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邹容(1885—1905)。重庆巴县(今渝中区)人。 1902年春,他冲破重重阻力,自费东渡日本。在日本, 他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文化后,革命倾 向日趋强烈。1903年,他完成《革命军》的写作,署 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该书约两万字。邹容以西 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 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 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明确提出推翻满清封 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在上 海出版后,《苏报》发表章炳麟的文章,称赞《革命 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6月,因《苏报》宣传 《革命军》,章炳麟等人被捕入租界监狱。邹容奋起 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在狱中,邹容被折磨致病, 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1903年的拒俄运动, 各地的抵制外货运动,1905年上海的抵制美货运动,1907年江浙两 省的抵制英货运动、山东的抵制德货运动、广东、广西的抵制日货 运动等。这些爱国运动,显示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体现了民族 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爱国积极性。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894年初,孙中山在翠亨村草拟了上直隶总督 李鸿章书。图为孙中山的书房。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图为会员秘密 宣誓的地方。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20世纪初期,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遍及全国。
辛亥革命前,外债、赔款及一切捐 税压得劳动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国 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图为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 的一幅漫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兴中会(1894
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合众 政府)
中国同盟会(1905)
华兴会、光 复会(1904)
其他革命团 体
孙中山手书中国 同盟会纲领。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
(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 (三)民生主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胡汉民
汪精卫
朱执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民族主义
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一是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 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 的国家” 局限性: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 革命对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在湖北军、学界中秘密传阅的革命报刊 湖北留学生于1903年在 日本创办的革命刊物《湖北 学生界》。它是留学生中创 刊最早、影响最大的革命报 刊之一。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报》第3号刊发号 外,提出与《新民丛报》 论战的12条纲领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 始
(二)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 12日),名文,字载之(乃自取“文以载 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 幼名帝象,后化名为中山樵,是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建 国元勋,死后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父亲陈善是乡村塾师。 陈天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曾辍学在乡间做小贩,喜爱小说唱词, 常仿其文体作通俗小说或山歌小调。1903年春,以官费生被送日 本留学。不久,拒俄事件发生,他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 会。后回国准备策动武装起义。他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 部浅近通俗的宣传作品,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 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 上产生强烈反响。1904年春,因策动军队起义失败,陈再到日本, 入法政大学。1905年6月,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 志。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陈任秘书,并被推为同盟会章程起草 人之一。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 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发动了抵制这个规则的强大运动。 为了激励人心,陈天华在12月7日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 在华经济势力
日俄战争(1904-1905)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继续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后,俄国势力退到东北北部,日 本占据东北南部。1903年,英国侵略西藏,随后,西藏变成 英国的势力范围。1906年4月,中英在北京订立条约,英国 在西藏取得许多特权,但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04年,德国与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发生武装 对峙,美、法也准备将军舰开进长江一带湖泊,最后以德国 妥协结束冲突。外国列强在中国追求攫取更多的经济权益, 1902—1903年,英、美、日三国先后强迫清朝廷签订新的 《通商行船条约》,使英、美、日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的权 利,并进一步取得在华设立工厂、开矿等特殊权利,加剧了 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到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 力急剧上升,他们在华工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加强了对中 国路矿权的控制,已经操纵了中国经济命脉,成为操纵中国 政治、军事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们垄断了中国金融业,控 制了中国关税权。
孙中山一生的几个重要时期:早年在 夏威夷,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学习, 1894年上书李鸿章,同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8月被推为中国同盟会总理,创立 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组织中华革 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1919年改组 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4年再次改 组中国国民党,1925年去世,1929年6月1 日奉安于南京中山陵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章太炎,名炳麟(1869--1936)。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1897年 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 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 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 起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 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辛亥革命 后,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 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 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 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章氏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 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三)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 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 为国民共享 局限性: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 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孙中山诞生地---翠亨村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876年孙中山开始就读时的村墪旧址---冯氏宗祠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888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与友人 的合影(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关心焉、尤列)。