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方案

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方案

工程实测实量操作方案目录1.混凝土结构工程 (1)1.1截面尺寸偏差 (1)1.2 表面平整度 (1)1.3 垂直度 (2)1.4楼板厚度偏差 (3)1.5楼梯板厚度偏差 (3)2.砌体结构工程 (4)2.1表面平整度 (4)2.2垂直度 (5)2.3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 (6)2.4门窗洞口方正度 (7)2.5房间方正度 (7)3.抹灰工程 (8)3.1墙体表面平整度 (8)3.2垂直度 (9)3.3房间方正度 (10)3.4阴阳角方正度 (10)3.5 门窗洞口方正度 (11)3.6地面表面平整度 (11)4.室内尺寸偏差 (12)4.1房间开间/进深偏差 (12)4.2室内净高偏差 (13)4.3室内防护栏杆高度偏差 (14)4.4楼梯防护栏杆高度偏差 (15)5.安装工程 (15)5.1坐便器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 (15)5.2同一室内插座底盒高度偏差 (16)5.3并列面板高度偏差 (17)5.4冷热水管配水点间距偏差 (18)1.混凝土结构工程1.1截面尺寸偏差1.1.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柱的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1.1.2 测量完成时间:该层模板拆除后7天内(时间均指日历天,特别注明的除外,下同。

)。

1.1.3 合格标准:[+8,-5]mm。

1.1.4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1.1.5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用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2)同一面墙作为1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一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较大的数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值。

(3)同一柱作为1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000mm(柱高三分之一处)处相邻两侧各测量截面尺寸一次,每侧选取1个与设计尺寸偏差较大的数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1.1.6 图例1.2 表面平整度1.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表面平整程度。

1.2.2 测量完成时间:该层模板拆除后7天内。

1.2.3 合格标准:[8,0] mm。

1.2.4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1.2.5 测量方法及数据记录:(1)剪力墙:长边墙两面中的每一面均作为1个实测区。

(2)当墙长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底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3)当墙长大于3米时,除(2)中所述两个位置外,将靠尺放在墙长及高度均为中间位置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值。

(4)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1.2.6 图例1.3 垂直度1.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的垂直程度。

1.3.2 测量完成时间:该层模板拆除后7天内。

1.3.3 合格标准:[8,0]mm。

1.3.4 测量工具:2米靠尺。

1.3.5 测量方法及数据记录:(1)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一个实测区。

(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端头竖向阴阳角300mm位置,分别将靠尺放在高度居中位置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2)中所述2个位置外,将靠尺放在墙长度及高度均为中间位置测量1次垂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值。

(4)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两个相邻面作为实测区,分别将靠尺放在柱中间位置测量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1.3.6 图例:1.4楼板厚度偏差1.4.1指标说明:反映楼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1.4.2 测量完成时间:该层模板拆除后7天内。

1.4.3合格标准:[+8,-5]mm。

1.4.4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1.4.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同一套房作为1个实测区。

在房屋内卫生间、厕所各选取一个预留洞进行1次楼板厚度偏差测量,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2)测量前,应先清除预留洞周边的混凝土浮浆,避免造成数据测量不准确。

1.5楼梯板厚度偏差1.5.1指标说明:反映楼梯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1.5.2 测量完成时间:该层模板拆除后7天内。

1.5.3合格标准:[+8,-5]mm。

1.5.4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1.5.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每层间的楼梯段作为1个实测区。

测量楼梯踏面与上一步踢面相交处,垂直于楼梯板方向测量1次楼梯板的厚度作为1个楼梯板厚度偏差指标。

(2)单跑楼梯:第三步与楼梯中间一步各测量1次楼梯板厚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3)双跑楼梯:分别在两个梯段的中间一步测量1次楼梯板厚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4)测量前如发现,观感上楼梯板厚度明显不一致,则选取楼梯板厚度较小的2个位置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1.5.6 图例:2.砌体结构工程2.1表面平整度2.1.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砌体墙体表面的平整程度。

2.1.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砌体结构完成后3天内。

2.1.3合格标准:[8,0]mm。

2.1.4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2.1.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任取一面墙的正手墙作为一个实测区。

(2)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

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3)当墙长大于3米时,除(2)中所述两个位置外,将靠尺放在墙长及高度均为中间位置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值。

2.1.6图例:2.2垂直度2.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砌体墙体的垂直程度。

2.2.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砌体结构完成后3天内。

2.2.3合格标准:当层高H≤3m,[5,0]mm;当H>3m,[10,0]mm。

2.2.4测量工具:2米靠尺。

2.2.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任取长边墙的正手墙面作为一个实测区。

(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端头竖向阴阳角300mm位置,分别将靠尺放在高度居中位置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2)中所述2个位置外,将靠尺放在墙长度及高度均为中间位置测量1次垂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值。

(4)实测值主要反映墙体整体垂直度,应避开墙顶梁、顶砌、墙底普通砖或砼下坎等位置,消除其对测量值的影响。

2.2.6图例:2.3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2.3.1指标说明:反映洞口施工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以及外门窗框塞缝宽度,间接反映门窗框渗漏风险。

2.3.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砌体结构完成后3个天内。

2.3.3合格标准:[+10,-10]mm。

2.3.4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2.3.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同一外门或外窗洞口均作为1个实测区。

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各测量2次门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对于落地外门窗,在未做水泥砂浆地面时,高度可不测),取高度或宽度的2个实测值与设计值间的偏差最大值,各作为判断高度或宽度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值。

2.3.6图例:2.4门窗洞口方正度2.4.1指标说明:反映砌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门窗洞口的方正程度。

2.4.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砌体结构完成后3个天内。

2.4.3合格标准:[10,0]mm2.4.4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2.4.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每一个门窗洞口作为一个实测区。

(2)测量门窗洞口内四个角中相对的两个角之间的对角线长度,取两个测量值间的偏差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值。

2.4.6 图例2.5房间方正度2.5.1指标说明:反映砌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房间的方正程度。

2.5.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砌体结构完成后3个天内。

2.5.3合格标准:[10,0]mm2.5.4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2.5.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每一个房间作为一个实测区。

同一房间内,各相邻墙体之间设计不垂直的房间不测量该指标。

(2)测量房间内四个角中相对的两个角之间的对角线长度,取两个测量值间的偏差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值。

2.5.6图例:3.抹灰工程3.1墙体表面平整度3.1.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表面的平整程度。

3.1.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内墙抹灰完成后3天内。

3.1.3合格标准:[4,0]mm。

3.1.4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3.1.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任取一面抹灰墙面作为一个实测区。

(2)当墙面长度小于3米,各墙面顶部和根部4个角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

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别测量2次,其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值。

(3)当墙长大于3米时,除(2)中所述两个位置外,将靠尺放在墙长居中位置,高度分别在居中及距地200mm处各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这4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4个计算值。

3.1.6图例:3.2垂直度3.2.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抹灰墙体的垂直程度。

3.2.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内墙抹灰完成后3天内。

3.2.3合格标准:[4,0]mm。

3.2.4测量工具:2米靠尺。

3.2.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任取一面抹灰墙面作为一个实测区。

(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2)中所述2个位置外,将靠尺放在墙长度及高度均为中间位置测量1次垂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值。

3.2.6示例:3.3房间方正度3.3.1指标说明:反映抹灰工程完成后,房间的方正程度。

3.3.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内墙抹灰完成后3天内。

3.3.3合格标准:[5,0]mm。

3.3.4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

3.3.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每一个房间作为一个实测区。

同一房间内,各相邻墙体之间设计不垂直的房间不测量该指标。

(2)测量房间内四个角中相对的两个角之间的对角线长度,取两个测量值间的偏差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值。

3.3.6 图例:3.4阴阳角方正度3.4.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抹灰墙体阴阳角的方正程度。

3.4.2测量完成时间:该层内墙抹灰完成后3天内。

3.4.3合格标准:[4,0]mm。

3.4.4测量工具:阴阳角尺。

3.4.5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实测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