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主义美学
第一.理性主义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是18世纪在德国以G.W.莱布尼茨、C.沃尔夫 和A.G.鲍姆嘉通(1714~1762)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与英国 经验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思潮。莱布尼茨认为感觉经验靠不住, 不可能给人们带来永恒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永恒真 理,应当来自“理性的永恒法则”。而“理性的永恒法则”则 来自人内心的“天赋观念”。而尔夫把莱布尼茨的哲学通俗化 了,在美学思想方面,他特别提出了“完满性”的概念,认为 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满,一件事物要完满,必须符合该事物的概 念,而它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则在于它符合人的主观目的。 第二.哲学上的唯心主义 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于1790年出版,以后席勒写《审 美教育书简》、谢林写《艺术哲学》,到黑格尔的《美学讲演 录》3卷于1838年全部出齐,标志了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全盛时 期。德国古典美学力图把经验派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派的先天理 性统一起来和调和起来。康德的美学,是要为感性经验中快与 不快的感情寻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验理性原则。他所说 的“判断力”,就是指给特殊的感性事物寻求普遍规律的反思 判断力。席勒作为审美观照与艺术创造的“游戏冲动”,也是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统一与和谐。黑格尔关于“美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论断,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马克思制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中:艺术像其他 高等的活动一样,从属于文化上的“上层建筑”或者统治阶级 的意思形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到: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 展成比例呃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 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者莎士比亚同现 代人相比。 但是后来变迁成: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总是以一直“现实的反 映“这个结论引自列宁的人生论立场。认为艺术是一种认识方 式。 事实上,正如穆洛夫斯基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在每 个关键的阶段都是在于其他的和相反的是想线索对话中得到发 展的。最初是反黑格尔主义,后来是反对克罗齐主义者和形式 主义者。马克思的辩证地吸收这一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方法也对 则一发展也适合。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更有其独特性。
布莱尼茨
鲍姆嘉通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康德
以康德为奠基人、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 的古典美学,不仅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美学思 想发展的一个高 峰,也是古希腊以来欧洲美学 思想的全面而系统的总 结。当黑格尔那无所 不包的庞大体系,随着“绝对理念”的最终显 现而宣告封顶完工的时候,古典哲学的发 展也 就因为达到了巅峰而无以为继了。古典哲学 的终 结,同时也就宣告了古典美学发展过程 的完毕与转换方向的开始。由于古典美学既 取得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又存在着深刻的内在 矛盾,这便使得古典美学的转 折呈现出三大方 向。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三,艺术作为独立之物———克罗齐美学。
艺术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它是否具有独立 的地位,这是 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一个美学 体系最终都会对之作 出明确的回答。克罗齐因此幽默 地评说道:“艺术、宗教、哲 学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来 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在这个 问题上,同前两个转折方向相比,克罗齐所实现的转折方向与古 典美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针对性也最为明确、最为直接。古典 美学虽然缺乏实践原则,却暗含着一个贯彻始终的理 性至上的 原则。在划定知、情、意的范围以及给美学规定特定的研究对 象的时候,在研究美的特征、艺术的特征的时候,尤其是研究主 体在创造艺术品的过程中思 维状态的特征的时候,它对艺术的 特殊性以及独立性 的强调,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美学研究都 要多,克罗 齐因此不仅称赞康德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 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更称赞黑格尔“对新学说作出了自己的 贡献。”但是,在理性至上原则的支配下,尤其是在黑格尔以 “绝对理念”为核心的哲学、美学体系中, 艺术独立的程度始 终都被控制在以受理性支配为前提的范围内。克罗齐对此最为 不满,认为康德的美学理 论,“没有从理性主义的禁锢中脱离出 来,也根本不可 能脱离出来。” 而在黑格尔那里,理性对艺术的 支配, 表现得更为直接:“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则 是 “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20世纪的美学讨论也许可以说,是从内德托克罗齐开始 的,他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他半个世 纪中不断地在美学与批评问题方面的努力,给每个严肃 是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他之后或者同一时期现代其他流派的 美学理论。 第一,桑塔耶纳和杜威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三,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 形成於 2 0 世纪2 0 年代 在二次大战後达 到鼎盛 存在主义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有 不同特点 代表思想家 海德格尔 H e i d e g g e r , 1 8 8 9 - 1 9 7 6 】 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者 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 现象 即存在 但它不是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 而是不分主客意义 上的所谓【此在 D a s e i n 】即我的存在 或人的存在 又称【此在存在的本体论】 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把以往的哲学都称作形上学加以反对 他认为 传统的哲学 都混淆了存在者 ( D a s S e i n d e ) 和存在( S e i n ) 是 无根的本体论 形 上学以表象的思惟把握存在者的存在 在近代形成了主体性原 则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即为其开端 这种主体性原则的 确立 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 及人与世界的疏离 形上学 在黑格尔那里得以完成 而最後的完成则是尼采的【意志】 这种意志的主体性原则 在现代就成为技术统治世界的依据 人和一切存在者都被交给技术制造去处理 人的人性和物的物 性 都成为市场上可以算计出来的市场价
桑塔耶纳教导一种形而上学,或者是他称为的自然主义或唯物 主义。作为自然主义的美学家,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西 方美学在二十世纪前后的某种过渡性。一方面,他仍然注意到 美的本质等美学的形而上问题,严肃地讨论美的定义问题,并 得出了自己的见解,这和其他一些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家如后 来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另方面, 桑塔耶纳又从自然主义的特定立场出发,大量地、具体地、详 尽地、有时是相当芜杂甚至矛盾地阐释了审美与艺术的方方面 面的重要问题。他的学术思想,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观点 对于我们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J.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 最为重要。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强调当今美学的任务在于恢复艺术 与人类经验之间的联系。杜威反对把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作严 格的划分,反对自康德以来对智力领域(科学)、实践领域 (行为)和审美领域(艺术)所作的划分,他认为任何一种经 验只要它达到完美,就具有审美的性质。
黑格尔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一,美作为“心灵之花” ———心理学美学。
古典美学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就是确立了主体 性原则,改变 了美学研究的方向。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第一次“把美学研 究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 移到主观的鉴赏能力和主 观的审美心态”。在康德之前,西方人大多从外部世界去寻求 美的存在。结果,不是经不起柏拉图式的检验,听任“美是难 的” 成为千年叹息,就是把美与理念、与上帝挂起钩来,到 了康德确立主体性原则后,美学研究的方向才从根本上得到改 变,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美,既与客观外在事物的某种属性相关, 更与人的内心活动相关。离开了人,离开 了主客体的交流,美 是无法谈起的。克罗齐虽然是以低调去评价康德的,但也称赞 他是“发现、解决或接近带来解决美学科学问题的人。” 主 体性原则确立的直 接结果,就是开启了心理学美学研究的大 门。黑格尔 对自然美的解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具体地“启示了以后的移情 说他 是用‘移情说’的观点来解释自然风景的美的。” 需 要指出的是,说心理学美学是古典美学转折的方向之一, 只是 指古典美学的转折中包含了这一方向,并不是说所有具体的心 理学美学研究都是古典美学内部自身孕育的结果。
克罗齐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由于它 只是以直接的感性形式表现“绝对理念”,因而总是有 限的、片面的,但“绝对理念”却是无限的、绝对的,因此在这 一阶段,艺术还不能完全体现出“绝对理念”的本质,只有宗教、 但最终还是哲学,才能完成这一任务。黑格尔最后的结论,就是 艺术终将为宗教、尤其是哲学所取代。克罗齐也正是据此对黑 格尔美学的性质作出判断的:“黑格尔美学是艺术死亡的悼词, 它考察了艺术相继发生的形式并表明了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阶 段的全部完成,它把它们埋葬起来,而哲学为它们写下了 碑文。” 克罗齐“直觉 ———表现”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从理论上确立 艺术的独立地位,是直接针对着古典美 学的理性至上原则及艺 术消亡论而来的。对于古典美之上是不可能的。” 学关于艺术 受理性支配的观点,克罗齐运用他自己创立的“度的理论”的逻 辑方法,去处理象艺术与哲学这种不是“相反”而是“相异”的 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艺术独立原理:直觉的知识 艺术 作为低的度, 是可以脱离 比它高的度 ———理性的知识 ———而独立存在的;相 反,理性知识作为高的度,却不能脱离比它低的度——— 直觉的知识———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对低的度的内含 为存在基础;因此,理性的知识与直觉的知识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斗争的关系,只存在前者对后者的“蕴涵”关系。针对古典美学 中的艺术消亡论,克罗齐通过强调直觉的知识 艺术 是人类心灵 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也就使之不攻自破:“问艺术是否 能消灭,犹如问感受或理智能否消灭,是一样无稽。” 。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桑塔耶纳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现代美学理论 概述
杜威认为审美经验之所以与智力的道德的经验有所区别,并非 在于它排除了利害关系的欲望,而在于这种欲望与知觉经验合 二而一,达到了知觉本身的一种完美的境界。经验的最完美的 表现就是艺术。在他看来,艺术之所以与日常生活相分离,并 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美术馆或音乐厅所赋予艺术的 那种象征意义。造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鸿沟的那种力量也同 样造成了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之间的分离。因此,想从审美经 验中去寻找艺术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答案只能在日常 生活经验中才能找到。杜威一方面沿袭了传统美学,认为美学 是美的艺术哲学,声称艺术品必须首先是审美的,艺术的产生 过程是和知觉中的审美部分有机联系的。另一方面,他又想写 一部包括人类各种活动领域在内的艺术哲学,不得不把艺术分 为“美的艺术”和“其他艺术”。这样。当他指责那些在实用 艺术和美的艺术之间建立“美”的区别的人是错误的同时,就 陷入了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