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策略研究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龚华谈话,又称“谈心”。
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个别谈话法,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班主任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谈话既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客观地了解孩子的思想观点、情绪状态、理想信念、内心感受的极好机会。
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谈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谈话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表明: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就像春日里不着边际的风,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原因何在?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要讲究策略。
一、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原则我们与学生谈话,还要掌握好尺度。
首先,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讲一些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对学生大呼小叫,甚至辱骂学生。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性别、性格、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同,我们和其谈话的内容、方式也应不同。
(一)温度原则把握个别谈话的温度,一方面是指班主任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要有一定的“热度”,班主任本身必须面向全体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以炽热而坦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心理上架起联系的桥梁,与学生交朋友,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真正达到师生心心相印,产生“谈心”的“热效应”,达到教育的目的。
小远是个特别的孩子,他因得了神经性耳聋,变得自卑多疑。
他总是远远地躲着同伴们,稍被别人碰了一下,就像刺猬般竖起所有的刺保护自己。
我知道,其实他很渴望有朋友,渴望有人理解他、接纳他。
于是,我总是在课间走近他,微笑着与他聊天。
我们谈童年的趣事,聊父母的关爱,我总是找些温馨、愉快的话题与他谈。
渐渐地,他喜欢与我说话,有时还会主动走近我,告诉我他昨天的快乐或烦恼。
我告诉他:我们现在是朋友了,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多好啊!随后,我又邀请了几个班干部与他交了朋友,渐渐的,远远的紧锁的心扉打开了,性格开朗了,他还当上了语文课代表,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呢!(二)坡度原则控制个别谈话的坡度,一是指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严宽适度、严慈相济。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阶段目标、项目目标、单位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彬彬是我班的“淘气宝”,顽皮的他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放松自己。
他在班里还挺有号召力,每节下课都有不少男生围着他,听他发号施令。
他的名字常挂在老师的嘴边,办公室里也常能看到他反思时的身影。
我在纸上画了两个圈,请他在圈内分别写上自己的优、缺点。
聪明的他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
很快,缺点圈扩大了,优点圈缩小了。
“这两个圈真像月球和地球啊。
”彬彬低下头羞涩地笑了。
“老师希望大球里能装上你的优点。
我们一起来努力。
这学期,你打算把大圈里的哪几条放入小圈内呢?”他思考了一番,指出了其中的两条。
“好,我们先来纠正这两个不良习惯吧。
”我把它制作成警言放在了彬彬的铅笔盒里,每当他取得进步时,我便在纸条上为他画上一颗星。
有些孩子总觉自己的缺点太多而自暴自弃,他们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开始改变自己。
此时,教师就应该引领他们有目标地、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千万不能只是一味的指责,错过了他们自我改造的最佳时机。
(三)力度原则个别谈话要有一定力度,方可达到教育目的。
好生、差生都有一颗求真向善的稚纯之心,都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好成绩,这是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班主任应在个别谈话中用正反两方面例子激活学生的这些内在动力。
当学生感觉班主任的谈话对自己有帮助时,适时加大教育力度,学生就容易接受,由认同到反思,进行自我教育。
孩子的成长历程总有起伏,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对那些较优秀孩子出现的反复,我们要认真对待,与他们的对话要加大力度,一针见血。
小章是我们班的中队主席,他的各方面表现都让老师觉得无可挑剔。
但谁也没料到,“逃学”这类事会发生在他的身上。
小章的父母是温州人,他平时寄托在上海的老师家,只有节假日才能与父母相聚。
寒假,小章回到温州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因为贪玩他所有的寒假作业都没有做。
开学了,他躲在老师家里不肯上学,任凭家长如何努力他都沉默不语。
我赶到他的家与他谈话,可面对我的苦口婆心,他竟无动于衷。
最后,我神情严肃地告诉他:“你是个聪明孩子,所有道理你都明白。
如今,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供你选择:上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证明自己还是个男子汉;逃避,做个缩头乌龟藏在家里不再见人。
你慎重地考虑一下吧。
我等你十分钟,你可以选择和我一起去学校,让我来帮助你赶走困扰你的心魔。
如果你还相信老师的话!”随后,我走出了他的房间,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他……五分钟后,当他低垂着头走出房间时,我抚摩着他的脑袋说:“你终于战胜了自己!”请允许孩子犯错,因为只有在跌倒中才能找到再爬起的勇气,只有在困难面前才会找到越挫越勇的信念!(四)深度与广度原则班主任要通过个别谈话积极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
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要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取长补短,使他们在知、情、意与真、善、美各方面和谐发展,真正达到谈话教育的深度。
我很喜欢在与学生谈话时,为他寻找一个班中榜样。
一个人奔跑并不能了解自己的速度,只有和同伴一起奔跑,才会有了“超越”的渴望。
而且这个榜样最好与他志同道合,因为榜样太高大,他会有望而兴叹的自卑,若能让他跳一跳便可够着,那这样的“榜样作用”才更有实效性。
把学生置身于集体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定能出现教育的奇迹!二、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准备策略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目的,即主题,要明确谈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找学生谈话,通常有下列目的:掌握情况,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布置工作,明确责任,指导方法;找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排忧解难;鼓励进步,激发向上;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等。
有了明确的目的,方可拟订谈话的内容。
(一)明确目的谈话要杜绝随意性,应事先有所准备,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教师在找学生谈话前,首先应尽量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和周围关系等情况以及相关背景资料,然后确定谈什么、怎么谈。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深入细致,达到谈话的目的。
有的教师对问题学生想谈就想,毫无准备,随心所欲,谈哪儿算哪儿,这是不可取的。
其必然结果是既浪费学生时间,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老师找学生谈话,大多是因突发的事件去教育学生。
有时总避免不了自己情绪上的激动。
若此时,教师能冷静下来,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学生一个申辩的机会,可能会将事情处理得更完满。
记得一次课间,班干部小戴匆匆跑来说:“不好了,小徐和小杨打起来了!”我赶到教室一看,他们正打得不可开交,谁的劝说都不听。
我顿时火冒三丈,把他俩“请”到了办公室。
看见衣官不整的他们,我的无名之火直往上窜,但最终我强忍怒火,喝了口凉水,语气平静地说:“这场战争不会无缘无故地爆发,能说说理由吗?说之前我有个要求,请在叙述过程中分析自己冲动的想法。
”这样的语言提示,使他们的叙述不再是指责对方的不是,而是在检讨自己的行为。
“你们俩对今天的事都很有鉴别能力,清楚地分析了自己的过失,看来不需要我的调解,你们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是吗?”他俩对视一笑,握手言和了。
“不过,同学对你们刚才的行为还有所误解,你们是不是对他们做个解释,或者送给他们一些忠告呢?”午会课上,他俩告诉同学们:“冲动是魔鬼!”(二)明确内容谈话前,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谈话内容,这是谈话成功的关键。
每个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尽相同,同是学习兴趣下降,有的同学可能是身体原因,有的可能是家庭原因,还有的则可能是对任课教师持有偏见。
教师在谈话前要注意了解真实情况,找准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谈话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和内容,这样的谈话才能有的放矢。
上课前,教师要备课,那与学生谈话前,你是否也备过谈话提纲呢?与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谈话,你还必须要有所准备呢。
小康在队干部改选前显得信心百倍,可天有不测风云,她竟然落选了。
这个结果也着实令我惊讶。
望着她伤心欲绝的样子,我决定找她深谈一次。
她的身份挺特殊,妈妈是我的同事,爷爷奶奶都是教育界的老领导。
更何况她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与她谈话一定要慎重。
于是,我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我先和各科老师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她的学习状况;又和她的好友、其他班干部进行了沟通,掌握了她为人处世的情况。
综合所有的信息后,我分析了她落选的原因。
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与小康的谈话很成功。
当她微笑着告诉我:“龚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会振作起来。
您等着,下届改选,我一定会全力争取的。
”我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三、班主任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行为策略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选择合适的谈话地点,谈话效果将事半功倍。
一般来说,当学生知错认错,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当犯了错误,已经自责,需要谅解时;当骤遭不幸,悲痛万分,需要安慰时;当内心抑郁,愁绪满怀,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遇到麻烦,筹莫展,需要指点时,均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
过早,时机不成熟,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
(一)选择好谈话的时间:1、事先约定法朋友型谈话,由于谈话是宽松型的,时间的确定比较自由,事先作为约定就可以了。
表扬性谈话,时间确定的原则是要及时。
2、精心选择法批评型谈话,时间的确定,就要讲究艺术性了。
如学生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发火,此时不易谈话;如学习太忙,学生也会心不在焉,此时也不易谈话。
大致有以下几种安排: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谈话,时间要及时,目的是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但有的时候当事人激动,不冷静时,可先进行冷处理,待当事人冷静一点后,再选择时间谈话。
若是上门家访,同家长一起找学生谈话时,更要讲究时间的选择,特别是差生的家访。
一般来讲,批评性谈话可常用先缓一缓(突发性事件除外)等找到他身上闪光点之后再上门家访谈话,以防止对抗情绪产生,收不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家树的妈妈去世了,这对孩子而言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家树的家在无锡,身边没有最亲的人来安慰他。
于是,我接手了这个重担。
在他因伤心而沉默不语的日子里,我从不和他谈论那不开心的话题,分担他的注意力,以此来缓解他的悲痛。
他喜欢车、喜欢各种小动物、喜欢看《世界未解之谜》,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后,我成了他的知音:和他研究各款车的性能,和他分析未解之谜,和他谈论奇异的动物……当他渐渐能接受妈妈已走的事实后,我又激励他:做个懂事的孩子,让天堂里的妈妈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