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2011春)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2011春)
5
二、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前瞻 干预 前瞻性研究 有明确的由研究者所控制的干预措施
随机
对照
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有平行的或可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6
三、主要类型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
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常用于评价药 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 现场实验 (field trials) 以未患所研究疾病人群为研究对象,以个体为 单位进行试验,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s) 以未患所研究疾病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群体为 单位进行试验,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24
一、临床疗效研究的意义
临床疗效研究是临床科研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占临床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的40%以上,但质量 过关的仅占15%
许多临床疗效研究存在研究设计方法学的缺陷 而影响了研究质量
25
临床疗效研究文献的主要问题
1996-1998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共发表临床疗效研究文献 85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35-139 ),其中RCT 为36篇(42.4%),非RCT为49篇 49篇非RCT:13篇(26.5%)有对照而未采用随机分配方法,36 篇(73.5%)无对照组 36篇RCT: 33篇(91.7%)只描述研究对象为“随机分配”入组,但无 具体方法及随机的类型 35篇(97.2%)未隐藏随机分配方案 8篇(22.2%)未提供基线资料 单盲11例,双盲5例,20篇(55.6%)未采用盲法 有10篇有研究对象退出、失访或不依从,但仅2篇(5.6%) 采用了“意向治疗分析”
26
二、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
可用于临床疗效研究的设计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金标准) 非随机对照研究
选择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
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例,介绍临床疗效研究的研 究方法。
27
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28
1、概述
将合格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将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措施(又称干预措施)给予 试验组人群,而不给对照组的人群该措施,在一 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测试 验的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 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RCT是评价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
39
缺 点
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 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制了结果应用于 其他患者的普遍性
容易失访 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
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40
4、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伦理问题
可行性问题 随机化分组问题 报告研究结果要注意的问题 CONSORT指南:试验报告统一标准
41
实验性研究须遵守伦理道德(ethics)
14
交叉对照(cross-over control) 对两组受试对象分别使用不同的处理措施,然 后将处理措施相互交换,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分 析
组1
组1
组2 洗脱期
组2
时间方向
15
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将一组受试对象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施加 不同的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个阶段的两种处理 效应的差异。一般在前一阶段结束后应有一段时
8
四、实验性研究的用途
治疗研究 诊断研究 预后研究 病因研究 药物疗效或不良反应的评价 评价诊断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 应用价值 评价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用于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
9
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设计原则
10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p73)
对照 (control) 随机 (randomization) 盲法 (blinding) 重复 (replication)
测量性偏倚:主要是测试研究结果时,受人为倾 向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偏倚,从而歪曲真实性
控制方法:盲法测量
45
霍桑效应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自己感兴趣的研 究对象较对照者往往更为关照和仔细;而被关 照的患者对研究人员又极可能报以过分热情, 更多地向研究人员报告好的结果。这种人为夸 大客观效果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组别 莫西沙星
患者数/例 43
有效数/例 41
有效率% 95.3
左氧氟沙星 合计
43 86
30 71
69.8 82.6
X2=8.075, P<0.05
37
表4 两种沙星药临床致病菌清除率
组别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合计
阳性数/株 43
43 86
清除数/株 39
29 68
清除率% 90.7
67.4 79.1
17
随机化的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random sampling) 系统抽样 整群抽样 多级抽样 简单随机分组 随机分组(p77) (random allocating) 分层随机分组 区组随机分组 整群随机分组
18
随机化
注意
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医生和病人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病人接受何 种治疗;
研究对象、研究者、资料整理分析者不知分组情况
21
重复的原则
重复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过程。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保证足够的样本量就是
一种重复。
22
第三节
临床疗效研究
23
临床疗效研究
临床疗效研究是指以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科 学严谨的设计、精确地测量,对某治疗措施的效果 进行客观的评价
临床疗效研究与评价的内容: 评价治疗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 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间间隔,称为洗脱期(通常取试验药物的5个半衰
期)
16
2、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
随机抽样: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使研究 结果可以外推到目标人群 随机分组:使研究对象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机会均等。目的是为了保证组间的可比性,使 已知和未知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在两组间均 衡分布,消除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又称:
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 experiment) 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
4
结局+ 实验组 (干预措施)
结局- 结局事件不发生
目标 人群
样本人群
随 机 分 组
对照组 (对照措施)
随访观察
结局事件发生
结局+
结局事件不发生
结局-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实验性研究概述(重点) 第二节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重点) 第三节 随机对照试验
概念 研究步骤 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重点)
2
第一节
实验性研究概述
实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重点)
实验性研究的特点(重点)
医生和病人不能从上一例病人所进入的组别 推测下一例病人将进入的组别。
19
3、盲法的原则
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或研究对象的主观 因素常对实验效应的判断产生影响,为减少这种 由于主观因素导致的信息偏倚,实验过程中应采 用盲法收集资料。 盲法分单盲、双盲、三盲(P77)
20
单盲(single blind) 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
X2=5.427, P<0.05 结论:莫西沙星疗程短,效果好,每天服药1次, 反应轻微,是治疗泌尿道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安 全、有效的药物。
38
3、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缺点
优点
组间可比性好
随机分组,能够较好地控制偏倚和混杂
为前瞻性研究,因果论证强度高 有严格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有利于重复验证 应用盲法观察和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比较客观真实
13
常用的对照(P76)
标准对照( standard control) 以目前临床 公认的有效处理方法(如治疗某病常规、有效 的治疗方法)施加给对照,然后与试验组处理 措施(新治疗方法)的效果相比较。 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 对照组在试验期 间不给任何处理,仅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结 果,并将其与试验组的效应进行比较。 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 将安慰剂的 效应与试验措施的效应进行比较
公
正
(公平)
临床试验应该公平和公正,不损害研究对象、研究成员、 合作者、资助者的尊严,不应在研究成果等利益方面发
生冲突。
43
5、影响临床疗效研究质量的常见因素
偏倚 霍桑效应 沾染和干扰 临床依从性
44
偏倚
选择性偏倚:主要是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组时, 由于人为的干预而导致的偏倚
控制方法: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
实验性研究的分类(重点)
实验性研究的用途
3
一、基本原理
是将满足实验目的的人群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将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措施(又称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 而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疾病或 健康结局,以评价该措施的效果。: 在实验性研究中,研究者能更有效地控制非研究因 素对效应的影响,减少误差,提高研究效应。
控制方法:盲法设计与实施
46
沾染和干扰
容易随访的人群
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 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
34
选定结局变量及其测量方法
选择原则
尽可能选择终点指标 中间指标与终点指标要有相关性 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测定方法 安全、经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