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创业教育 大作业 课程设计 专利

创新创业教育 大作业 课程设计 专利

创造学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作品名称:潜水汽车
姓名: ***
所在院系: **********
专业: ************
学号: ************
电话: ************
E—mail: ************
申请专利:是□否□
潜水汽车
1.发明说明书
1.1 所属技术领域
该汽车是一种多用途的交通工具,既可以在地面上行驶,也可以在水面之下潜行。

1.2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对于现代人并不陌生,人们对汽车也是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生活中的汽车是用内燃机(极少数用电动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与日俱增,充斥着整个世界,给陆地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正是由于这种压力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青睐,才导致了潜水汽车的产生。

1.3 国内同类专利综述
经检索,在国内暂时未找到同类的专利。

1.4 发明内容:
1.4.1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汽车在水下的动力驱动和所用的能源、车头潜浮方向控制、行驶状态的转换、汽车的如何沉入水中、驾驶员和乘客的呼吸。

1.4.2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是:车身装备在尾部的一套双驱动装置。

在水中行进时,车尾的左右二个螺旋桨推进器和二个在前部的强大喷气式推进器,将让汽车在水中有足够的动力潜进。

由于在水下没有供燃料燃烧的氧气,汽车由电动机做动力(而在陆地上正常行驶时采用的是普通的内燃机做动力)。

车头潜浮方向控制,则由叶子板两侧的弯管状水中推进器负责。

至于行驶状态的转换,只要按动这款水陆两用车的一个按钮,汽车便可以潜到水下深处。

由于该车没有像潜水艇那样的蓄水仓,即其原理跟潜水艇一样:不进水无法下潜,所以该车为敞蓬,可使水快速进入车内,以便下沉入水。

车内有两具水中呼吸器,将为车内乘客和驾驶员提供所需的空气,解决了他们在水中潜行时没有空气可呼吸的问题。

1.4.3 有益效果
该车的有益效果是,(在生活中普及的情况下)在沿海以及内陆水域面积较大的城市,该车可以给陆路拥挤的交通缓解一定的压力,并且该车采用最新的技术、功能特殊、款式新,并且相信一定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1.5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潜水汽车进一步说明。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1是本车在水下行驶。

图2是汽车正在下沉。

图3是驾驶室内部。

图4是车内的呼吸装置。

图5是尾部的螺旋桨。

1.6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汽车的潜水功能, 归功于车身装备在尾部的一套双驱动装置。

在水中行进时,车尾的左右二个螺旋桨推进器和二个在前部的强大喷气式推进器,将让汽车在水中有足够的动力潜进。

至于潜水的动力来源与车头潜浮方向控制,则由叶子板两侧的弯管状水中推进器负责(图1中可见)。

在图2所示,汽车正在下沉,汽车入水后,由于汽车的车门及底盘等密封较好,汽车会浮在水面上,此时只需按下一个按钮,车两侧的入水(及排水)阀门就会打开,水进入车内,使汽车下沉入水。

在图3所示的驾驶室内部中,可以看出该车的座椅设计等毫不逊色于当今世界上的名牌、高级轿车。

在图4中,其呼吸装置与正常潜水员所用的呼吸装置类似,但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不同是该车的呼吸装置能支持更长的呼吸时间,是前者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图5中的,车尾的左右二个螺旋桨推进器,像潜水艇一样,采取相反的旋转方向,使二者产生的旋转力互相抵消,防止汽车在水下翻转,以使汽车在水下的潜行更顺畅,更安全。

此外,车身由纳米碳纤维制成,十分轻巧,能够令其在水底畅行无阻。

2 说明书附图无
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路两用汽车即潜水汽车,在由纳米碳纤维制成的车体中,与普通汽车有着大体相同的汽车部件,但都拥有良好的防水功能,动力来源:内燃机和电动机,尾的左右有二个螺旋桨推进器,在前部有二个强大喷气式推进器,其特征是:陆地上行驶时,以内燃机为动力,在水下潜行时,以电动机为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汽车,其特征是:在陆地上行驶时,内燃机为汽车提供动力,同时带动汽车内部的发电机,给电动机的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也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汽车,其为敞蓬汽车,以便汽车可以快速潜入水中。

4 说明书摘要
该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瑞士著名超级跑车制造商“里恩斯匹德”公司二月十四日,在伦敦公布了的潜水汽车(目前仍未正式亮相),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使其功能更强大、完善,图片借助于其汽车实物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