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古诗《古朗月行》的教学设计
鲜明八一希望学校潘金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

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

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及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部分学生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

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

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学生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
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看的的月亮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
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们思考并用“——”画出。

指名反馈。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出示白玉盘)这是一个又大又圆,又圆又亮的月亮。

所以小李白把它叫做白玉盘。

(3)图文对照学习并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师: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仔细一看好像又不像白玉盘,这时,小李白觉得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

(1)指名说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2)学生观察瑶台镜图画。

(瑶台镜:古时候女子用的一种镜子。


(3)学生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的李白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

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

多美的景色啊。

让我们一起来把古诗读好。

(1)学生根据课件读古诗。

(结合图画)
(2)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听老师读,用“/”划出节奏。


(3)学生练读。

四、走进古诗,感悟成诵
1.学生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生闭眼想象。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

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3.指学生背诵。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习“识、玉”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回家背诵古诗给家长听。

2.回家收集原诗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白玉盘
月亮美
瑶台镜
古诗《古朗月行》的教学反思
一、本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学生不禁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

”“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

”……学生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

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

因此摆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在处理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

让学生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

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学生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
是学生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理学生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

但是在让学生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

在怎样才能读出学生的个性?怎样才
能让学生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呈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

这样学生的
读书才能真正地体现个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