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建立科学发展的模式
“一旦我们碰到问题,我们就可能开始研究它。我们可 按照两种尝试来做:按照第一种尝试,我们可以猜想或 推测问题的解答;然后我们就可以试图去批判通常有点 模糊的猜想。有时,一个猜想或推测可以暂时经受住我 们的批判和实验检验;但一般说来,我们不久会发现, 我们的推测能被驳倒,或者它们并不解决我们的问题, 或者它们只能部分地解决问题;并且我们还会发现,就 连最好的解答— 连最好的解答—它们能够经受住最精彩、最巧妙的意见 的最严格批判— 的最严格批判—不久就会引起新的困难,引起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说,知识的成长是借助于猜想与反驳, 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即“问题—猜想—反驳— 从老问题到新问题的发展”,即“问题—猜想—反驳— 问题” 问题”的科学发展图式。
2.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影响 2.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影响
波普尔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强烈主张,不应当把科学 解释成最终的、既定的知识总体,或‘永恒真理’的总体。而应 当解释成某种发展着的、前进着的东西。科学家并不是知之甚多 的人,而是决心不放弃探求真理的人。科学系统发展着、按照马 克思的说法辩证地发展着。”“我在有些地方同情马克思主义者, 其中之一是他们坚持认为我们时代的社会问题是紧迫的,哲学家 应当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当满足于解释世界,而且还应当促 进它的改变。”
证伪主义思想萌芽
1.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 1.受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影响
波普尔在回忆时说:“我所属的一小群学生全都对爱丁顿在 1919年第一次证实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日食观测结果感到惊喜, 1919年第一次证实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日食观测结果感到惊喜, 这是第一次重要证据。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经验,而且对我的 思想发展产生了持久影响。”“爱因斯坦对我思想的影响是极其 巨大的,我甚至可以说,我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使暗含在爱因斯 坦工作中的某些论点明确化。”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李爽
生平简介
证伪主义思想的萌芽
证伪主义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生平简介
卡尔•波普尔(Karl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 1902-1994), 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早年 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于1928年获得哲学博 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于1928年获得哲学博 士学位,后担任中学教师。多次参加维也 纳学派的讨论会。1937年偕妻远赴新西兰 纳学派的讨论会。1937年偕妻远赴新西兰 任坎特伯雷大学学院哲学讲师。二战后, 到伦敦经济学院任逻辑和科学方法讲座教 授,并加入英国国籍。1965年被英女王授 授,并加入英国国籍。1965年被英女王授 予爵士头衔。 科学哲学著作:《科学发现的逻辑》、 科学哲学著作:《科学发现的逻辑》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客 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 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等。 政治哲学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政治哲学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对归纳问题的研究:以划界问题的解决为依 据
“这样解决归纳问题,导致产生一种新的科 学方法理论,导致对批判方法即试错法作 分析;试错法在于提出大胆假说,使它们 经受最严格的批判,以便发现我们错在什 么地方” 么地方”,“这种解决总是尝试性的,是 一种理论、一个假说和一种猜想。” 一种理论、一个假说和一种猜想。”
波普尔认为从逻辑上看归纳推理是不合理 的,全称命题不可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 推出,逻辑实证主义者使用归纳原理的依 据无法得到证明。 有限的单称命题 eg.很多只白天鹅 eg.很多只白天鹅 无限的全称命题 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研究:是否可证伪性
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 波普尔认为:“ 波普尔认为:“可以作为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 证伪性。换句话说,我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 上被一劳永逸地挑选出来;我要求它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 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 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具体的做法:猜想与反驳 他认为:“ 他认为:“知识,特别是我们的科学知识,是通过未经证 明的(和不可证明的)预言,通过猜测,通过对我们问题 的尝试性解决,通过猜想而进步的。这些猜想受批判的控 制;就是说,由包括严格批判检验在内的尝试的反驳来控 制。猜想可能经受住这些检验而幸存;但它们决不可能得 到肯定的证明……对一个理论的反驳始终是使我们接近真 到肯定的证明……对一个理论的反驳始终是使我们接近真 理的前进的一步。” 理的前进的一步。”
波普尔把这种科学发展程序图示化为: P1 TT EE P2
“P1”代表问题 “TT”代表试探性理论(Tentative Theories) TT”代表试探性理论(Tentative Theories) “EE”代表排除错误(Error Elimination) EE”代表排除错误(Error Elimination) “P2”代表新问题 (同样也是人类知识增长的模式)
证伪主义思想的确立和发展
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方法论的批判
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 研究
建立科学发展的模式
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方法论的批判
在20世纪初,伴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 20世纪初,伴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 归纳逻辑很快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逻 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素、卡尔纳 普、赖欣巴哈等人,他们研究的是一般理论 的逻辑结构,其核心问题是观察与陈述( 的逻辑结构,其核心问题是观察与陈述(或者 说是理论与假说) 说是理论与假说)之间的关系。并把归纳方法 看作是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 归纳法是指从单称陈述过渡到全称陈述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