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L25-1: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 罪。”
对“犯罪共同”的理解
任意的共犯 必要的共犯 聚众性犯罪
集团性犯罪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一)主
——共同犯罪的行为。 1、各共犯者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2、各共犯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 一的犯罪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形 成一个有机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实施的犯罪是结果犯时,必须每个 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 着因果关系。
(2)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 主犯,应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 犯罪处罚。
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 自封“大天龙”。要求李某等人“发挥主 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 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 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 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 如何处理?
罪、聚众犯罪、其它三类) (2)起主要作用的。
主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 (1)首要分子:在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
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2)关系:部分重合。 其一,有一部分主犯不是首要分子。 其二,有一部分首要分子不是主犯。
主犯的刑事责任:
(1)对组织、领导、指挥犯罪集团的首 要分子,不论其是否参与、策划和知悉, 都要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刑法分则规定为独立罪名,不以共同犯罪处 理。
如: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资助恐 怖活动罪、协助组织卖淫罪。
3、胁从犯
(1)根据刑法第28条规定,胁从犯是被 胁迫参加犯罪的人。
(2)胁从犯的特征: 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实施的是犯罪行为,
在可以选择不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虽然不 愿意,但客观上仍然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 而所以如此是因为受到了他人的胁迫。 (3)胁从犯认定
(4)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8条规定: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 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 罚。”
4、教唆犯
(1)概念:教唆犯是故意唆使他人实行犯罪的 人。
(2)特征:独立性与从属性的统一
①独立性:只要实施了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
就属于犯罪行为而构成犯罪,不论他人是否接受 和是否实施;
1、片面共犯
是指共同行为人的一方有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的 意思,但是另一方并没有认识到对方是在和自 己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况。 ❖ 通说认为片面帮助犯构成共犯,片面实行犯和 片面教唆犯不构成共犯。 ❖ 片面实行犯:指两个以上的人都参与实施了犯 罪的实行行为,但是只有一人知道自己和他人 在一起犯罪,而另外的人并不知情。
(一)不成立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
1、同时犯 2、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 3、实行过限行为 4、共同过失犯罪 5、一方故意与一方过失的犯罪行为 6、事前无同谋的事后帮助行为不成立共

(二)共同犯罪认定的争议问题
例:某甲看到某乙正手持匕首追杀某丙,而某丙 正好也是某甲的仇人,于是某甲就想暗中助某 乙一臂之力,看到某丙慌不择路,奔向一小胡 同,某甲使了一个绊子,趁某丙不备将其绊倒 在地,某乙以为某丙自己摔倒,上来将某丙砍 伤致死。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作用分类法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分工分类法
实行犯 帮助犯 教唆犯
主犯 从犯 胁从犯 教唆犯
(二)各种法定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其刑事责 任
1、主犯 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
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 用的,是主犯。”
分类: (1)起组织领导作用的;(包括集团犯
甲原先给某厂看仓库,后来被解雇了。 他就对乙、丙说:“某某仓库现在没 有人看,里面有一批货,你们可以去 搞。”乙、丙晚上开车去,掀开仓库 的屋顶把那批货偷了出来,销赃后三 人分了。
❖ 片面教唆犯:指一方教唆另外一方,但另 外一方不知道是由于被教唆而产生了犯罪 欲望。
片面帮助犯:指一方给另一方提供帮助, 帮助的人知道,被帮助的人不知道。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与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1、分工分类法 2、作用分类法 我国刑法对于共犯的分类,一般是以作用
分类法为主,而辅之以分工分类法
3、甲乙经共同谋划后到丙家盗窃,两人分头搜索财 物。甲进入保姆的房间,将独自在家睡觉的小保姆强 奸。对此,乙并不知情。
4、甲掌管国家机密,乙是某国的间谍。 乙经常宴请甲,利用甲酒后放松警惕套取 国家机密。
5、丙生病到医院,医生甲拿错了药,护 士乙打针时工作马虎加大了剂量,这两个 因素凑在一起,导致丙死亡。
(三)主观条件
——各共犯者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 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
案例:
刘某恨丁某,找李某和王某二人,商定刘 某出1万元请李某和王某除掉丁某。李某 和王某二人携带好凶器于某日夜晚跟踪丁 某到郊区,在下毒手的时候丁某苦苦哀求, 不能够提出当场给李某和王某每个人1万 元,请二人放过自己,李某和王某二人在 利益的诱惑下,遂放弃了杀人的计划。
②从属性:教唆犯的定性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被教唆者——构成何罪要看教唆的具体内容(而 不能笼统地定教唆罪),是否是既遂要看被教唆 者实施该教唆之罪到何种程度。
(3)成立教唆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 的故意。
②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 的行为。
——通常要求教唆犯罪的内容是比较具体 的特别是侵害对象比较明确。
2、从犯
刑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 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从犯的概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
子。——次要实行犯。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
子。——帮助犯。
从犯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 除处罚。”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例1:甲和乙均与丙有仇。一日,两人各自埋伏(无 意思联络)在丙回家的路上,甲开枪射击丙,未中。 乙开枪射击,命中丙,丙遂中弹身亡。
2:甲与丙有仇,甲邀约到乙,谎称只是想将丙的脚 打断,使其成为残废。某日,甲乙将丙堵在回家的路 上,进行殴打。乙想将丙打残,遂砸其腿部。甲一心 想置丙于死地,用砖头猛砸丙的头部,致丙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