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

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

• 这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文赋>中的话. 意思是说,创作构思时驰骋想象,顷刻之间浏 览古今,瞬时便游遍了四海.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出自:南北朝 庾信《徵zhǐ调曲》 • 历史背景: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在公 元544年,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可没多久,梁朝 被西魏灭掉。西魏王非常赏识庾信,就留他在西魏 的国都长安做官。庾信不愿意,可是又走不了。他 在长安一直住了近30年,心里非常思念故土。 他在 《徵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 怀其源。”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后 来就演变成“饮水思源”这个成语。 • 字面解释:吃到树上结的果实,想到了结果实的树, 喝到了河中的水,想到了河水的来源。
积累优美的句子:
•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 商队翻过崇山峻岭,穿越于戈壁沙漠,声 声驼铃回荡遥无涯际的漫长旅程。
• 商船出征碧海蓝天,颠簸于惊涛骇浪,点 点白帆点缀波涛汹涌的无垠海面。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 •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 观古今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 第二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提 出“一带一路”的倡议。
思考:
• 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丰富与繁荣有何 贡献? • 2、“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中心思想
本文从古代“丝绸之路”在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当今“一带 一路”倡议起笔,赞颂了中华文化对 丰富与繁荣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展 现了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己任 的胸怀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意识与理念。
思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怎 样担当起传承丝绸之路精神薪火,发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情感升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文化。正是文化血脉的蓬勃,完成了时代精 神的延续。而中国散文近年来以汪洋肆意的姿态在 生长,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且作为一个文 学门类,它在虚构与非虚构两端都各趋成熟。散文 家们职好不同,风格迥异,文字或剑拔弩张、锋芒 逼人,或野趣盎然、生机勃勃,或和煦如春、温润 如玉。他们的写作,构成了中国当下散文创作不可 忽视的事实:家国情绪,时代华章。 翻阅完这部作品,不禁想起莎士比亚那句意味 深长的话: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导入新课
公元前2世纪,西 汉张骞开拓的“丝绸之 路”成为中国最早实行 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 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 流通道。如今,在新的 国际形势下,“一带一 路”战略的提出,更是 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 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
展示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 贡献。 2.结合语境,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3.感悟新时代崛起的中国以天下为 己任的胸怀与担当。
中国是文章大国,有文字记载并从完整作品开始计算的 文学史,已达3000年之久。作为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重 要文体,中国散文更是源远流长,浩浩汤汤,在殷商时代已 初具特质,这是从正值盛年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文化情怀和 文化自信,元气蓬勃,淋漓酣畅。 中国出版集团包括14位名家的散文佳作。这些作家, 有耄耋长者,有青年才俊,他们风格 迥异,各有妙趣,14部书稿,清典可 味,雅有新声,纵横浩荡地连接起丝 绸之路的文明长廊。
作者简介
李舫:《人民日报》文艺部 主任记者、人民网文化记者。吉 林长春人,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 博士。作品有《不安的缪斯》、 《重返普罗旺斯》、《沉沦的圣 殿》等。 她酷爱文学、电影、戏剧, 在《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常年开 设浪( hài ) 张骞( qiān ) 革故鼎新( dǐng ) 深邃( suì) 毋( wú )庸讳( huì )言 不啻(chì ) 并行不悖( bèi ) 须臾( yú ) n ) 钟鼎彝器(yí ) 浸润 (jì 徽号( huī ) 镌刻( juā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