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结构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结构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 1) DNA的双螺旋结构
• 脱氧核糖以磷酸二酯键构成螺旋的骨架 • 两条主链方向平行 • 螺旋主链的外侧为核酸+磷酸,内侧 • 为碱基AGCT按照Chargaff当量配对 • 螺距,大沟,小沟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2)三种类型的DNA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通常是指每一百圈的双螺旋会形成多少负超螺旋,例如:
λ =(L-L0)/L0=-0.08。其含义就是:每一百个右
手螺旋结构就能够产生8个负超螺旋。DNA双螺旋中存在 的负超螺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
四、RNA及其结构
• hnRNA(heteronuclear RNA ) • snRNA (small nuclear RNA),snRNP • snoRNA (small nucleolar RNA) • tRNA、rRNA、 • mRNA(monocistron、polycistron)
在双螺旋DNA中,一条链以右手螺旋绕另一条链缠绕的次 数,以L表示。 2)扭转数(twisting number) 扭转数是指DNA分子中Watson-Crick的螺旋数,以T表示 3)缠绕数(超螺旋数writhing number)以W表示
所以:L=T+W
4)比连接差数(Specific Linking Difference)以λ表示,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三链DNA(H-DNA):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三链DNA(H-DNA):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2) 四链DNA-端粒DNA的结构
• 端粒的生物学功能是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子代DNA的复制 使得DNA的5’端逐步缩短。端粒DNA 主要有一段结构简单 和串联重复的序列构成,脊椎动物通常为AGGGTT,原生 生物通常为GGGGTT(TT),面包酵母G1-3T和G1-8A,特 点是富含G,长度可以达到几百或几千。
DNA的双螺线结构并不是规整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它的构象参数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核苷酸序列的不同而变化 的,DNA的多样性结构还会相互转变,DNA结构的多样性决定 生命的复杂性。
DNA通常也具有三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它的核苷酸序列; 二级结构是指核苷序列的双螺旋构型和构象; 三级结构是指双螺旋结构的折叠,以及空间的构象。
为A2B2,分别为105和95KDa,需要ATP。
• DNA旋转酶:引入负超螺旋 • DNA解旋酶:转变正负超螺旋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4) 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
生物体的DNA 通过拓扑异构酶I和II的相互作用,使得超螺旋达 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
A) 拓扑异构酶I作用的碱基序列特异性并不高,但是切点一定 在C的下游方向的4个碱基;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2 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与拓扑异构现象
1) 定义: DNA的三级结构指DNA分子(双螺旋)通过扭曲 和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单元间、单 链与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的拓扑特征。 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一种类型。超螺旋即DNA双螺 旋的螺旋。
• 端粒DNA 的 3‘末端12-16个碱基对能够形成回折结构,长 的富含G的序列能够形成G的四链DNA
三、DNA精细结构特点
• 1) X射线衍射证明 双螺旋的结构及其参数是不固定的, 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和改变,形成具有DNA 局 部构象的双螺旋:
• 2) DNA 的局部构象:包括,螺旋扭转,碱基平 面扭转,平面弯曲,平面滑动等形式
• 研究表明,两个H3分子、两个H4分子先形成四聚体,然后 再与两个由H2A、H2B构成的°异二聚体结合成为八聚体。八 聚体的组蛋白分子连接成匝道形状,直径7.0nm,螺距 2.7nm,提供1.75圈(146bp)的DNA缠绕,核小体颗粒高 6.0nm,直径11.0nm。核小体具有二分对称性。
第二节 DNA、பைடு நூலகம்小体与染色体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2 非常见DNA 的分子形式
1)三链DNA(H-DNA):
含有(TC)n和(AG)n的同型嘧啶或者是同型嘌呤易形成镜 像重复序列,该序列在低pH的条件下能够形成分子内的三 链DNA,它是由双链DNA拆开后产生的多聚嘧啶链回折并 嵌入剩下的双链DNA 的大沟之中形成的。 在三链的DNA中,原来的两股链的走向是反向平行的,其 碱基通过Watson-Crick方式配对,位于大沟中的多聚嘧啶 链则与双链DNA中的多聚嘌呤链平行走向,碱基按照 Hoogsteen方式配对并且形成TAT,CGC三联体,这种配 对方式中的胞嘧啶残基必须先于H+结合进行质子化才能与 鸟嘌呤配对。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一、 DNA的结构特征
• 多核苷酸链是核酸结构的基础, • 多个核苷酸通过3‘,5’-磷酸 • 二酯键连接而成的线型大分子, • 核苷酸是多核苷酸链的结构单位
• 核酸有三部分组成: • 核糖、磷酸和碱基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一、 DNA的结构特征
1 DNA结构的多样性
3) DNA的拓扑异构酶
• A DNA拓扑异构酶I • 催化单链DNA的断裂和连接,不需要ATP和NAD;消除负
超螺旋不会引起DNA结构的改变;磷酸二酯键能够与蛋白 -DNA中间体结合。是一个100KDa的单一多肽。
• B DNA拓扑异构酶II • 催化双链DNA的断裂和连接,形成负超螺旋,其亚基结构
• 两个α亚基各自结合于切口的5’端,并贮藏水解磷酸二酯键 所获得的能量;
• β亚基的功能是水解ATP,是酶分子恢复原来的构象。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4) 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二、 DNA 的分子形式
1 常见DNA 的分子形式
• I形DNA:具有正超螺旋或者负超螺旋的双链闭合环状分 子;沉降系数1.41;
• DNA的实际长度是染色质长度的1000-2000倍,表明DNA 是被压缩在组蛋白的包装之内。
第二节 DNA、核小体与染色体
第二节 DNA、核小体与染色体 染色质组装--染色质的四级结构
DNA+ 组蛋白 核小体(11压nm缩)10倍
压缩6倍
螺线管(30nm)
一级 二级
压缩40倍
超螺线管(300nm)
3) DNA的精细结构
• A. 在B-DNA双螺旋的结构中,错配是被允许和包容的,其构 象参数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错配碱基形成的氢键其宽度不超 过理论上的配对宽度,例如,

CGCGAATTAGCG

GCGCTTAAGCGC
• 一个GA碱基对时, 采用两种配对方式:G采用顺式,而A一 个采用正式,另一个采用反式。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2)负超螺旋的单链泡状结构
• 除了负超螺旋以外,还存在着单链泡状结构,其主要作用 是解除松缠作用造成的协变,特别是富含AT结构的单链 泡状结构。
• DNA的超螺旋是由于DNA的拓扑异构酶加工而成的,负 超螺旋是由于DNA的旋转酶形成的。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microRNA
Ribozyme
Spliceosome Ribosome
第二节 DNA、核小体与染色体
•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以染色质 的形式存在,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的结构,有核小体成串排 列而成。
• 常染色质( euchromatin ) •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B) DNA单链切断以后,拓扑异构酶I连接与切口的5‘端,并贮存 水解磷酸二酯键的能量;
C) 促进两条单链的复性,解除复性时的链环数负值; D) 产生三叶结构分子和环链体分子。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4) 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机制
• 拓扑异构酶II具有引入负超螺旋、形成和拆开双链DNA的作用; • α亚基具有磷酸二酯酶的活性,β亚基具有ATP酶的活性;
• 核小体中的DNA与组蛋白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I在DNA 识 别位点上形成复合体。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 C. 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一是编码氨基酸转录并翻 译为蛋白质;二是基因表达的调控,即,DNA的精细结构 -密码结构域,通过被结合蛋白识别,调节和控制基因的 表达。因此,非编码DNA区段的作用及其功能,将成为分 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 双螺旋的结构是通过碱基的 堆积及其氢键的相互作用而 形成稳定的结构
• 双环结构的嘌呤会因为增大 碱基的堆积作用而使得碱基 的功能基团之间发生挤压, 这种挤压随序列不同而变化。
3、DNA超螺旋的相关参数
1)链环数(linking number) 双螺旋DNA中两条链相互交叉的次数。或者说,是指
• 两个GA碱基对中, A采用顺式,而G采用反式。
第一节 DNA的结构特征与分子形式
• B. DNA的局部构象是DNA结合蛋白的结合标志,二者构成 了核酸-蛋白的交互作用。
• DNA的局部构象及其改变都为结合蛋白或者调节蛋白的作用 提供了可识别的结构条件,例如,大肠杆菌的调节蛋白CAP 对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的结合,导致该区段的DNA产生更多 的折叠。
压缩5倍
染色单体
三级 四级
第二节 DNA、核小体与染色体
• 核小体(Nucleosome) : 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 200bp左右的DNA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 白H1构成,组蛋白八聚体的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是由 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组成,并由组蛋白H1连接 一段连接DNA。
第二章 基因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