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扬州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田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下图是战国七雄简易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_
扬州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2.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大禹B.黄帝C.商鞅D.李冰
17.促使原始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木构建筑的发明
C.饲养家畜家禽
D.原始艺术的发展
18.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元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1.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各国的变法特别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③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人口的大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勤政爱民则国兴,暴政腐败则国亡”,这是历史发展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下列夏、商、西周的国君中,有一个国君与其他不一样,这个国君是
B.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黄帝陵山环水绕风景优美
D.黄帝炎帝发明了农耕和历法
15.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边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的号召
C.民族矛盾的尖锐
D.秦朝的暴政
1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说出了某一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对这一水利工程有重大贡献的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4.在下列国君中因为残暴统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
①夏桀②商汤③商纣④周幽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
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5)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7.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混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13.目前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兽面纹方鼎
D.青铜爵
14.近年,台湾各党派首脑连战、宋楚瑜等到大陆访问都参拜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A.武王讨伐
B.国人暴动
C.商汤灭夏
D.涿鹿之战
2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国君的暴政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二、综合题
26.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灵渠
10.春秋时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
11.相传黄帝之后,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联盟首领由有贤德的人担任,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这种产生首领的制度叫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19.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关于如图人物的传说是
A.精卫填海B.大禹治水C.后羿射日D.夸父逐日
20.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其主要原因是
A.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
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_________时期发生的__________(人名)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桓公首霸和秦国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是如何解决地方问题的?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A.夏桀B.商纣C.周武王D.周幽王
2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厦。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
24.西周后期国王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的事件是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A.晋文公B.齐桓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8.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