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题目。
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不容易。
再读一遍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早上写的,而且是出净慈寺送好朋友。
师:是谁出净慈寺?
生:杨万里
师:这个问题很关键,题目都明白了,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让我们明明白白的读
师:预习了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
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朱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
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
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
师:下面朱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
题目和作者我来读
生读,老师喝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读得非常押韵
师:同学们都知道押韵,你知道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老师把中,同和红读长了
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喝。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喝最后三个字
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
生齐读
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干什么呢?
生:还要正确理解他的意思
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你同位听,把你还不太懂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讨论一下师:好了是吗?有没有哪些字词通过讨论以后还没弄明白的?
生:我不知道四时的意思
生: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
师:是啊,我也很想知道
生:可以看出莲叶很高很多
师:特别想表达清楚,没说清楚,自己都着急了
生: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
生: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
生:还是莲叶
师:所以圆圆看过去,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
明白了吗?我也明白了,谢谢同学们。
师:带着你们自己的理解,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好好读读这首诗自由读
师: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什么感觉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生:我觉得很壮观,和天都连起来了。
师:这么读读诗,都读出壮观了,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很美丽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描写的景,还有别的吗?
生:我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林子方不舍的感情
师:这首诗是既写了景又写了情。
再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感觉到作者对这些美景感觉到十分美丽,因为他在后一句写到风光不与四时同,是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
板书不同
师:你们去过西湖吗?西湖很美的吧?俗话说,上有苏杭,下有苏杭,那西湖就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了。
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西湖图片
师:很美,可是在杨万里眼中只有西湖六月最美,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的想法就是这个诗人为什么就写夏天不写冬天呢?究竟怎么美呢?
师:是呀,究竟怎么美呢?那么咱们就去看看这六月的西湖吧!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很失望。
从练习一中,学会了诗中有画,这诗中有画吗?你看到了什么?
生:荷叶非常多,荷叶上的荷花叶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太阳底下的荷花非常妖艳非常美丽
师:看到了荷花的美,刚才那位同学看到了接天的莲叶
生:荷叶油亮亮的,像我们的小脸蛋
师:我们的小脸蛋绿油油的可就不好看了
生:无穷碧
师:为什么不用无穷绿而用无穷碧呢?
生:
师:一片绿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生:很多
师:你能读出那个感觉吗?
指名读
师:刚才说了,荷花也非常美丽,红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胭脂……
师:荷花为什么那么红?
生:是被太阳映照着的
生:我觉得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它才会那么红
生:我觉得是作者心情很好,看到这美丽的荷花,就更美丽师:心情好,看着荷花更红了
生:面积广了显得红了
生:我觉得是在荷叶的映衬下,才显得这么红的
师:有绿叶的衬托,红的更红了,绿的更绿了
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指名读
齐读
师:要读出莲叶的绿,荷花的红,对比要鲜明
这样的朗读中,仿佛就让我们看到了六月的荷花
现在你能理解诗人杨万里为什么喜欢六月的西湖了吗?
生:因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师:刚才我们说了其他时间也很美啊
生:因为在六月荷叶非常绿,荷花非常红
师:颜色鲜艳,对比强烈
生:因为六月把自己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
师:六月的荷花更有生命力
如果你是杨万里的话,你怎么来赞美这六月的西湖?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朱老师也想来读,配着音乐,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师范读
师:在音乐声中,我们也一起来咱们这六月的西湖
在世人的心目中,都是柔美的。
可是只有杨万里发现壮美的一面,热烈奔放的一面。
这首诗也因为写出了西湖,才能够名传青史,经久不衰。
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题目中有送,而内容中只有对西湖的赞美呢?
生:我觉得他是想用西湖的美景送林子方走
师:用美景来送朋友,希望朋友记住这美景,留恋这美景
生:用美景表达自己的情
生:我觉得接天莲叶无同比抒发自己和林子方的友情能够永世长存。
师:事情真相究竟是怎样?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个没关系,因为有了这一送,留下了这一篇经久不衰的古诗。
关于送的问题,回去还可以再去研究,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这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