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样本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样本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一、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
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由三个层次构成: 古迹保护、登录建筑保护和保护区。

对城市的保护在立法立体中是作为保护区的一种情况来加以保护的。

古迹主要至那些一般没有具体用途、无人居住的历史遗产, 如史前遗迹。

被选为法定保护的古建筑称为登录建筑, 它的定义是”有特殊建筑艺术或历史价值, 其特征和面貌值得保存的建筑物”, 它们由国务大臣编成一个目录。

登录工作始于1944年, 环境部的古建筑调查官员根据英格兰遗产委员会的建议, 经过全国性的持续调查后推荐, 最后经国务大臣批准公布。

1946年, 政府将拟定的登录建筑的选定标准下达给环境部的调查官员, 这些标准主要有四条: 建筑艺
术特征、历史特征、群体价值、年代和稀有程度。

1967年的《城市文明法》将保护区定为”其特点或外观值得保护或予以强调的、具有特别的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区”。

该法要求地方政府提出行政辖区内的保护区, 国家也有权超越地方政府直接把任何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群列为保护区。

保护区的划分原则是有利于保护该区的特点和完整性, 即地段的整体效果。

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大强调历史古城, 至1999年仅有四座历史古城: 巴斯、契切斯特、切斯特和约克。

二、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制度
登录建筑
登录建筑的保护管理主要依据的是1968年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登录建筑许可证”制度, 用以防止未经批准而对登录建筑进行损坏和对建筑及历史特征的拆毁、
改建、扩建行为。

登录建筑的拆毁、改建、扩建必须由业主向地方规划部门提出申请以获得许可证, 规划部门在决定之前必须对此事进行公告并通知相关机构, 于21天内检查
并听取公众意见后作出决定; 若为二级以上被列建筑, 则需28天; 拆毁则需一个月。

在修缮问题上, 如果登录建筑状态很差, 地方规划当局会发出”修缮通知”给业主或建筑使用者, 明确规定出要做的工作, 两月后不执行者当局可按市价收购。

任何未经同意而对登录建筑进行拆毁、改建、扩建的行为都被视为刑事犯罪。

总体上讲, 英国的对登录建筑建立了由地方规划部门、地方文明团体、公众法定保护团体、环境部门构成的层层保护; 防止破坏登录建筑的审查制度也相当严格; 地方当局对登录建筑的保护和维修也有相当的权力, 能够随时停止一项它认为对周围环境有损的工程。

保护区
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在1967年后主要由地方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由于后来有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经济增长而损害保护法规的贯彻, 中央政府重又加强了自身在保护管理中的职责, 包括了保护区的法律规定, 保护区内建筑的拆除、改建和新建的规定, 保护区内建筑的修缮的规定和违章处罚。

法律规定能够见于1974年的《城乡文明法修正案》。

保护区内建筑物的拆除、改建必须在6个月前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 还要提交新建筑的详细方案, 新建筑的设计必须符合该地区特点。

地方规划当局要负责制定保护区内新建筑的设计和控制的详细准则, 一般这些准则还附有示范实例图示。

这些政策执行时还要得到公众的支持, 很多地方成立了保护区咨询委员会。

保护区内建筑的修缮上, 修理计划必须经过环境部建筑师的批准, 业主负担一半经费, 环境部和地方当局平摊其余部分。

产权人在官方房屋维修通知下达7
天内不主动修缮其保护区内建筑, 则地方政府有权对该建筑进行维修, 产权人负担全部或部分费用。

违章的工程将承担法律责任, 未经同意的任何行动都将被判处罚款或监禁。

历史古城
英国历史古城的保护管理以登录建筑和保护区的管理为主要内容, 由与之相同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执行相同的管理程序。

保护官员制度
设立于1971年, 根本目的是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公众间的矛盾, 沟通法律概念、政策文本和实践间的差距。

她们是受雇于地方政府而专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关工作的专职官员, 负责向政府及公众就历史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专门的意见。

她们的工作大致上有五个方面: 政策制定与实施、规划与管理、调查与登记、咨询与顾问、宣传与教育。

英国第一个设立官员保护制度的是切斯特古城, 它的保护工作因此取得很大进展, 而保护也使城市得以复兴。

保护团体与公众参与
英国历史遗产的保护有许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 这项工作也由此成为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1877年第一个古建筑保护团体成立, 至1975年, 英国登记的保护团体已达1250个。

它们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持续性的”群众运动”。

比较有影响的保护组织有环境部规定的全国性组织古迹协会、不列颠考古委员会、古建筑保护协会、乔治小组、维多利亚协会, 半官方机构的皇家美术委员会、不列颠皇家建筑师协会、皇家规划学会, 全国性文化团体的伦敦文物家协会、国家美术及装饰协会联合会、拯救不列颠遗产协会、环境保护协会。

三、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
民间学术团体对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 在古建筑保护协会的活动下, 1882年颁布了《古迹保护法》, 至此开始了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建立过程。

现在, 英国已经制定了几十种相关法令、条款, 保护对象也扩大到建筑、保护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环境。

环境部规定的五个全国性保护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法律保护程序。

英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律主要如下: 1882年《古迹保护法》及其19 的修正案, 19 的《古建筑加固和改进法》及其1931年的修正案, 1933年的《城市环境法》, 1944年的《城乡规划法》及其1968年、 1972年的修正案, 1953年的《古建筑及古迹法》, 1962年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法》、《地方政府古建筑
法》, 1967年的《城市文明法》及其1974年的修正案, 1969年的《住宅法》, 1990年的《登录建筑和保护区规划法》( 该法属于城乡规划法的一部分) 。

四、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保障制度
资金来源
英国保护资金最重要的来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专用拨款和贷款。

款项的使用方法及数额多少根据古迹、登录建筑、保护区的重要性决定, 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担的份额也根据重要程度而有所不同。

一级宫殿府邸的保护修复费用基本上全部由国家支付。

这项资金能够经过申请获得, 但必须专款专用, 政府有关部门将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著名保护区的绝大部分费用也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

英国的6000多个建筑保护区里, 有个国家给予了资助, 其余主要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补助。

城镇要由国家资助保护, 则要求满足四个条件之一: ①每年保留一定资金用于长期保护计划的重要历史城镇; ②具有与住宅计划或其它项目相联系的保护计划的城镇; ③需要额外资金来完成常规的城镇计划的城镇; ④具有小型合作保护计划区域的城镇。

英国政府还经过制定相关政策, 间接提供保护资金。

对破坏保护对象的行为处罚得到的罚金也被作为一部分保护资金。

保护资金运转
保护资金的运转主要有两种管理实施者: 一是英国政府授权的各种有关机构负责具体投入和运转, 一是地方政府逐渐成为国家保护资金的地方代管者。

英、意、秘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启示
今年3月, 湖南省文化遗产考察团赴英国、秘鲁、意大利三国进行考察。

重点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巨石阵、庞贝古城、斗兽场、马丘比丘, 以及约维克维京中心、库斯科古建筑和历史街区, 与英国文化协会、意大利文化遗产部、秘鲁文化部、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进行了交流。

这三个国家在遗产总量、分布及类型上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

截至 8月, 意大利和英国分别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5处和28处, 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七位( 中国拥有40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居世界第三位) 。

英、意两国经济发达, 其所经历的兼顾发展与保护之路是我们企及的方向。

秘鲁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具有可比性, 虽只拥有1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但对古印加文明和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遗产保护和利用却做得相当好, 吸引了全球遗产界众多目光。

另外, 英、意两国在博物馆文化构建、公众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她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令我们体会最深并可引以为鉴的有以下几点。

身临其境的观感
1.法律体系成熟完备
意大利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 规定意大
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 国家还对此制定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法令, 建立了若干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

英国1932年制定了《城乡规划法》( 经数次修改, 现为1990年版) , 对保护古建筑作出具体规定; 1967年更针对城市发展制定了具体的《城市环境适宜准则》, 其中特别规定了历史街区和建筑的具体保护措施; 为指导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古文化遗存的保护, 1994年发布了《规划政策指引》。

秘鲁1930年实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法》等中央及地方法律, 在工作实践中, 执行得力, 运用得当。

2.体制机构合理健全
意大利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在管理体制
上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

中央设立国家文化遗产部( 内设有10个司局)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