事会计工作、研 究会计问题的前提条件。目前为国际会计界普遍 认可的基本假设有四个,即会计主体(Entity)假 设、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假设、会计分期 (Accounting Period)假设和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假设。
• 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 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 各项生产活动。即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 业的经济业务,只记本主体的账。
•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法律主体
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 体。
2020/7/29
• 而2006年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原 则共有8条,这8条原则主要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规范,包括:真实性、有用 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020/7/29
• 一、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客观性原则,也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
2020/7/29

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出现了一些新 的经济组织如:虚拟企业(Virtual Corporation)并开 创了一些新的经营方式如电子商务(E-Business)。 这些都冲破了企业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间隔,扩展了企业 的内涵和外延。也对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使财务会计突破了传统时空的束缚,从而对 会计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三、会计分期假设
•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 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
• 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 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满足及时向
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需要。
• 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 度。
以外的称为外币。
• 我国有关会计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 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
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 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 当我们在确定货币计量假设时,必须同时确立币 值稳定假设。
2020/7/29
• 会计假设虽然是人为确定的,但完全是出 于客观的需要,有充分的客观必然性。否 则,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进行。
• 以上四项假设缺一不可,既有联系也有区 别,共同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 础,也是确定会计原则的基础。
2020/7/29

补充:四项基本假设的外延
•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的合乎情 理的推断和假定,会计假设本质上是一种理想化 、标准化的会计环境。但是,假设毕竟与经济现 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假设成立并有效发挥作 用的前提是:假设与现实的脱节应保持在合理的 限度内。当现实发生变化而使假设远离会计的经 济环境时,假设就必须作出相应的修正和补充, 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 “良性”运作。
2020/7/29
• 2、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得到延伸,会计分期假 设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 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是指找不到证据证明企业在可 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会解散或破产。任何一个企业 的成立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使命,传统企业的使命 说是不断地创造利润,所以给人一种误解,持续经 营即永久经营,实际并非如此。
2020/7/29
• 1、会计主体有待突破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资本 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网络公司、虚拟企业 ”大量出现,使会计主体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 “实体企业”,而且涵盖“网上实体”。由于虚拟 的媒体空间中,主体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合 ,从而导致外延不断变化,结构和功能极不稳定。 会计主体概念扩展,呈多元化。
2020/7/29
• 其次,企业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 力资源等信息,已不可能停留在传统的会 计实体中,需要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在传 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企业为主体编制的 三大报告基本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 要,知识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三大报 表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局限性 。如社会责任、人力资源信息无法披露。 会计主体应承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 。
2020/7/29
• 持续经营是指在完成特定使命后的时间段内不会解 散或破产,完成使命后的消失是合乎逻辑的,并不 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成立。虚拟企业设立初衷仍是 生存、获利。成立之初,我们也就知道它是很快就 要解散的,完成使命后解散是自然的,并不影响持 续经营假设,从这一点说虚拟企业会计和清算会计 是不同的,虚拟会计的价值计量不能以清算价值为 基础。而且,会计分期也失去存在的必要性。虚拟 企业具有动态性、临时性、短暂性,成员间是一种 松散的联盟,这种联盟完成使命后即予解散,对于 短暂的经营过程,人为去划分多个时间间隔已无必 要,可将虚拟企业的存在期间作为一个会计期间, 在其结束后编制报表,反映其经营成果。
•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等 特征,使现行会计理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 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会计要保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必 须自我剖析,自我革命,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学。
2020/7/29
第二节 会计原则
• 会计原则是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下,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 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表明经济业务 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 (二)可比性原则 •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
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 可比性原则要求各个企业的会计报表应按照规定的
程序和方法编制,以便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横向 比较。
2020/7/29
• 如果单纯用货币计量,这些内容都会被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 因而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 币化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逐步改进提 供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未来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 非货币计量并重,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 局面。
• 首先,“网络经济”的兴起,使会计主体越来越难 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 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 散和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 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的 “网络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