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要改变语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自由主义”现象,使语文教学达到规范化、具体化,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课文——用课文教)学得轻松(轻负)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关注:(一)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2.教材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3.课文的特点4.学生的需求(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要关注“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孤立的三点)2.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3.要关注“过程与方法”4.要切实而精要(不能贪多)5.要具体可操作教学目标的具体可操作:(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

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

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

像“知道”、“理解”等抽象动词,由于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

布卢姆模式/认知动词分析模式基本观点布卢姆模式认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由主语、谓语、宾语三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目标的性质取决于选用哪一类认知动词。

核心视点知识水平:知道、熟记、背诵、复述、回忆、再认、重复、说出等;理解水平:转换、改写、翻译、举例、推断、估计、知晓、领会等;应用水平:应用、解答、改变、解决、计算、证明、操作等;分析水平:指出、找出、识别、区别、区分、辨别、分类、分析等;综合水平:归类、总结、创造、写作、编辑、编制、拟订、组织等;评价水平:评定、评判、评述、评价、批判、判断、鉴别、反驳等。

不足之处注重描述学生内部心理状态,比较抽象、含糊,不容易观察、测量。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1)知道——对信息的回忆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2)领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3)应用——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4)分析——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5)综合——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6)评价——根据一定标准作出价值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格朗伦模式基本观点总体目标:侧重于描述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用布卢姆的认知动词来表述学习结果,反映教师总的教学意图。

具体行为:侧重描述学生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行为,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

例子《春》一课的情感目标设计:感受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色,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心理过程变化)在课文中找出体现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句子。

(行为一)写一段你读了课文后对待自然和生活态度的文字。

(行为二)还存在什么不足??基于标准的教学:以教案设计为例教学目标行为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要尽可能具体而明确★确定明确的行为★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定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关注过程性目标例1:《散步》同课异构比较甲: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2.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语句,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和根据表达的思想内容来遣词造句。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例1:《散步》同课异构比较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

2.揣摩词句的含义,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学会紧扣内容,恰当拟题。

4.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例1:《散步》同课异构比较丙:1.揣摩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感受课文表达的浓浓亲情。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例2:《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比较甲:1.了解贝多芬生平,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品析人物的肖像、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平凡与伟大。

3.欣赏《命运交响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4.从贝多芬身上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例2:《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比较乙:1.赏读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在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的写法。

2.在朗读品析中揣摩人物语言,以深入了解人物内心世界。

3.在解读形象中体会贝多芬抗争命运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例2:《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比较丙:1.通过“拍摄巨人身影”,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通过“录下巨人的声音”,朗读与揣摩精彩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在朗读和音乐欣赏中,通过“报道专访之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例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比较甲: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性格,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乙: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使学生从文章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例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比较丙: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描写人物的技巧。

2.运用所学技巧,指导人物描写。

3.感受文学大师们的博学、睿智。

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一)有效的导入(二)有效的提问(三)有效的语言品味(四)有效的训练(一)有效的导入例:《散步》导入的比较甲:看四幅画,学生说说这四幅表达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感情¡ª¡ª亲情如水。

乙: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你觉得你的家庭幸福和睦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一家,去感受他们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

丙:听音乐《让爱筑我家》,学生谈谈感受。

丁:你与家人一起散步过吧,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你可能对这样的细节不太关注,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一家人散步的文章,让我们来感受作者通过细节来表现的亲情。

(二)有效的提问例1:教学问题比较▲你喜欢穿新装吗?你为什么喜欢穿新装?《皇帝的新装》▲假如你是鲁达,你会不会也这样去消遣郑屠?为什么?假如你是鲁达,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会什么时候发作?《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天上的街市》★你认为奥楚蔑洛夫可不可以不变?可不可能不变?《变色龙》例2:《猫》有效教学问题比较甲:面对三次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各是如何?从体现了对于猫的“冤苦”、“暴怒”和“虐待”?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前两只猫身上,结局会一样吗?结合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思考讨论:“我”还为自己而难过?例2:《猫》有效教学问题比较乙:作品中描写的猫,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我们”断定是第三只猫吃了鸟?第三只猫为什么那么忧郁?为什么对第三只猫的死,“我”会更难过?“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什么含义?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两只猫?“我”真的爱前两只猫吗?作者为什么写一篇关于猫的小说呢?小说中有和第三只猫相似的人物吗?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例2:《猫》有效教学问题比较丙:1.快速阅读课文,圈画描写猫及作者心理的语句,体会作者养猫时的心情。

从“ ”中读出了作者的心情。

2.圈画体现作者“更难过得多”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会“更难过得多”,并做些批注。

3.有网友建议,郑振铎没有必要永不养猫,不如再养一只。

如果你是郑振铎,你会接受这位网友的建议吗?(三)有效的语言品味例:《端午的鸭蛋》语言品味比较甲:1)听朗读第2、3段,同时做以下事情:①请找出两个以上你喜欢的句子。

②选择某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词、修辞、语气、情感等),写在句子边上。

2)你觉得刚才赏析过的语句有什么特点?用几个词形容一下吧。

3)前面我们在赏析语言的时候一般是抓住哪些东西进行的?归纳一下吧。

(三)有效的语言品味例:《端午的鸭蛋》语言品味比较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于平淡的文字中揣摩出不同寻常的味道。

如:“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 :“确实”是“真” 的意思,强调了作者在称赞家乡咸鸭蛋时的真情实感,没有一丝虚假,没有一点夸张,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可以品字、品词、品句、品标点、品修辞等等)(三)有效的语言品味例:《端午的鸭蛋》语言品味比较丙: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

——汪曾祺从文章第1、4、5、6段中找出有色彩、有声音、有画面、有味道、有动作的语言,试用批注的方法,体会端午之乐。

•批注示例:这句话用“五色”“红一道绿一道”描摹出了端午风俗的色彩,用“拧”“系”“印”等动词形象传神写出了儿童端午之乐。

“红一道绿一道”仿佛低头望去,还在“我”手腕上,让人难以忘怀。

(四)有效的训练1.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都应紧扣教学目标。

2.坚持口语训练与书面训练相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