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与评课讲义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与评课讲义
1、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 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 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 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 、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听课是教育行政 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指导及各种层面上的教研活 动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教研人员的一项必不可 少的、经常性的工作职责与任务。
2、教学方法 虽然教无定法,但教法必须灵活实用,能够注意启发学
生思维,培养学生所需的一些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转 变学生陈旧的完全接受式学习,提倡以教师指导与启发之下 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参与学习,能深入生活,体验 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性、体现价值观、体现学 生的需要。评价教学方法最大的原则就是:实效性和个性化 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儿童性和易接受性相结合 。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本班 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 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 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 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 ,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 就应以思考为主等。
(6)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 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 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
。 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
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 误等。教学过程可以简明扼要地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 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 ,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以免 遗忘。
6、艺术性原则。评课也要讲究艺术, 要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谈话”的策略,不 以成败论英雄,而且要注意评议的尺度,从 帮助、教育、促进的角度去考虑,把课评足 ,少议论人。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体现形式
1、教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态度就像“指挥棒”一样
左右和引导着学生上课情绪和求知热情。一个对教学 负责、严格要求,又能发扬教学民主的老师肯定受到 学生的欢迎。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等 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一种希望 和爱心,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有一种激情, 对学生的探究过程极为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关 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与评课
一、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
1、什么是听课 2、听课的基本特点 3、听课的目的和要求
二、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
1、评课的功能 2、评课的原则 3、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形式 4、评课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大力倡导开 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通过听课研究改进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实际上会不 会听课、能不能听好课、怎样去听课是值得很 好研究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听课的质量和能 否抓好常规教学,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持续有 效的深入开展。
(2)主观性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但 听课活动中的主观因素很多。一是什么时候到 什么地方去听什么人的课,基本上是听课者自 己确定的。二是听课者和被听课者以及学生都 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能 会因听课者的参与而发生变化。三是听课者的 听课行为受他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对被听 者的印象等的制约。
2、听课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为什么要去听课? 听什么样的课? 要解决什么问 题? 听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听课者总是 根据听课的目的来选择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并有选 择和有侧重地听一部分课或学习哪些内容。如新教师 听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观摩学习,主要看上课教师是 怎样教的,如重点难点是如何突破的、板书是如何设 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是如何运用的、课堂气氛 是如何活跃的等,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学习运用。
听课的反馈更多的是与教师的研讨和交 换看法,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 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 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 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 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 的分析和评价。
二、评课: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
评课是一项十分有研究价值的课改研 究课题,它也是一种具有艺术化的说服能 力。评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科学化 的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 育教学素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新一轮课 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实的评课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弊端:一是听 后不评。这是评课大忌,也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二 是不痛不痒。有些教师评课较随意,别人听后觉得毫 无价值。三是抓不住关键。虽然评起来头头是道,却 没有深入关键与实质内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四是 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分清主次。五是老好人。害怕 伤害执教者,就说一些好话。听评双方都没有受益。 六是语无伦次。让人听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 所云。七是孔中观人。听了一节课就将执教者的上课 水平“打入地狱”,这与评课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八 是追赶时髦。现在流行什么新的教育理论就赶紧用时 髦的话题和理论去套,并没有给与会者与执教者多少 收益。
Hale Waihona Puke 听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 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
因为听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 验,另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需要以 原有教育思想和类型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 想、记和谈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为保证的立体性综合 技能。
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手段,是途径。通过 听课达到甄别认定课堂教学。
记什么? 怎样记? 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思考什么? 怎样思考? 主要思考是:(1)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 、好不好。(2)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 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 产生的相关性影响。(3)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 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4)如果我 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5) 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 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
(二)评课的原则
1、实话实说原则。实话实说对于听评课 教师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责任心问题。它是 执教者与其他与会者学习借鉴的一个机会。只 有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评课才有 实在的意义。这里面可能会出现“话重”的情况 ,所以实话实说也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讲究谈 话的艺术。
2、“心理零距离”原则。评课者要站在执 教者与帮助促进者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给 执教者一个中肯的指导意见,特别是要用一种 十分诚恳的态度去评课。让别人特别是执教者 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在充满“轻松”的心理状 态下感觉到你的善意,容易接受你的意见,这 样才有助于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助于教 师教学水准的提高。
看什么? 怎样看? 主要应看:(1)看教 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 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具(包括多媒体等)运用是 否熟练,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 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2)看学生主体作用的 发挥。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参与教 学过程,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学 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3)一段时间后,对听课记录要进行整理,并进行理性的思 考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或提倡一些成功的 经验和做法等,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等。
(7)要积极参与评课,反馈要实事求是,以 鼓励为主
评课时要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自评和听 课教师的评价应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 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 力。
3、教学组织安排 教学组织安排的基本要求是: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
听课后要尽可能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要抱着虚 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例如,对 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 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 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 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 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3、听课的目的和要求
(1)有利于掌握和了解学校、教师贯彻落 实教育教学法规、政策和要求等现状
(2)了解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 (3)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4)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 学科的课改信息
(5)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听什么? 怎样听? 主要应听:(1)教师是否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2)是否重点 突出,详略得当。(3)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 清楚。 (4)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5)是否有 创新的地方。(6)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 发言是否准确。
3、突出重点原则。评课不要“眉毛胡 子一把抓”,要能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地谈, 理论联系实际,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 方很有特色,让人一听颇有“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感觉。
4、激励性原则。评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 励执教者(特别是年轻的教师)尽快成长,成 为课堂教学直至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
5、因人而异原则。因执教者情况各异, 课堂教学的形式的不同,评价侧重点的不同, 评课也要有一定的区别和特色。对于一些骨干 教师要把要求拔高一些,抓住个性特点,挖掘 教学特长,激发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6)情境性
课堂教学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课 堂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情境,而听课又是在现场 进行的一种活动。听课者和被听课者都处于一 定的情境中,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就可能 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同一个教师在不同 的学校上同一节课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我 们获得的听课资料及有关的感觉和理解是离不 开一定情境的,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稳定性 和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