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详解
3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详解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盘规划的中心。 •轴线 •分区 •给水
曹 魏 邺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1 司马门 2 显阳门 3 宣阳门 4 升贤门 5 听政殿门 6 听政殿
7 温室
8 鸣鹤堂 9 木兰坊 10 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 文昌殿 16 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总说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小结
第一节 总说
•公元220年——魏、吴、蜀并立; •公元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氏篡位, 建立晋王朝; •公元280年——西晋;(八王之乱) •公元317年——东晋;103年后,南方相继为 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更迭代兴,史称南 朝;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统一整个黄河 流域,称为北朝; •公元581年——隋文帝灭北周;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魏晋南北 朝这一历时369年的分裂。
• 南方: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玄圃”——南齐武帝之子文惠太子。 “湘东苑”——梁武帝之子,湘东王萧 绎。
• 城市私园特点:
—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 乐之享受,显示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不 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
—设计精致化的趋向; —规模小型化的趋向。
2 庄园
• 庄园内容: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于“大内御苑”)
•华林园:干道——衙署——宫城—
—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的中轴线, 华林园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魏、西
晋)
建康
(今南京,吴、东晋、宋、齐、梁、陈)
特点:皇家园林的规模都不太大,但设计规 划比较精致,内容十分豪华。
华林园 芳乐苑
东晋及南朝建康城平面示意图
综述
魏晋南北朝的皇家园林的特点: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三、技术基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栽培普遍化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邺城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
2. 北魏洛阳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 市中轴线,为政治中心。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中轴线 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 立了此后皇都规划的模式。
•北魏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 魏晋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
•芳林苑:人为地貌基础已有全面缩移
大自然山水景观的意图。园内养蓄山 禽杂兽,有场地供活动和表演杂技, 仍然保留东汉苑囿的遗风。 (魏,相当
知识界胜谈佛教; • 道教兴盛; • 佛寺、道观大量出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佛合流,寺园一体。
二、寺观园林三种类型: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
三、城市寺观园林 宗教活动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各
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铜雀园(曹操,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
玄武苑(曹操)
华林园(石虎)
龙腾苑(慕容熙)
公元538年,东魏扩建南邺城于曹魏邺城之南, 呈前宫后苑的格局。
仙都苑(高纬)- 若神仙居所
仙都苑不仅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 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 法的发展。
洛阳
1. 魏、西晋
由南而北为 外朝——内廷——御苑(“芳林 园”)御街与其后的宫、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开创 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 自然美,文化素
庄客、部曲的住地。
养和审美情趣
• 庄园实例
金谷园(西晋,石崇)
潘岳的庄园
陶潜庄园
山居郊郭曰城傍。
金谷园—明 仇英
3 别墅
别墅、墅、山野、山宅、岩居 谢家别墅(山居赋)——清纯、隐逸 孙绰别墅
北朝:洛阳,宝光寺、景明寺、冲觉寺、景林寺; 南朝:同泰寺、
鸡鸣寺(同泰寺)
四、郊野寺观
• 一部分类似世俗庄园或是寺观地主的别墅、 庄园; • 另一部分单独建制,类似于后期的世俗别墅。
郊野营建寺观的三个条件: 靠近水源 靠近树林 向阳背风
寺观的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教的 出世情感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因此,寺观本身无 异于山水园林。
—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 技艺达到一定水准,植物配置多为珍贵品种,动物放逐和 圈养仍占一定比重,建筑新式多样;
— 景观重点从模拟仙境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以人间 的现实取代仙境的虚幻;
—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 甚至由文人参与经营;
— 人工园林造景已较多运用写意手法,把秦汉以来着重写实 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 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第三节 私家园林
• 背景 1. 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 2. 重视精神陶冶
• 私家园林类型 1. 宅园、游憩园 2. 庄园、别墅
1 城市私园
• 北方:北魏首都洛阳诸园 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从写实过渡到写意写实相结合
衣冠南渡,结合山泽,建设有山有水的庄园;
士族崇尚老庄、玄学。(九品中正制、占田荫 户制,顾、陆、朱、张)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园林化的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 济实体,亦有园林性格,开启后世别墅园 林之先河,从此“别墅”一词由生产组织、 经济实体的概念转化为园林的概念。
第四节 寺观园林
一、背景 • “汉地佛教”,“寺”被用为佛教建筑,
一、社会背景
• 西晋朝廷上下聚敛财富、荒淫奢靡成风; • 知识分子玩世不恭。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 山涛、王戎: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猖狷等 行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 思想作风,这就是“魏晋风流”)
二、意识形态方面因素
• 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知识 分子从审美角度去亲近、理解大自然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