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性炎症。
细菌性肺炎约占肺炎的80%。
肺炎隶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胸痛”等范畴。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与外邪侵袭两方面。
’常因劳倦、烟酒、久病等,导致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感风热毒邪或风寒入里化热形成。
一般初起病在肺卫,继而传变入里,部分患者病邪深入心营,甚者热极动风,后期则气阴两伤。
儿童、老年、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感染患者病程中随时可出现阴竭阳脱,危及生命。
此外,各型肺炎因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中医证候表现也有差异,临症治疗可参照以下中医诊治思路,结合各型肺炎的证候特点,辨证用药。
【辨证要点】1.辨病邪性质病邪寒热性质不同,寒者为风寒袭肺,热者有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热腑实和热毒内陷。
i2.辨正气虚损疾病后期,正气虚损,出现气阴亏伤或阴竭阳脱。
j3.辨有否内伤基础部分患者发病前即有内伤基础疾病,或见气虚、阴伤、痰饮、瘀血等等,临床应详辨。
4.辨病情轻重风寒犯肺,病情较轻,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热腑实和热毒内陷,病情较重,多出现气阴两伤,病变过程之中甚至可见阴竭阳脱,危及生命。
风寒袭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周身酸楚,咳嗽咯痰,色白清稀,苔薄白,或苔白厚腻,脉浮紧或浮滑。
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杏苏散加减杏仁10,苏叶10,姜半夏10,陈皮10,桔梗10,前胡10,荆芥10,防风10,甘草5风热犯肺恶寒轻,发热重,咳嗽气促,咯痰色黄或色白黏稠,咽痛,胸痛,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宣肺化痰银翘散加减银花10,连翘10,豆豉10,薄荷(后下)5,桔梗10,鲜芦根15,牛蒡子10,生甘草5,黄芩12,瓜蒌皮12痰热壅肺发热,咳嗽,气息粗促,咯痰黄稠、不爽,或有腥味,或咳血痰或血丝,咳引胸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5,生石膏(先下)30,杏仁10,生甘草5,银花15,连翘10,鱼腥草15,黄芩15,川贝母10,全瓜蒌20肺热腑实壮热,汗出热不退,面赤,口渴,咳嗽喘促,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或伴有神昏谵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通腑泄热清肺化痰宣白承气汤加味生大黄(后下)10,生石膏(先。
F)30,全瓜蒌15,杏仁10,黄芩1 5,枳实10,厚朴10,川贝母10热毒内陷高热夜甚,咳喘鼻煽,痰中带血,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时有谵语,甚至昏迷抽搐,唇甲发绀,舌红绛无苔或苔黄黑,脉弦数。
清心凉营豁痰开窍清营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水牛角(先F)30,生地黄15,银花15,连翘1(),黄连5,丹参10,石菖蒲10,郁金10,炒栀子10,天竺黄10,竹沥10阴竭阳脱高热骤降,大汗淋漓,四肢发冷,呼吸浅促,唇甲发绀,烦躁不安,神志模糊,面色苍白,舌青黯,脉细微欲绝。
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加味人参10,麦门冬10,五味子10,山茱萸10,煅龙牡(先下) 各20,黄芪30气阴两伤身热渐退,或低热夜甚,干咳少痰,黏稠不爽,神疲乏力,自汗或盗汗,或口渴烦热,舌红干裂少苔,脉细数无力益气养阴清解余热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0,生石膏(先下)30,麦门冬15,太子参15,桑白皮10,地骨皮10,沙参15,生地黄152.兼证论治选药简表中成药1.羚羊清肺丸疏风清热,润肺化痰。
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者。
每次69,每日3次。
2.清肺抑火丸清热宣肺,化痰通便。
适用于肺热咳嗽,瘊多便于者。
每次69,每日2~3次。
3.蜜炼川贝枇杷膏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适用于肺热咳嗽,咳痰不爽者。
每次15ml,每日3次。
4.除痰止嗽丸清热降火,除痰止嗽。
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者。
每次6~129,每日2次。
5.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清热平喘。
适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息者。
每次99,每日2次。
6.西黄丸清热解毒,散痈化结。
适用于肺热痰壅,咳时浊痰者。
每次39,每日2次。
7.紫雪丹开窍解痉,清热解毒。
适用于肺热壅盛,发热者。
每次1.5--一39,每日2次。
8.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镇心安神。
适用于肺热壅盛,发热神昏者。
每次39,每日1次。
9.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适用于肺热阴伤,干咳或痰中带血者。
每次99,每日2次。
10.鱼腥草注射液清热,解毒,利湿。
适用于肺热壅盛者。
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2次;静脉注射,每次 lOOml,每日1~2次。
’三、其他疗法1.针刺疗法主穴取风门、大椎、风池、合谷、肺俞。
邪壅于肺配少商、丰隆、曲池;阴伤配太溪、膏肓;阳脱配气每、关元、百会;昏迷配人中、涌泉。
按常规手法操作,主要施以泻法,虚者兼用补法。
2.灌肠疗法麻黄lOg,石膏609,杏仁lOg,甘草lOg,灞公英309,大黄109,水煎取汁200ml,灌肠。
药温300c左右,每日1一--2次。
3.刮痧疗法取胸、背部脊椎两侧和肩胛区,用生姜或刮痧工具等,蘸上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发红、出现斑点。
适用于发热神昏者。
4.敷贴疗法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薄荷各等份#烘干研细末,茶水调药末,外敷胸部哕音密集处,每日换药1次,可以加速肺部炎症消散。
5。
拔罐疗法适用于肺炎后期哕音不消失者。
根据肺部哕音确定拔罐位置,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5~10分钟,以瘀血为度,避免起泡。
3~5次为1疗程。
【预防与调护】1.避免淋雨受寒、过度疲劳等肺炎的诱发因素。
2.老年人、慢性肝病、慢性肺病、糖尿病、器官移植及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注射肺炎疫苗。
3.反复发生肺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慢性肺病等基础疾病,调节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4.食疗肺炎恢复期的患者,可选择麦冬309,鲜竹叶309,芦根309,鲜鱼腥草609,粳米1009,冰糖309。
先将鲜竹叶、鱼腥草、麦冬、芦根(切成小段)洗净,同煎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为稀粥,调入冰糖,日分2次食服。
有清热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肺热阴伤者。
急性支气管炎【诊断要点】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
起病急,病程约1周;鼻塞、,流涕、咽痒、咽痛、咳嗽;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和稍高,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或可见双肺纹理增重。
一、病史起病急,病程约1周,病情多数可自行缓解。
二、症状与体征1.初期往往先有鼻塞、流涕、咽痒、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全身症状轻微,咳嗽起初不重,1~2天后咳嗽加重,多为刺激性、阵发性,严重者伴有胸骨后或胁肋部疼痛,有时咳嗽可迁延至数周。
咳痰量较少,白黏或微黄,有细菌感染时呈黏液脓性痰,剧咳频繁时痰中可带血丝。
2.全身症状有乏力、畏寒、发热、疼痛和肌肉酸痛。
3.双肺呼吸音粗,可及散在干、湿性哕音,伴发支气管痉挛时可闻及哮鸣音。
三、并发症可发展为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或加重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
四.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和稍高。
2.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或可见双肺纹理增重。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二者症状相似,但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较显著,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明显,白细胞数量减少,结合流行病史、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确诊。
2.上呼吸道感染鼻、咽、喉部症状明显,一般无咳嗽、咳痰,或仅为轻微咳嗽,肺部无异常体征。
【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本病是因外感引起的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属实证,治疗当祛邪宣肺。
2.辨外邪性质临床当辨风寒、风热、燥热等外邪性质;并根据病邪性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祛邪方法。
【治疗方法】二、中成药1.通宣理肺丸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表证咳嗽较重者。
每次1丸,每日2~3次。
2.川贝枇杷露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风热咳嗽者。
每次10ml,每日3次。
3.止咳橘红丸清热润肺止咳。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热燥咳者。
每次1丸,每日2次。
4.急支糖浆清肺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不爽者。
每次lOml,每日3次。
5.祛痰灵口服液清热润肺化痰。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咳嗽不爽,痰稠而黄者。
每次10ml,每日2~3次。
三、其他疗法1.针灸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如列缺、合谷、肺俞。
咽喉肿痛加少商、尺泽,发热加大椎、外关。
毫针浅刺用泻法。
2.按摩推拿用手指尖按揉太渊、肺俞、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四,西医治疗1.祛痰(1)止咳祛痰:甘草片2片,每日3次,或复方甘草合剂10ml,每日3次;痰黏稠,不易咳出时,服用盐酸溴己新(必嗽平)16mg,每日3次;沐舒坦30mg,每日3次,重度者可静脉点滴,每日30~90mg。
刺激性干咳无痰可用强效镇咳药,如咳必清25mg,每日3次,如影响睡眠时可加用可待因15~30mg/次。
(2)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加沐舒坦15mg雾化吸人,每日 l~2次,可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或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1 000U雾化吸人。
2.解痉如支气管痉挛,可口服茶碱类药物(氨茶碱或缓释、控释茶碱)如舒弗美o.19,每日2次,或使用&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
3.由病毒引起者,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如有细菌感染,出现高热、痰黄黏稠、或脓痰,或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可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不可过长。
【预防与调护】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进行耐寒锻炼以增强体质。
2·戒烟,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病灶。
3.做好劳动保护,防止有害气体,如烟雾和粉尘等污染空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一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及(或)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时,肺功能检查可明确COPD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隶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病因有外感与内伤,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有饮食、七情、劳倦等。
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引动伏痰壅肺,是反复发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
病位在肺,渐及脾肾,多属本虚际实证,以肺、脾、肾虚损为本,痰阻气逆为标。
后期心肝受累,久病入络,形成气虚血瘀痰阻之证,多见于COPD 中、重度阶段;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时,隶属中医“肺胀”范畴,中医辨证论治参见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章节。
【辨证要点】1.咳嗽首辨外感与内伤发作期多因外感邪气诱发,咳嗽伴见表证;迁延期及缓解期多以内伤咳嗽为主,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2.喘证以辨虚实最为紧要发作期痰浊阻肺,气机壅塞,以邪实为主;缓解期多以肺脾肾虚损为患;迁延期正虚邪恋,本虚标实。
3.寒热是辨证用药的关键寒证多因风寒、饮邪、阳虚所致;热证多以风热、痰热、郁热而发。
4·痰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之分,伏痰壅肺、痰阻气逆,故咳嗽、咳痰或见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