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内侧区解剖
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髋关节微屈并稍 外旋外展,髂前上 棘至耻骨联合连线 的中点与收肌结节 连线的上2/3段。
5.股三角尖的结构 安排(由前向后):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长收肌 股深静脉 股深动脉 股深静脉
股三角尖处贯穿伤, 可能会损伤的结构?
三、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腘窝。
股前内侧区
解剖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股前内侧区的层次结构; 股三角; 收肌管; 股疝;
一、 股前内侧区的层次结构
1.皮肤及浅筋膜: 2.深(阔)筋膜: (1)两个形成物
筛筋膜-隐静脉裂孔:在耻骨结节 下外方3-4cm处,深筋膜变得稀疏 多孔,称筛筋膜。围绕筛筋膜的圆 形或椭圆形似缺口的阔筋膜薄弱区 域,即隐静脉裂孔。
(1)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位于外侧,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 耻弓。有髂腰肌和股神经通过。
(2)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位于内侧,前 界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 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有股动脉、股静脉及 淋巴管通过。
四. 股疝
腹腔内容物经股环、股管及隐静脉裂孔突出至股部 皮下,称股疝。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
股疝发生后,因股 环前、后、内三边均 为坚强之韧带,故容 易嵌顿。
1.股疝手术松解疝囊颈时应避免损伤--异 常闭孔动脉:
闭孔动脉:一般来自髂
内动脉,沿骨盆侧壁行向
闭 孔
前下,穿闭膜管至大腿内
动 脉
侧,分支至大腿内侧群肌
髂胫束:阔筋膜外侧增厚形成髂 胫束。
(2)肌间隔:阔筋膜向深 部发出三片肌间隔,附着于 股骨粗线。
阔筋膜、相邻肌间隔与骨 共同形成前肌室、内侧肌室 和后肌室。
前内肌来自侧室肌
室
后肌室
3.深层结构:
前肌室
缝匠肌 股四头肌 股神经、股血管
内侧肌室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闭孔神经、血管
二、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3)股环(femoral ring):即股 管的上口。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 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 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 隔。
股环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 有腹膜,从腹腔面观察,此处呈一小凹,称股凹。
4. 股三角底边的结构安排:
由外侧向内侧:股神经、股动 脉、股静脉、股管。
位于股前区内侧上份的三角形区域, 底边向上,尖向下。
1.境界
底边:腹股沟韧带; 外侧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 尖: 缝匠肌与长收肌内侧缘会合处,
距底边约10-15cm。 底:髂腰肌、耻骨肌及长收肌; 顶:阔筋膜;
2.腹股沟耻骨三角:在股三角底边,腹股沟韧 带与骨盆边缘之间的间隙,即腹股沟耻骨三角。 被髂耻弓分为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1)股神经: 呈马尾状分支,最长的分
支称隐神经,与股动脉伴行 至收肌管,与膝降动脉伴行 出收肌管前口,分布于小腿 和足内侧皮肤。
(2)股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稍下方,
发出旋髂浅动脉、腹壁浅 动脉及阴部外动脉。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发出股深动脉,下 行于长收肌与大收肌间, 其主要分支有:
①旋股外侧A,②旋股内侧A,③穿A:常为3条,在 不同高度向后,紧贴股骨穿过大收肌止点至股后部。
3.股鞘、股管、股环
(1)股鞘(femoral sheath):腹横筋膜与髂腰筋膜 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位于腹股 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深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 将鞘分为三个格:外侧格容纳 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 内侧格称股管。
(2)股管(femoral canal):即股鞘的内侧格。长约12cm。被少许脂肪组织和1-2个Cloquet淋巴结填充。股 管下端为一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其上口即为股环 (与腹膜外间隙相通)。
和髋关节。
异常闭孔动脉:一般起 于腹壁下动脉,沿耻骨支 后行至闭孔,经股环的内 侧缘,与股疝的疝囊颈紧 邻,故松解疝囊颈时,若 有异常闭孔动脉,则易致 损伤出血。
异常闭孔动脉
2.股疝修补术时避免损伤--股静脉。
谢谢!
1.境界及内容 境界
前壁:缝匠肌、股收肌板; 后壁:大收肌、长收肌; 外侧壁:股内侧肌; 内侧壁:大收肌;
内容
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2.收肌管三口及其通行结构
上口:由股内侧肌、大 收肌及股收肌板上缘围成。 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 脉通过。
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 的裂口。有隐神经、膝降 动脉通过。
下口:为大收肌腱裂 孔。有股(腘)动脉、股 (腘)静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