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棒材生产工艺简述

棒材生产工艺简述

棒材生产工艺简述:
一:产品方案
(1)产品及生产规模
产品规格:棒材:ф100~ф220mm
生产规模:年设计生产能力100×104t
(2)坯料
钢种: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
坯料规格(连铸坯):
方坯:(220×220)~(320×340)×(~6000)mm
年需要坯料重量:105×104t
二:生产工艺
其主要工序由上料、坯料加热、粗轧、精轧、外形尺寸测量、冷床冷却、定尺锯切、检查、堆垛、打捆、标记、入库等组成。

(1)工艺流程框图:
↓↓
↓↓
↓↓

(2)工艺流程简介
所有轧线设备均布置在+0.00m平台上,轧线标高为+1.40m。

当生产时,合格的连铸钢坯以单根方式从连铸热坯出坯台架送入输送辊道,输送辊道将坯料向前输送。

(坯料在输送辊道运输过程中经设在辊道中的坯料秤称重,自动显示纪录每根坯料的重量。

可不选)在输送辊道上不合格的坯料(人工右眼检查、表面缺陷、弯曲度过大和目测测长不符合要求的坯料),可由设在输送辊道侧面的剔除装置剔出。

合格的坯料输送到+2.00m 平台的辊道上,通过炉前顶钢机送入加热炉。

热送坯料进入加热炉的温度约为≈600°C左右。

当采用冷坯生产时,坯料以4~5根成组方式经输送辊道向前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称重,)在辊道的另一侧设有不合格钢坯剔除装置,经人工检查表面缺陷和弯曲度达不到要求的坯料在此剔出。

坯料后经提升机构将坯料提升到+2.00m平台的辊道上,通过入炉辊道送入加热炉加热。

蓄热推钢式加热炉按不同钢种的加热制度,将坯料加热到980~1150°C。

加热好的钢坯在推钢机的推动下从炉前滑道滑出,出炉后的钢坯由输送辊道运送到粗轧机组第一架轧机中。

不合格的钢坯由钢坯剔除装置在此剔出。

钢坯首先进入粗轧机组(ф750x2)中轧制,最后送往一架两辊成品精轧机(ф650)轧制。

粗轧和中轧为往返式轧制。

合格钢坯经机前运输辊道送至第一架开坯ф750轧钢机,经机后升降台抬送与机前翻钢板翻钢,轧制4道次后,由机前移钢机送往ф750二架轧机,轧件经机后升降台抬送与机前翻钢板翻钢,轧制3道次后经二架轧机机后输送辊道,送至ф650二辊式成品精轧机,在经轧机前设有气动翻钢装置,当成品进入合金扭转导槽时,由设在机前的红外线检测仪检测到信号并发出指令,使气缸动作,完成精轧机前的翻钢,使平椭圆转为立椭圆,精轧机经过一道次轧制形成所需成品。

全部轧机为水平布置,最大轧制速度为3m∕s。

当轧线下游出现故障时,各道次轧孔钢由钢夹钳送至废钢车,等待运出。

成品轧件经成品输送辊道送至定尺锯切区。

由输送辊道输送的成品在辊道末端被红外线检测仪检测到后,信号指令为锯前夹紧,在汽缸的作用下夹紧成品钢,由信号传输给1800滑座式热锯机,热锯机在液压的(可用机械传动)推动下前行,完成锯切任务,由于限位开关的作用,热锯机自动退回。

此时夹紧装置已松开,由输送装置送往冷床冷却。

分段后的轧件由冷床输入辊道及下冷床装置送到9×30mm的锚链式冷床上,轧件在冷床上边前进边自然冷却。

下冷床前后由成品辊道输送到打包方向一端,(然后由链式移送机按一定间距和数量形成成排的钢材组,用卸钢装置成排送到自动打包台。

可不选)然后人工进行打包,捆扎,最后送到收集台架上进行钢材捆的称重、挂标牌和收集。

成品料捆由成品库内的双钩吊车吊到堆放区成“井”字形堆放。

三:金属平衡
金属平衡表
四:工作制度及年工作时间
生产线实行三班连续工作制,节假日及星期天不休息。

年工作时间见表
车间年工作时间分配表
五:轧制时间
以220*220*6000方坯轧100圆钢为例:(延伸系数不为准确依据)
全部时间如下:
每根重2.25T 由此可得:
(1): 2.25×3600×6080/55.58=886074T
(2): 2.25×3600×6080/36.58=1346310T
平均为: 886074T+1346310T=1116192T
即每年大约轧制成品圆钢吨位为100万吨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