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堂PPT)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堂PPT)
3
读 文章 找
方法
区间
比 信息
4
时地职变化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 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 点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这 些变化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格,事情有 什么意义,作者对这个人物做何评价等 。
5
一、了解一些常见职官词语。
•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 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 、祁连将军等。
• [对应原文]八年,为剑南道大使。十七年, 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 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 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 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
16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 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 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 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28
1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 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
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对应原文]
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 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
[题文比较]文中原意是把王韶留下来防守,处 理一些善后事宜,而不是人死后的“后事”。
29
2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 将军、厉武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 、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 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知 州、知府、令等。
• 4 掾 吏 属 僚等小吏。
6
二、 归纳官职变动的词语
•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对应原文]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 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 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 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 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17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 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 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对应原文]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 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 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 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解为: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 32
再见
33
例1,[题目选项]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 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 敢轻举异动。 [对应原文]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 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题文比较]根据原文可知,王敦不敢轻举妄
动的原因是“惮其强”,而不是“在襄阳时,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
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
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
通,访收斩之。
[题文比较]由原文可知,“厉武将军”是
周访所统帅的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
周访的官名。选项将厉武将军说成是周访
的官名了。
30
3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
• [对应原文]独孤信,云中(今山西大同 )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人 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
24
D 从许逵赠送《文天祥集》一事,其父其友就 知道许逵必定会在宁王造反时像文天祥一样 坚贞,所以其父在未知儿子生死的确切消息 时,就摆上牌位哭悼儿子。
[对应原文]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 书。汉卿语人曰:“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 !”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 为位,易服哭。人怪问故,父曰:“副使,必吾 儿也。”
风弃官。 郡守县令 13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 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 公允、深得人心 。
• [对应原文]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 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 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 事。时以执法平恕方(等同)戴胄。后拜侍中 ,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 得人心如此。
[对应原文]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 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 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 赴[题京文。比较]“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
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东宫缺官, 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
20
设误类型
四、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未说到某人或事或某 观点,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 根据的生出一个人物、一个事 件或一个观点,选项的分析概 括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 改:改任官职。出:离开京城外调
7
•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 • 署:代理,暂时任; • 权:暂代官职。 •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 •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 左迁:降职;黜、废:废弃不用 •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8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 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 任并官至中大夫 。 [对应原文]
[题文比较]从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戎“容貌憔悴,拄
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不拘礼法,而是“性
至孝”,所谓至孝,在于心而不在于行,是因为内心的
悲伤哀痛,致使王戎“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
来”。
27
一、背离原文,曲解词义 二、颠倒时序,叙述混乱
设误类型 三、过于武断,以偏概全
四、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五、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六、不明关系,强拉因果
们,三千斛粮食“乃权吏所夺”,而
选项却说“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
三千斛”。
31
4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 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 励提拔。 [对应原文]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 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 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题文比较]文中原意是讲周访“蒙冤不会 忍气吞声”“帝不之罪”,并未说因此 “被皇帝赏识”。选项将“帝不之罪”曲
6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官, 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 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 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对应原文]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 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 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
王执执掌掌朝朝政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
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 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 [对应原文]王竑,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郕 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 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 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顺发 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 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 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 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 人。众又捶杀之。......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12
B.李膺多次被朝廷、官府征召担任 重要职务,由于他为政清明威严, 不少担任守卫的官员 因此而弃官出 走。
• [对应原文]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 父修,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 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 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
22
设误类型
五、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高考文言文阅读取材一般为人物传记, 文章是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错项 常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 关“李”的事,或将原文中有关“李” 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 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
23
B.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 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 的人都敬重佩服他。太祖因为他的威信 远近闻名,所以赐名为信。
21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三
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 是三位高洁之士。
[对应原文]其后,郑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 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毒,因徙居华阴,欲 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 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 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 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 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
•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
设误类型 三、过于武断,以偏概全
四、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五、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六、不明关系,强拉因果
10
设误类型
一、背离原文,曲解词义 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 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 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 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 意思。
11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
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
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
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应原文]有吏主仓十年,韦丹查其仓,亡三千
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