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讲义第五章呼吸生理学

最新讲义第五章呼吸生理学

②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破坏→肺回缩力↓→肺 弹性阻力↓(肺顺应性↑)→呼气困难。
故肺顺应性加大并不一定表示肺通气功能好。
2.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
⑴气道阻力特点: ①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②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③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R∝1/r4)
讲义第五章呼吸生理学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内呼吸
2.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3.胸内压
(1)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二)呼吸膜 1.厚度6层<1μm厚:呼吸膜厚度↑→气体交换↓
2.面积:呼吸膜面积↓→气体交换↓。
COO2 2
(基质层)
(三)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肺通气量(VA)/每分肺血流量(Q)
1.VA/Q↑≈肺通气↑或肺血流↓→增大生理无效
腔→换气效率↓(如心衰、肺动脉栓塞)
2.VA/Q↓≈肺通气↓→增大功能性A-V短路→换
气效率↓(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栓塞)
几点说明:
●VA/Q↑或↓→换气效率↓→缺O2和CO2潴留的症状;
但以缺O2为主,原因: ①∵CO2 的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CO2的扩散速>
O2,∴不易出现CO2潴留的症状; ②∵A 血 PO2↓ 和 PCO2↑ 时 , 可 刺 激 呼 吸 , 增 加 肺
二、氧的运输
(一)物理溶解:(1.5%)
PO2↑(氧合) HbO2
(二)化学结合:(98.5%) Hb暗红色
鲜红色
PO2↓(氧离) ⒈ 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Hb + O2
当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Hb达5g/100ml以上, 呈蓝紫色称紫绀(一般是缺O2的标志)。
2. O2与Hb结合的特征:
换气结果:
肺V血 组织A血


A血 V血
肺 换
Hale Waihona Puke 氧合血红蛋白(氧主要运输形式) 和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CO2主要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一)气体扩散速率
在同等条件下,CO2的扩散速率是O2的20倍;但在肺中, 由于肺泡和V血间气体分压差的不同,CO2的扩散速率实 际约为O2的2倍。
①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 ②是氧合,非氧化 ③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
Hb+O2结合的最大量——氧容量 100ml血 Hb+O2结合的实际量——氧含量
氧含量⁄氧容量的百分比——氧饱和度
PO2↑ (氧合)
PO2↓ (氧离)
④ Hb+O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 s 形
机制:与Hb 的变构有关: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泡表面张力:2/3
肺力 通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非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性 粘滞阻力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力 惯性阻力
1.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度量法 顺应性 =(1/弹性阻力) 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容量:肺活量+余气量 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出的气体 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注: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
(二) 肺通气量: ⒈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次/分)
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3)压力:
平静吸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②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③有时可为正压(如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4)成因: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5)生理意义:
纽带作用;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即当Hb某亚基与O2结合→Hb变构→其他亚基的亲O2 力↑→Hb4个亚基的协同效应便呈现s形的氧离曲线特 征。
(三)氧离曲线特征 及生理意义
1.上段:坡度较平坦。 表明:PO2变化大时,
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 减 少 肺 泡 内 液 的生成→防肺水肿的 发生
c. 维 持 肺 泡 内 压 的稳定性→防肺泡破 裂或萎缩
临床:
●当发生成人肺炎、 肺血栓等→表面活性 物质↓→肺不张。
吸气 肺泡表面积↑
DPL分散
(呼气) (↓) (密集)
降表面张力的作用↓ (↑)
肺泡表面张力↑ (↓)
肺泡回缩
②来源: 肺的弹性阻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
Ⅰ.肺泡表面张力 方向向中心→使肺泡缩小。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使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b.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c.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Ⅱ.表面活性物质
( DPL或DPPC )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作用: a. 降 低 肺 泡 表 面
泡通气量,有助于CO2的排出,而几乎无助于O2的摄 取
●整个肺脏的VA/Q=0.84,是衡量肺换气功能的指标;
但因肺脏各局部的肺泡通气量和血流量的不均性, 故临床上更应测肺脏各局部的VA/Q:
第三节 气 体 运 输 一、运输形式:
(一)物理溶解:气体直接溶解于血浆中。
(二)化学结合:气体与某些物质进行化学结合。 特征:量大,•主要运输形式。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第二节 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动力: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
速率:= 扩散速率(D) = 分压差×温度×气体溶解度×扩散面积 扩散距离×√分子量
气体的溶解度/分子量的平方根之比为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大,扩散速率快。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O2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 分压高→分压低
(扩张)
防肺泡破裂 (防萎陷)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 动力; ③胸廓扩大时,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 阻力。
(3)影响弹性阻力的因素:
①肺充血、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 化和感染等原因→肺弹性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