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概述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设计归纳总结是复习的最好方法六、总结提升五、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相对来说,对于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储备不多,通过前一阶段的新授课的学习虽然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零碎的不成系统的认识,但对于一些重点内容的把握,难点的攻克,以及知识的应用,方法的总结知识的系统性上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想象力丰富,对生物学现象和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生物奥秘这一特征,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媒体资料、图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图片等资料中不断地受到启发,通过类比、推理、分析,形成结论并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针对八年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有关真菌的感性认识也较丰富的特点,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已、完善自己,最终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效果分析1.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对打油诗的谜底和结果相对来说兴趣较高,半数以上学生能够根据谜面进行相对应的猜测,也具有对于谜底的探究的兴趣相对来说效果较好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
2学习目标呈现、中考命题趋势分析环节大多数是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重难点的,对于少部分学困生有相应的学习困难,学习的基础较薄,明显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
3自主复习环节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PPT上呈现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梳理,课堂的参与度较高,但有极少数学生明显存在找不到重点,或者只是太多无从下手的困惑。
4合作探究环节在通过呈现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的时候,有一多半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步伐,把握课堂节奏,在此环节中,通过呈现细菌和真菌的比较的表格,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的区别,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保存的例子,使学生加深了对于食品保存方法以及对于微生物利用方面的知识。
5典型例题分析环节学生能答出相应的关键词,但是对于答题的规范性和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常常出现心里明白写不出来的困惑,另外还有就是读题不认真,做题方法和技巧尚有待加强。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于此方面的练习和强调6.链接中考环节众所周知,中考题相对而言综合性较强,对于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学生暴漏出的问题就是理解问题的思维比较片面,综合性和思维的延展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为中考做好相应的铺垫和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按照“宏观一微观一宏观”的顺序呈现,先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再深入认识细菌和真菌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的特点,然后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入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本章教材较好地融入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在细菌一节中就介绍了“细菌的发现”。
本章教材重视生物技术方法的训练,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生物技术打基础。
在阐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时,教材既详细介绍它们的特征,也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研究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数材尽量让学生通过活动,如观察与思考、实验,先对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再系统阐述。
将细菌、真菌重要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殖方面特点的重要概念用黑体字呈现,以引起学生注意。
关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七年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作了初步的介绍,所以本章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不是很多。
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从正反两方面予以介绍。
教材先介绍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再介绍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以及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事实,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看待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村既介绍了较为传筑的发酵等人类在食品制作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在食品保存方面如何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在医药、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既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熟悉的方面,也有属于现代工业、医药技术方面的应用,从面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
本章课后阅读材料,“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注意反映时代发展。
“超级细菌”近在咫尺”,较好地反映了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超级细菌”已经近在咫尺,必须予以重视。
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形成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细菌和大多数真菌个体微小,它们在自然界是广泛分布的。
2-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是原核生物,它们靠分裂进行生殖。
3-真菌的细胞里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它们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景殖后代。
4-细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分解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还与许多动物和植物共生。
细菌和真菌虽然会引起植物(包括农作物)以及包括人在内的动物但是它们也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复习课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大小)及分布。
2.概述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自主复习1.菌落:定义、特点、培养方法 P672.细菌生存所需基本条件?P703.细菌:发现与证明 P71;形态 P72;结构(P73);生殖、芽孢 P744.真菌:酵母菌结构、青霉菌丝、生殖 P775.菌的作用:物质循环图 P79、寄生患病 P80、共生(定义、举例)P81、以菌治虫(例子、优点)P836.菌的利用:制作食品原理、常用菌 P85;食品保存原理和方法 P86;抗生素;污水处理原理 P87二、合作交流三、典例分析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三个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0ml纯牛奶,放在高压锅内加热15-20分钟,冷却后取出,分别作如下处理:编号甲乙丙温度25度5度25度处理方式不作处理不作处理用消毒棉签住(1)实验前将装置放在高压锅内加热15-20分钟,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丙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通过甲乙这组对照实验,可以证明细菌的生存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时间后牛奶最先腐败的是____________。
请写出食品保存时防止食品腐败的三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链接中考1.(2013·21)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指出哪是细菌的菌落() A.菌落大、呈青绿色 B.菌落大、呈黄褐色C.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 D.菌落大,呈绒毛状2.(2013·25)发酵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食品加工都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的是()A.泡菜、酸奶 B.面包、米酒C.泡菜、米酒 D.馒头、酸奶3.(2014·19)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对应有误的是( ) A.酵母菌—制作面包 B.醋酸菌—制作泡菜C.乳酸菌—制作酸奶 D.甲烷菌—生产沼气4.(2014·20)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B.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 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5.(2105·18)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有: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冷却(42~43℃);③热处理(煮沸);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
以下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⑤④⑥6.(2017·30)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用序号表示)。
(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
请联系酵母菌的呼吸特点说明原因:。
(4)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
(5)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五、总结提升紧扣课本,关注图文。
构建网络,学会总结;相信自己,笃志前行。
青春有梦,所以闪亮;唯有坚守,方会昂扬;以梦为马,行者无疆。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提问“呈现打油诗猜谜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引入了细菌和真菌的复习,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本节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以教师为引导,以梳理为红线,以归纳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括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复习课的基本思路。
3. 在学生进行完自主复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思维导图为主线,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4投放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展示食品保存的方法以及两种菌落的不同特点的图片,让学生真实具体的对真菌菌落及细菌菌落有比较具体的了解,通过自己的观察辨别两种菌落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