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精品PPT课件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精品PPT课件
1
CT检查 平扫 发现高密度和低密度病变,显示肿瘤
突出于肾轮廓之外,但不能发现等密度病变。 增强扫描 用高压注射器以2.0-2.5ml/秒从肘
静脉注射造影剂80-100ml,从注射开始25秒 左右为皮质期,60秒为实质期,90秒以后为 肾盂期,可延迟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观察肾盂、 输尿管的充盈。 三维重建 小肾癌的诊断要特别注意皮质期肿瘤的强化, 并注意增强后CT值的变化。
2
肾脏是全身血流量最多的器官,在安静状态下血 流量占心输出量的25%,肾血流量90%在皮质, 10%在髓质。皮髓质血流速度相差也很大,血流 通过皮质仅2.5S,而通过髓质则需27.7S,由于上 述差异,注入造影剂后约25秒皮质显影,以后皮 质显影减弱,髓质增强,60-90秒后,出现与皮髓 质相等的实质期,继而皮、髓质显影减弱,造影 剂排泄进入肾盂肾盏,即肾盂期。
6
T1
T2
7
• 增强后延迟扫描,获得高质量的MPR、3D及CTVE图像 • MIP 类似于IVP影像 • SSD立体感强 • MPR对泌尿道不显影者价值最大
8
9
• 重度T2WI图像,经后处理获得高质量的MIP图像
• 冠状位扫描优于轴位 • 类似于IVP影像 • 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立体感强 • 对泌尿道不显影者价值最大 • 需密切结合轴位及原始图像
47
Robson分期
48
49
肿瘤限于肾内
50
Robson分期:1期(T2):肿瘤限于肾内
51
Robson分期(Ⅱ)T3a
52
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受侵
53
54
区域淋巴结转移
55
区域淋巴结转移 56
右侧肾癌侵及肝脏 局部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
骶骨转移 57
乳头状肾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 15 % 好发年龄为 50~70 岁 男女比例为 2 :1到3.9:1 20 %~40 %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多发或位于双肾,以
无症状肾癌的发现率逐年升高,近10年国内文献 报到达13.8~48.9%,国外报到达50%。
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 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 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 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 常等改变。
30%可因转移性肾癌引起的症状就诊:骨痛、骨 折、咳嗽、咯血等症状。
20
三维容积动态增强(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
21
22
23
24
25
26
肾癌
27
肾癌
28
肾癌 29
肾癌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
30
肾癌
31
肾癌侵犯肾盂
32
肾癌静脉瘤栓
33
肾癌侵犯肝脏
34
呈长T1、中等T2信号,信号不均匀,坏死、囊 变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出血为高信号,钙 化呈低信号
3
• 皮质期:肾皮质明显强化,皮、 髓质交界清晰
• 实质期:皮、髓质增强程度相似 • 肾盂期:肾盂、肾盏充填造影剂
4
5
MRI检查 根据设备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序列,我院
常用序列是SE 平扫 横轴位T1、T2WI,冠状位 T2WI;增强扫描横轴位T1WI,冠状位T1WI。 T2WI有助于显示肿瘤假包膜。MRI 增强扫描与CT 增强扫描不同的是,我们注意到少数在CT增强未见 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的肿瘤,MRI有明显的强化。
36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37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38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39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40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41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42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43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44
肾切除后,邻近器官发生移位(右侧肝、结 肠,左侧小肠、胰尾及结肠等),占据肾窝; 扫描时应充分充盈肠管,必要时变换体位扫 描
10
肾结石、输尿管积水(MRU)
11
肾盂、输尿管畸形
12
双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
13
14
病理 瘤体为类圆形实性肿瘤, 外有假包膜(CT难以发现,MRI T2WI发现率较高)。大体标本切 面呈黄色,可有出血、坏死和钙 化。少数肿瘤为囊性,主要组织 学成分是透明细胞。
小肾癌的生长速度一般认为01.3CM/年。
术后复发 新生软组织肿块,淋巴结转移,同 侧腰大肌增大、变形,对侧肾上腺、肾脏的 播散
45
46
肾癌术后复发
肾癌的临床分期 1、Robson分期:1期:肿瘤限于肾内;2期:肿瘤侵犯 肾周围脂肪,但局限在肾周围筋膜以内,肾静脉和 局部淋巴结无浸润;3期:肿瘤侵犯肾静脉或局部淋巴 结,有或无下腔静脉,肾周围脂肪受累;4期:远处转 移或侵犯邻近脏器。 2、TNM分期(将静脉和淋巴结转移分开):T0无原发 肿瘤;T1肿瘤最大径≤2.5cm,局限在肾内;T2肿瘤最大 径>2.5cm,局限在肾内;T3肿瘤侵犯大血管,肾上腺 和肾周围组织,局限在肾周围筋膜内;T4侵犯肾周围 筋膜以外。N0无淋巴结转移;N1单个、单侧淋巴结转 移,最大径<2cm;N2多个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单个25cm;N3局部转移淋巴结最大径>5cm;M1远处转移。
15
16
17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 梭形细胞癌 囊肿伴随性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18
小肾癌缺乏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做其它 检查偶然发现,当肾癌逐渐增大时,常见 的临床表现是:
血尿,疼痛和肿块(三联征):间歇性无 痛性血尿表明肿瘤已侵犯肾盂、肾盏。肿 瘤侵犯邻近结构或牵张包膜引起疼痛。
有利于显示假包膜 增强形式与CT类似
35
包膜外壁结节或肾周间隙内内肿块在高信号的 脂肪衬托下易显示
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受侵 受累血管管腔扩大,流 空信号消失,内有充盈缺损;冠状位扫描有利 于显示下腔静脉瘤栓的范围
淋巴结转移 呈中等信号,较易与邻近的血管鉴 别
邻近器官受侵及术后评价 与CT相似
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肾癌的肾外表 现,易与全身其他疾病混淆,发热可能是 由于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引起; 高血压可能是瘤内动-静脉瘘或肿瘤压迫 血管、肾素分泌过多所致。
远处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症状 肾癌可转移全身各部位。 约5%的病人为双侧
19
即往经典血尿、疼痛、肿块“肾癌三联征”临床 出现率不到15%,且多为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