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议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专业班级对外汉语082学生姓名王增颜指导教师郑彦立成绩年月日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长期的受到人们的喜爱。

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雷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

哈姆雷特在面对父亲被毒杀、母亲被仇人霸占、王权被盗取、国家被侵占的家仇国恨时有着强烈的复仇愿望,并且付之于行动,在复仇过程中他的性格特征不断被展现。

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又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性格是什么样子,也就决定了命运是什么模样,这是真理。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最终的悲剧命运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在这种性格之下,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着他,复仇充斥了他的生命。

这就是悲剧,其根源在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就是性格的悲剧。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导致了一个人生的悲剧,令人反省。

关键词:哈姆雷特;悲剧;悲剧性格;美AbstractHamlet is a typical work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and it has fascinated audiences and readers for a long time. From the intrinsic performance of the character, people feel that Hamlet is the most enigmatic, or we can say it is full of philosophical meaning. Facing his father was poisoned, mother to be possessed, royalty was stolen, country was coveted by enemy, Hamlet has a strong emotion to revenge and take actions. He shows his characters through the revenge plan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for his characters. It is the truth that the personality decides destiny. His character implies he would have a tragic destiny. With this character, he has to tolerate the emotion of revenge. His life is full of vengeance. This is tragedy, its roots in the hesitant character of Hamlet, this is the tragedy of character. Hamlet has created a human tragedy, it is worth to be reflective.Key words: Hamlet; Tragedy; Tragic character; Beauty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一、悲剧 (1)(一)爱情的悲剧 (1)(二)亲情的悲剧 (2)(三)野心的悲剧 (3)二、哈姆雷特悲剧性格 (4)(一)怀疑一切 (4)(二)嫉恶如仇 (4)(三)优柔寡断 (5)(四)和谐的矛盾统一体 (5)三、哈姆雷特悲剧性格形成的原因 (7)(一)外部原因 (8)(二)内部原因 (9)四、哈姆雷特悲剧性格的美学意义 (10)(一)人性之美 (10)(二)崇高之美 (11)结语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浅议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创作于17世纪初,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

该剧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故事中无处不充满着死亡的阴影和悲剧的情感,以死亡的出现开始,又以死亡作为结局。

哈姆雷特的父亲因被自己的兄弟害死而阴魂不散,游荡夜间,并将自己死亡的真相告诉哈姆雷特,叫他替父报仇。

皇上的臣子波洛涅斯躲在帷帐后面,偷听哈姆雷特和母亲的对话,被哈姆雷特误认为是新国王而杀死。

奥菲莉亚因为情人的癫狂、父亲的死和兄长雷欧提斯的失踪不断焦虑和悲伤,以至精神失常,最终在河边失足淹死。

在新国王克劳狄斯的挑唆下哈姆雷特决定和雷欧提斯进行决战,最终三人都死于毒剑下,王后乔特鲁德在阴差阳错之下喝下了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不幸身亡[1]。

一、悲剧如果说《奥赛罗》是关于爱情的悲剧,《李尔王》是关于亲情的悲剧,《麦克白》是关于野心的悲剧,那么《哈姆雷特》则是兼三者而有之,并且在这爱情、亲情与野心的悲剧中最终体现人的性格悲剧。

(一)爱情的悲剧故事接二连三地出现死亡,正是多种悲剧的交错体现。

可以认为,奥菲莉亚的死体现的是关于爱情的悲剧。

哈姆雷特曾经热烈地追求奥菲莉亚,送给她珍贵的纪念品,感情真挚的情诗,说过许多甜蜜的语言。

然而却因遭遇父亲的死、母亲的改嫁等变故对世界产生怀疑,甚至对爱情的信念发生动摇,又因复仇之事踌躇、装疯,不得不冷淡她。

可怜的纯情少女毫不知情,在伤心的同时还被国王和王后当作试探哈姆雷特是否真疯的工具利用[2]。

她怀着极度失落而又还抱着一丝希望的矛盾心情与哈姆雷特见面,听到的却是自己心爱的人冰冷、绝决、疯癫的话语:“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

”“我没有爱过你。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感染我们罪恶的本性。

”“如果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无论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终究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的。

去当尼姑去吧!再会!”哈姆雷特将对母亲的一腔怒气全发泄在奥菲莉亚身上。

奥菲莉亚当然不能理解他这番话的真正用意,还以为自己深爱的人真的变了心,真的疯了。

她最终绝望了,悲伤地感慨:“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在受到这样沉重的打击之后,父亲被自己所爱的人错杀,而深爱的人又将被放逐英国,兄长雷欧提斯莫名失踪。

一连串的打击致使她焦虑、悲伤过度,精神失常了,在宫廷周围边唱歌边撒花,如此几天,终于在河岸失足而亡[3]。

可以说,哈姆雷特是造成奥菲莉亚死亡的最直接原因,从根本来看,奥菲莉亚是为爱情而死的。

这也恰恰是哈姆雷特爱情悲剧性的具体体现。

(二)亲情的悲剧王后乔特鲁德之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亲情的悲剧的体现。

在这部作品中,王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物,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

她的本性是善良的,仁慈的。

首先,她并没有直接参与对自己丈夫的谋杀中,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她只是做了克劳狄斯欲望的俘虏。

她对哈姆雷特的关爱和柔情是真挚的,利用奥菲莉亚试探他是否真疯也是出于母爱,希望他的疯癫是由于爱情引起,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这样就能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替他解决。

哈姆雷特对母亲则爱恨交织,他在精心安排了一场演出,确定父亲的鬼魂所言真实之后,在母亲寝宫里,先是自我告诫不能杀死母亲,只能用言语来伤害,而后犀利刻薄的言语却又在无尽的羞辱中含着深深的爱。

父亲的鬼魂也在这过程中出现,尽管妻子背叛了自己,可是依然告诫儿子不能伤害母亲,并劝他好好安慰王后。

从中,亲人间的真情实感流露得淋漓尽致。

然而,王后终究还是逃脱不了道德的谴责和哈姆雷特的蔑视与批评:“啊,罪恶的仓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这也就是王后的悲剧所在[4]。

尽管她对丈夫和儿子的感情真挚,但最后阴差阳错替儿子喝下那杯毒酒,似乎也正昭示着上帝专赐予她为自己的不坚贞和对家人的不忠赎罪的机会。

(三)野心的悲剧新国王克劳狄斯的死是必然的,因为他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对象,也是野心与欲望的祭品。

他是剧中最大的反派人物,是王位的窃取者,是道德的败坏者。

他觊觎兄长的王位,对王后怀有欲望,但命运注定他本该得不到这一切。

在面对自己理想中的完美世界消失时,他却表现出了英雄一般的气概——勇敢争取。

然而他追求的是绝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变成了他野心的体现,他的悲剧也就在于此,他用别人的鲜血换来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当他发现哈姆雷特可能得知真相后,又开始拯救自己辛苦得来的“幸福”。

他曾做过无力的忏悔,想置哈姆雷特于死地,他徘徊在罪孽和理性之间,最终还是死在被自己涂了毒的剑下[5]。

不管是爱情的悲剧,亲情的悲剧,还是野心的悲剧,所有人的死都和哈姆雷特有关联,这所有的悲剧也完全融入在他性格的悲剧中。

哈姆雷特所处的是一个不光明的人世,他所肩负的不只是个人复仇的责任,而是与整个社会对抗的重任。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扭曲的社会,他是弱者,他又偏偏不具备“让流血代替挥泪”的斗志和刚烈;他深知复仇的重任,但又陷入无尽的内心挣扎。

这也就是悲剧所在。

一开始,哈姆雷特还处在单纯的生活环境中,无忧无虑地在外学习。

然而,令人崇拜的父亲逝世,贞洁的母亲不到两个月就改嫁了篡夺王位的叔父,父亲的鬼魂嘱托他杀死叔父替父报仇。

他原来的美好理想世界突然破灭了,这使他对世界产生怀疑,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原先完美的东西原来并不存在,贞洁抵不过欲望,道德战胜不了贪恋。

他开始彷徨,变得犹豫不决,用装疯的方式去掩盖自己的迷茫与复仇的计划。

他不再信任美好的事物,怀疑爱情的纯真,女性的坚贞,虽然满怀一腔炽烈的热情,在复仇大计面前,在犹豫中,他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从而直接导致自己深爱的女子的死亡。

他蔑视、指责母亲的不贞洁,憎恨她和叔父的乱伦,可是即使道德败坏仍然还是自己的母亲,血浓于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她的悲哀蹉跎着他的复仇决心,冥冥之中,命运安排了母亲替他喝下那杯毒酒[6]。

他本应把握一切可以复仇的机会将叔父克劳狄斯置于死地,可是他深知他要颠覆的不仅仅只是克劳狄斯,而是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的社会。

面对自己的微薄力量,哈姆雷特开始变得缺乏信心,面对这样的丑陋现实,哈姆雷特感到失望以致悲观。

他认为他应该毫不犹豫地为父报仇,但同时他又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宗教的信仰让他对人自身有恶的根源深信不疑,想想重整乾坤却又因人性的罪恶而感到回天无力。

于是,他陷于心灵的交战和思想的斗争中,迟迟实施不了复仇的计划。

然而,复仇又是必须的,在他看透一切,终于作出选择时,他付出了献上自己生命的代价,终于让克劳狄斯死在他的剑下[7]。

也许有人认为所有人都死了的结局太不人性,可这就正是《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