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ODS(外科重点笔记)

MODS(外科重点笔记)

MODS
定义: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情况下,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先后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

如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ARDS、急性肾衰竭ARF、急性肝衰竭AHF等。

是危重病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

MOF(多器官功能衰竭)是MODS的终末阶段。

强调MODS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全过程,在发病机制上突出强调MODS 属于全身性病理连锁反应。

肝肾综合征、肺心病等虽然也是某一器官发生病变后引起的一种器官功能障碍,但不属于MODS。

MODS也不包括器官的机械性损伤和临终病人的器官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1.发病基础:创伤、烧伤或大手术等致组织严重损伤或失血、失液;严重感染;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全身冻伤复温后;输血、输液、用药或呼吸机应用失误;原有某种疾病,如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病等;糖尿病、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致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生MODS。

2.发病机制:
1)过度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能是形成MODS最主要的原因。

往往是
多次重复打击所造成的,即二次打击学说。

初次打击可能并不严重,但可使全身免
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当收受到再次打击时,全身严重反应将成倍扩增,形成炎症
介质“瀑布”反应。

若合并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则更容易造成MODS。

2)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失衡
3)肠道动力学说
3. 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一期速发型:原发急症发病24小时后出现,如ARDS+ARF,DIC+ARDS+ARF。

由于
原发急症甚为严重,24小时内病人即可因器官衰竭而死亡,一般归于复苏失效。

2)二期迟发型:一个重要器官或系统先发生功能障碍,常为肾、肺或心血管的功能障
碍,经过一段近似稳定的持续时间,继而发生更多的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多因继
发感染所致。

4. 诊断
5. 预防和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更重要的是预防MODS的发生,是提高危重病病人的最重要措施。

1)重视病人循环获悉,及早纠正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和缺氧。

MODS最早、最常见
的是ARDS,管理好呼吸,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2)防治感染。

3)及早处理最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阻断病理的连锁反应,以免形成MODS。

临床
经验证实,治疗单一器官功能障碍的效果胜过治疗MODS。

4)尽可能改善全身状况,如体液、酸碱度、电解质平衡等。

5)为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内毒素移位,在创伤、休克早期应快速、有效
的输液治疗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防止或减轻黏膜缺血。

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尽
可能采用肠内营养。

6)免疫调理治疗。

胃肠功能障碍
1.定义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等其他全身性病变的一种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以胃肠道黏膜损害以及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

应激性溃疡是集体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一种急性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以胃为主,表现有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或穿孔。

此病可属于MODS,也可单独发生。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中、重度烧伤,可激发胃、十二指肠的急性炎症及溃疡,又称柯林溃疡。

2)颅脑损伤、颅内手术或脑病变,可激发胃、十二指肠或试管的急性炎症及溃疡,又
称库欣溃疡。

3)其他重度创伤或大手术,特别是伤及腹部者可继发本病。

4)重度休克、严重全身感染、麻醉并发症、心肺脑复苏后可诱发本病。

5)机制:缺血缺氧、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胃酸分泌亢进、缺血再灌注损
伤等。

3.临床表现: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可被其他疾病掩盖而被忽视。

呕血和排柏油样便
常为其早期表现。

大出血时可有呕血,穿孔时可有腹膜炎表现等。

胃镜检查有助于确诊。

4.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关键。

2)降低胃酸和保护粘膜
3)溃疡大出血时首先非手术疗法:①置入胃管,用冷盐水冲洗,继而用肾上腺素或去
甲肾上腺素冲洗;②静滴抗酸药;③静脉注射生长抑素;④使用垂体后叶素;⑤经
内镜止血;⑥介入栓塞止血。

4)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仍继续反复大量出血,持续大量出血,在6-8小时内输血
600-800ml不能维持血压;合并溃疡穿孔或腹膜炎者为手术适应症。

常用术式:选
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局部止血,或加胃窦切除或次全胃切除。

5)肠功能屏障的治疗:①营养支持;②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③维持肠免疫及生物屏
障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