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平顶山高新区规划文本

集聚区发展缺乏战略支撑点。 (四)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集聚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第11条 集聚区发展理念 集聚区倡导生态理念,以“绿色、创新、共融”作为规划的核心理念。“绿色” 主要体现在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科 技兴区和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共融”则更多地体现集聚功能的协调、复合,倡 导人文关怀与和谐共生。 第12条 “绿色”理念 1、整理并延续现存的生态特征,营造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环境, 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2、构筑生态间隔、布局紧凑、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 3、推行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区。 4、充分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能源、可 再生资源的利用。 5、发展生态交通,建立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绿色、人性化的非机 动交通。 第13条 “创新”理念 1、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培育科技创新聚集区。 2、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构筑自主创新服务平台。 3、优化创新环境,营造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第14条 “共融”理念 1、将城市功能融入区域生态框架体系,实现人与自然 环境的共生。 2、提倡健康、积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3、建设人性化的邻里社区,培育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生活特征。 4、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集聚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15条 发展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未来的发展总目标是成为: 1、中国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2、建设成为我们省乃至全国的精品园区、品牌园区。 3、逐步把平顶山高新区建设成为“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集聚区,成为平顶 山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产业集聚的主载体,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区域经济的主 力军。 4、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区。 第16条 城区职能 1、以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 以政府引导与推动为基础,进行产学研的整体规划和制定产学研政策,通过优势 产业带动、优势研究开发推动、优势产研力量延伸等三大策略,构造以高新技术 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优势产业带动相关特色化产业的发展。 2、依托湿地、水系自然资源形成的平顶山东部生态观光旅游中心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条件、职能、目标与规模................................- 7 第三章 生态安全体系...........................................................................- 8 第四章 空间布局结构...........................................................................- 9 第五章 产业发展规划.........................................................................- 11 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13 第七章 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八章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 景观风貌规划.........................................................................- 18 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一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22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26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28 第五节 燃气工程规划.....................................................................- 29 第七节 消防设施规划.......................................................................- 32 第八节 环卫工程规划.....................................................................- 33 第十二章 综合防灾规划.....................................................................- 34 第十三章 分期建设规划.....................................................................- 35 第十四章 规划管理与政策建议.........................................................- 37 第十五章 附则.....................................................................................- 38 -
附表.............................................................................................................- 39 -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为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 大决策,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相协调,22 年)。 第2条 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 月1 日起 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起实施) 3、《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4、《平顶山湛河沿岸景观规划》(2010 年) 5、《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 6、《平顶山城市色彩研究与规划》 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开发的“双刃剑”,只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 前提条件下,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商。为确保高水平、高价值的开发集聚区,在 综合衡量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时候,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将生态效益的评价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开发利益的 一种开发模式,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平顶山正在着力 打造生态环保城市,不能以某些因素为指导,打乱了整个城市的进程。高新技术 产业集聚区是平顶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从而实现整 个平顶山的可持续发展。 3、跨越式发展原则
4、产业选择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培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区域发展要求的产业
集群,形成合理完善的产业结构,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的关键环节。因此,集聚区应扩大对外开放,采用产业选择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集中力量发展本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构筑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形 成分工协作、差异化竞争的区域格局,避免产业雷同、恶性竞争。 5、可操作性原则
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的实施应特别注重具体的可操作 性,对路网格局、生态框架等需要固化的内容加以明确,对产业引导、功能布局 等内容应结合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预留弹性空间。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条件分析、职能、目标与规模
第9条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平顶山市中心城区东南部,始建于1992 年8月,1995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2005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国土资源部三部委的审核,2008年12月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175家产业集聚区之 一,总规划控制面积27.38平方公里。 第10条 交通条件 高新区位于市区东部,是平顶山连接全国各地的咽喉,交通十分便利。北有漯河 ——宝丰铁路将京广铁路和焦枝铁路两大干线连接起来,位于高新区的平顶山东 站是豫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许平南高速公路和洛平漯两条高速公路 的在高新区南端交汇,将平顶山高新区同全国高速公路网连在一起。 第21条 区位条件 周边有新郑、洛阳、南阳三个航空港,其中新郑国际机场距高新区仅100公里, 并有高速公路直达。高新区内地势平坦,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投资软环境和区位 优势比较明显,已形成了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为主导,以节能环保、 电子信息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高新区作为平顶山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城区, 通过实施“二次创业”,完全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高新区发生质和量的 飞跃,真正成为平顶山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成为平顶山市建设中原区域 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柱。 第22条 资源条件 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平顶山市是一所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以 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工业为支柱,化工、机电、建材、食品工业综合发展的 新兴工业城市。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万多家,其中中型企业53家,大型、特 大型企业18家。平顶山市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极大。现已发现各类矿产 57种,其中优势矿产有煤、铁、盐、铝、耐火材料、石灰石、溶剂灰石和硅石8 种。其中,煤田储量达103亿吨,是华东和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盐田储量达2300 亿吨,是我国东部第二大井盐产地。铁矿储量达6.6亿吨,占全省储量的56.6%, 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小麦和烟叶是两大优势农作物,烟叶生产久负盛名,是 全国三大烟叶产区之一。水资源也十分丰富,仅水库就有169座,其中大型水库4 座,总蓄水量达26.4亿立方米。 第23条 制约因素 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虽然呈现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